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分析了西藏冬虫夏草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冬虫夏草资源开发中的宣传力度、建立西藏冬虫夏草保护区、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52.
53.
本文从"土、肥、水"几方面着手,确保做好芒康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增产增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究不同抗性青稞材料感染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黄矮病高抗品系C280、高感品种康青3号为材料,测定接种BYDV后不同时间点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接种BYDV后,2个青稞材料的SOD、POD、CAT、PAL、PPO活性均显著高于未接种对照;SOD、PAL活性呈上升趋势,POD、CAT、PPO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抗病材料酶活性增幅高于感病材料;大部分时间点,抗病材料的5种防御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感病材料。[结论]SOD、POD、CAT、PAL、PPO活性变化可作为反映青稞黄矮病抗性的生理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5.
采用模拟增温与CO_2浓度上升的可控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原位模拟未来大气中CO_2浓度和气温升高(CO_2浓度450μL/L,温度升高2℃)对西藏林芝(29.673015°N,94.341188°E,海拔:2998m)春青稞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增温、增温+CO_2的协同处理都使藏青2000株高降低,叶面积指数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并且明显降低了成熟期地上干物质含量、千粒重、每穂粒数,最终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56.
林芝地区不同草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林芝地区3种不同类型草地(高寒草甸草地、沼泽草地和栽培草地)土壤微生物进行研究,利用稀释平板法对3种草地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分离。结果显示,该地区不同草地中的微生物均以细菌占优势,占微生物总数的91.2%以上,放线菌数量最少,仅占3.79%。不同类型草地微生物总数有明显差异,栽培草地>沼泽草地>高寒草甸草地;同一类型草地不同土层深度垂直动态明显,0~10 cm土层数量较多,且与10~20 cm土层微生物数量有显著差异。不同草地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大,低湿条件有利于放线菌的生长,但不利于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57.
采用灌根的方法,以白菜鲜重、防效为评价指标,进行了化学农药6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和土黄金可湿性粉剂(WP)与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根肿灭)水乳剂(EW)和解淀粉芽孢杆菌(苗根健)水乳剂(EW)对西藏林芝地区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效果的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土黄金可湿性粉剂(WP)灌根处理效果最好,平均防效达85.15%,每10株白菜鲜重为7.65 kg;6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枯草芽孢杆菌(根肿灭)田间防效为58.20%、解淀粉芽孢杆菌(苗根健)为58.55%。  相似文献   
58.
本文通过由西藏自治区农科所提供的青稞、小麦品种(系)在山南地区乃东、贡嘎等地中间试验示范等研究中,提供了青稞、小麦新品种(系)农艺栽培技术,初步分析了这些品种(系)的生产特点.  相似文献   
59.
本文提出了青稞良种选育工作不仅应加强技术力量保持相对稳定,而且要充分利用高原优势,明确育种方向,重视基础研究,搞好多方协作,同时应注意因地用种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0.
酢浆薯组培苗和茎尖田间移栽成活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第斯高原的一种特有块茎作物—酢浆薯3个品种(O—012、O—030和O—043)的组培苗和这些组培苗在田间种植14天后的茎尖,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的处理下田间成活率的研究,发现少量的吲哚乙酸有利于组培苗和用这些组培苗在田间种植14天后的茎尖根部的生长,当超出一定浓度范围后,反而会抑制根部的生长;采用块茎种植后所长出的苗子茎尖进行移栽时,吲哚乙酸的作用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