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160篇
农学   102篇
基础科学   97篇
  100篇
综合类   613篇
农作物   91篇
水产渔业   95篇
畜牧兽医   327篇
园艺   121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了掌握四川省稻田稗属杂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四川省稻田20个稗属杂草种群对二氯喹啉酸的敏感性,明确其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10个种群仍处于敏感或敏感下降阶段;9个种群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6个种群为低抗,3个种群为中等抗性。供试种群中近50%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抗药性,但多为低抗或中等抗性,抗药性水平总体不高。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明确24%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包衣对水稻恶苗病的田间防效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确定最佳使用剂量,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在500~667 mL拌100 kg种子的剂量下进行水稻种子包衣,能够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推荐其有效成分用量为120~160 g拌100 kg种子。  相似文献   
993.
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对尼罗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为试验对象,初始平均体重为(106.16±16.77)g,小麦基础饲料为对照,小麦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0.05%,0.10%,0.15%),75 d后测定其增重率、内脏指数、肝胰脏指数、肠道指数、表观消化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对照组尼罗罗非鱼的增重率为258.24%,0.05%和0.10%组的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29%和17.45%(P<0.01)。对照组肠道指数和肝胰脏指数分别为1.90和2.82,0.05%组的肠道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10%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5%,0.10%和0.15%组的肝胰脏指数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4.54%,27.30%和12.06%(P<0.01)。对照组饲料干物质和总糖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7.35%和61.48%。0.05%,0.10%和0.15%组的干物质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69%(P<0.05),11.00%(P<0.01)和2.87%(P<0.05)。3个试验组的总糖表观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和0.10%组肌肉粗蛋白含量分别显著(P<0.05)、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和0.10%组肌肉粗脂肪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4.43%和33.89%(P<0.01)。0.05%,0.10%和0.15%组试验鱼肌肉中粗灰分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11%,7.54%和2.77%(P<0.01)。0.05%,0.10%和0.15%组肌肉总钙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9.70%,25.76%和15.15%(P<0.01),总磷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78%,3.83%和3.83%(P<0.01)。0.05%和0.10%组试验鱼肌肉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因此,本研究结论:在含50%小麦的基础饲料中适量添加木聚糖酶,可以提高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其适宜添加水平为0.10%。  相似文献   
994.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率,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精细化的气象服务,通过研究阜新地区土壤水分与降水量关系及特征,找出了阜新地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阜新地区农田抗旱需水量评估方法。结果表明:(1)较大降水后,浅层土壤增墒迅速,几小时内土壤重量含水率可达到最大值,并在20 cm左右土壤中形成1个高含水层;深层增墒相对缓慢,需要十几到二十几小时达到最大值;(2)较大降水发生1天后,10~50 cm层土壤重量含水率达到最大值,然后在无降水的情况下土壤重量含水率缓慢下降,基本呈直线型,直到下一次较强降水的到来,重量含水率再次上升;(3)降水增墒速度大于墒情递减速度;(4)受多种因素影响,降水后10~50 cm层各月土壤增墒率和晴好天气下各月逐日土壤墒情递减率有各自的变化规律。其中,4月、7月降水增墒率相对较小,9月最大,8月次之;4月、5月逐日土壤墒情递减率最小,6—9月相对较大,其中,7月最大。土壤墒情递减率对抗旱需水量中流失的水分计算起到重要作用;(5)实际抗旱需水量大于设定重量含水率所需的含水量,因为要考虑土壤蒸发、作物吸收、深层渗透、降水径流等流失的水分;(6)抗旱需水量评估方法对抗旱方面的政府决策气象服务起着重要作用。可用于自然降水对旱情缓解的分析、节水灌溉工程的精细化气象服务等。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下,棕壤各形态氧化铁的存在形态和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开垦使棕壤表层游离态、无定形态和结晶态氧化铁的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表层铁的游离度和活化度显示开垦促进表层游离铁形成并抑制其向晶质铁转化。(3)在土体剖面0~60cm范围内,各形态氧化铁均表现出向下聚集的规律,但它们在不同利用方式棕壤中的活动情况各不相同。它们的分布和转化与有机质和颗粒组成等多种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6.
田间采样统计分析和框栽试验结果表明 ,土壤钾素状况及土壤的供钾能力是影响我国北方烟区烤烟烟叶含钾量的主要因子之一 ,合理施用钾肥和改善土壤的钾素状况是提高烟叶含钾量的有效措施 ;土壤湿度是保证土壤钾素向烟株根系运动的必要条件 ,在烟株生长期间 ,特别是在烟株移栽 4 0— 50天期间 ,保持土壤的相对含水量 6 0— 70 % ,是促进烟叶吸钾 ,提高烟叶含钾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7.
尖孢镰刀菌异核体及其不同核型分离子rDNA ITS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取从河南棉花上分离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异核体菌株Ag149及其两个表型差异显著的同核型分离了Ag149-Ⅰ和Ag149-Ⅲ为材料,对它们的核糖体基因ITS区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核糖体基因ITS区段碱基组成完全相同,与GenBank中镰刀菌的ITS区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属内种间的同源性在34%-99%之间,而大部分尖孢镰刀菌种内不同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均在98%以上。序列分析表明,ITS区对镰刀菌属内种间的差异鉴别具有参考价值,但看来并不适合尖孢镰刀菌内或种以下水平的鉴定和分类。  相似文献   
998.
2005年8月21日至9月8日,广东省江门市某镇的一养猪户饲养的肉猪在短时间内突然大量死亡.通过实验室检验,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排除了因流行性传染病致死的可能.根据发病的情况,怀疑是中毒致死,后对饲料、胃内容物及中毒猪的血液做毒性检测,确诊为有机氟化物中毒.  相似文献   
999.
Mo17衍生系组配杂交种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和贡献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Mo17玉米自交系具有高产、稳产、耐瘠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由其所组配的玉米杂交种在我国的玉米生产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中单2号、丹玉13、本育9号和烟单14等,这些玉米杂交种种植区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种植的历史.随着时间流逝,Mo17玉米自交系明显表现出易感大小斑病、早衰等退化现象.针对上述现象,全国各育种单位先后选育出优良Mo17衍生系,如吉846、吉842、丹1324、龙抗11、4F1、419和495等,这些玉米自交系所组配的杂交种表现出稳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点,深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东部山区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明EM复合菌与鱼腥草镶嵌模式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以期为鱼腥草浮床+EM菌修复系统在池塘养殖水体修复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鱼腥草为浮床植物,研究7.5%浮床、15.0%浮床、7.5%浮床+EM菌、15.0%浮床+EM菌、EM菌无浮床和无EM菌无浮床(CK)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不同处理池塘pH及水温均在正常范围,处理间变化不明显;但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不同处理水质的pH、DO、TN、NH3-N、TP、CODMn和BOD5平均分别为7.92~8.48、4.44~7.19 mg/L、1.15~1.83 mg/L、0.40~0.61 mg/L、0.09~0.18 mg/L、1.20~2.40 mg/L和1.90~3.23 mg/L,综合污染指数为0.97~1.84,15.0%浮床+EM菌镶嵌处理对池塘水质修复效果最好,对TN、NH3-N、TP、CODMn和BOD5水质因子浓度的削减效果分别为9.66%、5.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