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3篇
  5篇
综合类   4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渭北旱原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渭北旱原长武地区冬小麦产量与农业气候因子变化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和地温是影响该地区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候因子,播种~出苗期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大,在分孽~越冬、返青~拔节、灌浆~乳熟期地温对产量影响更大。该地区近50年来年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年降水总量总体有减少趋势,波动较大;且在播种~出苗期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极值出现几率增加,而在返青~拔节期地温有增加的趋势,且2000年后增加幅度增大。因此,在区域气候变化影响下,随着气候变暖和降水量减少及波动性增加,将会导致未来冬小麦产量的波动性增加。  相似文献   
32.
为探究生态景观林类型对土壤有机碳(SOC)固持的影响,选择苏州市香樟人工林(Cinnamomum camphora plantation)、喜树人工林(Camptotheca acuminata plantation)、水杉人工林(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plantation)、栾树人工林(Koelreuteria paniculata plantation)和池杉人工林(Taxodium distichum var. imbricatum plantation)5种生态景观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各林分的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80 cm、80~100 cm 5个土壤层次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以及易氧化有机碳(EOC)的含量与储量。结果表明:(1)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分别在3.34~18.91 g(kg-1和12.98~66.99 t·hm-2之间,并且在不同林分之间差异显著,尤其是表层土壤有机碳;并且,香樟和喜树人工林0~1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要显著高于其余3种林分。(2)不同生态景观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差异显著,且具有明显的表聚效应;在不同林分之间,栾树和水杉人工林0~100 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储量最高,喜树和香樟人工林0~100 cm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储量最高。(3)试验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主要与全氮、全磷极显著正相关,与容重极显著负相关。生态景观林类型显著影响0~100 cm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的含量和储量;相较于水杉、栾树和池杉人工林,香樟和喜树人工林更有利于试验区土壤有机碳固持。  相似文献   
33.
以6年生女贞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稻草与砂石覆盖和密度调控(50%与75%树木移除)对其光合特性和土壤性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树木移除可提高林下土壤和林分内大气温度,降低林下土壤含水量及林分内大气相对湿度,从而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覆盖对土壤及大气水热状况具有调节作用,其中,稻草覆盖效果最为显著;稻草覆盖和凋落物覆盖可提高林下土壤肥力和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在强度树木移除与稻草覆盖、强度树木移除与砂石覆盖条件下,女贞水分利用率提高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4.
张树彬  袁永  关庆伟  杜明  高阳 《绿色科技》2012,(7):105-107,109
针对近几年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北陵油松古树群衰败死亡严重的现象,对东陵油松古树群的生长状况展开了调查,并分析了古松衰弱的原因,提出了科学可行的综合管理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5.
生态足迹导入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的本质是确定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消费活动是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方法。通过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模型,阐述了生态足迹在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的合理性和相关性,并相应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进一步完善模型的思考。  相似文献   
36.
南京牛首山森林公园苦槠群落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南京牛首山森林公园苦槠次生林典型群落样地的调查,分析了该群落的植物区系特点、群落组成、群落层次结构特征以及演替趋势。该群落的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群落中木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层次分明,有乔木、灌木和草本3个层次。在未来的演替中,该群落的落叶物种将会逐渐减少,最终会演替为稳定的常绿阔叶林结构。  相似文献   
37.
利用森林蓄积量推算森林生物量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徐州市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徐州市森林的总生物量是1 397.81万t,其中,杨树林1 209.07万t,侧柏林52.39万t,银杏林34.04万t,杂木林46.62万t,灌木经济林44.51万t,其他灌木林11.18万t.分析了其特点,为全面核算森林生态效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为了明晰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分布特征,以杨树纯林(Populus euramericana)、杨树-石楠(Photinia serrulata)混交林及杨树-女贞(Ligustrum lucidum)混交林3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土层中(0~20cm、20~40 cm、40~60 cm和60~80 cm)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含量,分析其与土壤基本性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林分类型的不同土层中活性有机碳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杨树-女贞混交林的DOC含量最高,其次为杨树纯林,杨树-石楠混交林最低;ROC含量在杨树纯林中最高,其次是杨树-女贞混交林和杨树-石楠混交林;杨树-石楠的MBC>杨树纯林>杨树-女贞混交林.不同活性碳组分含量均表现出随着土层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其中,各林分类型0~20 cm层中DOC含量与其他各土层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个土层中的ROC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着土层的增加,不同林分类型间的差异减小;3种林分类型的MBC含量在不同土层中显著性差异不一致.3种活性碳组分均与pH、蔗糖酶活性呈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DOC还受含水率、土壤团聚体平均粒径的影响,SOC和C/N也是ROC的重要影响因素,MBC亦与SOC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林分类型是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重要因素,混交林改变了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总体上,混交林活性有机碳含量占SOC的比例低于纯林,对土壤碳库稳定性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9.
运用传统林分结构因子配合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开敞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对江苏盱眙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林分物种多样性丰富,栓皮栎、檞栎、麻栎在株数和断面积占有明显优势,是乔木层的优势种,树高>18m为主林层,但优势种的生长优势不明显;2)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62,处于强度混交状态;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48,属随机分布;林分平均大小比数为0.49,有49%的林木处于优势状态;林分平均开敞度为0.451,林木生长空间充足;3)栓皮栎由于生长优势不明显,在演替过程中优势度会有所下降,黄连木、檞栎会成为该地区的优势树种。  相似文献   
40.
为了调查和分析紫金山马尾松枫香混交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该研究采用大样地方法,在马尾松枫香混交林内设置一个1hm~2的大样地,并调查研究它的物种多样性。在大样地中,共记录乔木1 266株,含26科37属41种;灌木1 395株,含15科17属19种;草本共计1 856株,含14科25属26种。结果表明,3种生活型中,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草本层,最低的是灌木层。从径级结构来看,群落整体为稳定增长型。其中,建群种马尾松种群属于稳定的中径级个体储备型,枫香种群和朴树种群属于稳定增长型。从总体分布来看,样地内所有乔木个体分布较为随机,但个别种群分布呈现一定变化,甚至有集群现象。研究结果可为紫金山马尾松枫香混交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