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林业   29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茂兰是世界同纬度地区残存下来最大的一片相对集中、原生性强、相对稳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它为全中国仍至全世界提供了喀斯特森林的原始自然本底。  相似文献   
42.
茂兰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开发茂兰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更好地保护植物多样性提供参考依据,调查了茂兰自然保护区石上森林、水中林和九洞天3个旅游景点的植被种类,计算分析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结果表明:景区植物共74科152属257种,其中,乔木有32科52属71种,灌木50科94属148种,草本有27科37属53种,蕨类有7科12属20种;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都没有明显的优势种,群落以落叶树种、纸质叶和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较高,结构复杂稳定。  相似文献   
43.
茂兰保护区丰富的地表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茂兰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喀斯特原始森林。所谓喀斯特,在中国又称为“岩溶”,喀斯特地区的岩石为可溶性炭酸盐岩,在水的作用下形成丰富的溶沟、溶孔、溶洞、裂隙等,不仅地表破碎。  相似文献   
44.
茂兰保护区铁皮石斛生长状况与伴生苔藓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野生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自然选择与其伴生的苔藓种类,发现有多种苔藓与铁皮石斛伴生,而出现频次较高的主要有缺齿蓑藓Macromitrium gymnostomum、长叶纽藓Tortella tortuosa、拟阔叶小石藓Weisia platyphylloides等3种。通过仿野生种植试验发现,铁皮石斛生长与伴生苔藓的持水性和本生生长耗水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45.
贵州省独山县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一个景点——翻天印,位于独山县甲定水族乡甲定村东部狭窄险峻的山粱上,是一块离约11米、上大下小的岩石,顶部为10平方米平台,下部最小处仅有二人合抱大小,近看似一朵巨型平菇,远观更如一枚“朝天大印”。  相似文献   
46.
拉桥是茂兰自然保护区的水族村寨,妇女由于传统和经济等原因,社会地位低下。2001年开始,在IUCN荷兰委员会的资助下,开展了织布项目试点。通过织布项目使妇女的劳动价值得到了体现.再通过PRA培训使当地男性充分看到了妇女的能力,妇女地位得到迅速提高。因此,充分发挥和体现妇女能力是提高妇女地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7.
2008年7月至9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3种植被类型下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研究,共获5 728只,隶属3门7纲23类.选用类群数、个体数及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指标来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优势类群为膜翅目(蚁科)和蜘蛛目2类,稀有类群为原尾目、石蛃目、等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包含幼虫)、缨翅目、综合纲8类;两个优势类群的个体数占总捕获量的50.93%,3种植被类型的优势度:乔木林大于乔灌混交林大于草坡;均匀性指数差异不大;群落相似性系数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48.
<正>乌蒙山脉,几乎占据整个黔西北高原。它的主峰——韭菜坪,就是贵州省境内的最高点。韭菜坪高耸入云,顶部却是一块平缓的台地。站在台地上,可以极目远眺毕节和六盘水的苍莽群山。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省份。因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自古以来贵州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相似文献   
49.
施秉喀斯特森林种子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施秉云台山喀斯特国家自然遗产预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被的种子雨、种子库的数量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调查区内主要草本植物有莎草科、鸢尾科和唇形科等20科20属21种植物。灌木有豆科、忍冬科等6科7属7种植物。乔木有松科、大戟科等6科6属8种植物。采样期间样地的种子雨密度差别大,最低只有22.8粒/m2,最高达到89.2粒/m2,种子雨物种丰富度差别小,在3~5种/m2。较大的种子雨密度差别是喀斯特森林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决定的,相接近的种子雨丰富度是因为该地区具有丰富的植被,是一种稳定的土壤地形顶级群落。种子活力测定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有活力种子均在10%以上,最高50%,平均约在23.3%。初步推测云台山利用土壤种子库能够为天然更新提供一定的种子条件,但恢复自然植被的潜在能力较弱,尤其乔、灌木物种的种子种类和数量较少,植被一旦遭到破坏,较难从种子库补充新个体。  相似文献   
50.
<正>梵净山,原名"三山谷",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得名于"梵天净土"。海拔2572米的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也是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梵净山是中国黄河以南最早从海洋中抬升为陆地的古老地区,留下了10亿至14亿年前形成的奇特地貌景观:孤峰突兀,断崖陡绝,沟谷深邃,瀑流跌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