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5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通过对福州地区8所寺庙中园林植物进行实地调研,设计问卷分别以寺庙内僧侣和游客为对象进行数据收集,探索宗教信仰对福州佛寺园林中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州佛寺园林植物景观总体评价一般,存在植物多样性偏低、植物层次结构单一、植物景观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最后分析僧侣和游客两类人群的不同需求,提出丰富植物种类,增加寺庙植物总量;补充相关植物品种,烘托佛教意境与场所文化;明确受众人群,打造合理植物景观空间布局;依据不同区域的景观功能特点提出植物配置模式及树种选择推荐等策略,以期能为未来福州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2.
为了探讨自评恢复量表的有效性和人们日常行为与日常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关系,以福州市8所大学的学生为被测试对象,在压力缓解理论(SRT)和注意力恢复理论(ART)的基础上,通过Han编制的"自评恢复量表"(self-rating restoration scale,SRRS)来测定环境的恢复性知觉,研究学生使用绿地的特征与环境恢复性感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评恢复量表各项指标信效度都符合要求,学生个人特征中年级、专业类型、月消费水平对环境恢复性感知有显著影响,月使用绿地频次、每次使用绿地的时间、使用绿地的目的3个使用绿地特征对环境的恢复性感知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校园恢复性环境设计中,应该着重考虑绿地使用频次、时间和目的,使校园绿地的恢复性知觉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93.
厦门城市生态风景林树种选择与景观构建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探讨了城市生态风景林的概念与内涵,分析厦门生态风景林植被现状,提出南亚热带城市厦门生态风景林的树种选择,总结了城市生态风景林景观构建技术。  相似文献   
94.
为更加科学和高效地对两种彗星兰进行繁育工作,开展了叶片厚度、稳定碳同位素分馏值(δ13C)、昼夜净CO2吸收动态和可滴定酸含量检测,探索该两物种应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碳同化途径响应。结果表明:长距彗星兰(Angraecum sesquipedale)的叶片厚度为1.07 mm、δ13C值为-17.24‰;拟长距彗星兰(A.sororium)的叶片厚度为0.58 mm、δ13C值为-27.74‰;长距彗星兰仅在暗期吸收CO2并随着干旱胁迫的加深其净CO2吸收速率也逐渐降低;拟长距彗星兰在未干旱条件下主要在昼期吸收CO2,但在干旱处理后的第2~5天暗期净CO2吸收速率转变为正值并逐渐增加;长距彗星兰的早晚可滴定酸含量差值由未干旱的47 mmol·g-1降低至干旱胁迫的22 mmol·g-1,而拟长距彗星兰的由39 mmol·g-1增加至60 mmol·g<...  相似文献   
95.
森林旅游产品评价理论,作为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于减少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盲目性、提高成功开发的概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利用经济学、旅游学理论分析了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因素,构建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到了各层次指标的权重,明确终极指标的得分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层次构成,B层次包括产品竞争力、市场需求水平、开发效益、产品开发能力和外部关联性5个指标.C,D层次由26个因子构成.最后应用该模型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登山旅游产品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得出该产品适宜开发的程度非常高,这一评价结果与该产品的运行结果是一致的,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6.
福建野生观赏蕨类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福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发现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蕨类植物资源有33科79属197种;对科、属、种进行分布类型的特点分析,中国特有蕨类植物有41种,单属科和单种属较多,科、属内的分化程度不高,植物区系带有热带性质。采用心理物理学法,筛选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开发潜力的蕨类有38种。并简述了观赏蕨类的园林用途和繁殖方式。  相似文献   
97.
研究乡村景观意境可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可激发人们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从设计主题、空间营造、细节渗透、情感激发四个方面阐述乡村景观意境营造的内涵。以福建省嵩口古镇为例,具体分析其乡村景观意境营造的经验与手法,以期为乡村景观品质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提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98.
绿色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校园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绿色理念、绿色环境和绿色文化3个方面。绿色校园建设自首次提出至今已走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绿色校园建设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是正逐步得到重视和推动。我国农林类高校在绿色校园建设中具有专业优势,在开展绿色校园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确立和实施,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绿色校园建设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即绿色校园的内涵拓展为是能集学习、工作、生活、休闲等服务于一体的独立而完整的人工生态系统,绿色校园建设需把绿色理念渗透到大学的各项工作中并发挥向社会辐射的作用。因此,从农林类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绿色教育的组织实施等2个方面,对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农林类高校绿色校园建设提出建议措施。首先,对校园土地和空间及其动态开放、校园交通和环境景观、校园能源和水资源节约等,进行合理性规划和设计。其次,通过绿色课堂、绿色活动、绿色传播等途径,将绿色教育融入传统的大学教育,推动绿色校园建设理念向社会的辐射。  相似文献   
99.
城市中的历史街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和重要的公共活动区域,人员流动性大且混杂,是城市犯罪研究的典型区域。文章基于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理论,对三坊七巷历史街区街巷空间进行连接度、整合度、选择度的空间句法分析,结果显示南后街、雅道巷、宫巷等巷道发生犯罪的可能性较高;结合潜在的犯罪高发区的实地调研结果,对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内犯罪预防措施及环境要素进行评价,提出预防犯罪视角下的历史街区环境要素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0.
指出了乡村景观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然而却存在着千村一面缺乏村庄特色文化等一系列问题。系统阐述了寄托乡愁的乡村景观设计理念,提出了乡村微景观设计策略,以晋江苏垵村黑茶古窑微景观设计为实例,分别从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特色产业三个方面提炼出了美丽乡村微景观建设中"乡愁"理念的设计原则,旨在探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微景观设计的模式,为改善和恢复乡村景观环境、营造美丽乡村生活环境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意见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