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7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林业   364篇
农学   286篇
基础科学   411篇
  154篇
综合类   2135篇
农作物   246篇
水产渔业   215篇
畜牧兽医   1481篇
园艺   378篇
植物保护   18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7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91.
母牛分娩后开始产奶至干奶为止,称为一个泌乳期,一般为305d,根据母牛在产后不同时间的生理状态,营养物质代谢的规律以及体重和产奶量都有不同的变化.乳牛具有很强的泌乳性能,对饲料,尤其是青粗饲料的转化利用效率是最高的饲养乳牛,已成为我国家畜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做好泌乳牛的饲养管理工作,对保证奶牛的生产性能,提高产奶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晋西黄土区封禁小流域植被群落特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晋西黄土高原封山育林小流域内植被覆盖度、群落木本植物组成及群落α多样性变化进行研究,为黄土高原地区仿拟自然植被的恢复与构建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于2016年7—8月,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内实施封山育林35年的柳沟小流域为调查对象,采用样线与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梁峁顶、沟底6种不同生境的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与1996年(封禁15年)、2007年(封禁26年)在柳沟小流域相同生境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封山育林小流域随封育时间的延长植被覆盖度、群落木本植物组成、群落α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小流域封禁15、26、35年时总体覆盖度分别达到77.5%、89.1%和93.6%,封禁26年时小流域已形成森林植被,到封禁35年时各生境的植被恢复较好,流域已基本郁闭;封禁26年后流域总体覆盖度的年增长率放缓,其中阳坡、梁峁顶覆盖度年均增长率减慢,半阴坡、阴坡的覆盖度增长速率仍在增加。2)封禁35年时半阳坡、半阴坡、梁峁顶由旱中生灌木群落向中生性乔灌群落演替,阳坡由旱中生乔灌群落向中生性乔灌群落演替,阴坡由喜阴的中生乔灌群落向中生性乔灌群落演替,沟底由旱中生乔灌群落向中生性灌木群落、湿中生乔灌群落演替。3)到小流域封禁35年,除阳坡外各生境的物种多样性呈现单峰变化,除阳坡外各生境的均匀度指数逐渐上升,生态优势度、物种丰富度波动变化。目前各生境群落处于中期演替阶段,物种分布更为均匀,结构更加稳定,在晋西黄土区封山育林是形成可持续森林植被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993.
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用38个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的群落样方调查数据和环境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CCA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共记录植物12科29属36种,以藜科、柽柳科、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红砂分布频率最大,该地区植物生活型主要为灌木和草本;2)该区域不同优势群落外貌特征不同,在植株密度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 < 0.01),在植被盖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 < 0.05),但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香农指数无明显差异;3)经过CCA分析,年平均降水量显著影响该区域植物物种分布;4)该地区群落结构主要受土壤因子、气候因子、生物因子共同影响,三者的解释率达到51.68%,其中土壤因子的单独解释率最高,达到25.36%,剩余48.91%未解释部分说明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该区域植物群落结构。总而言之,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水平低,群落结构简单,其植物多样性主要受土壤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毛乌素沙地2种蒿属植物光合作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I-6400光合仪和PAM-2100荧光仪测定了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和籽蒿(A.sphaerocephala)的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规律,探讨了2种蒿属植物光合作用对沙地强光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2种蒿属植物净光合速率(P_n)均出现"午休"现象,根据P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摩尔分数(C_i)、气孔限制值(L_s)的变化方向,推测油蒿叶片午间光合下调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的,籽蒿则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引起的;2种蒿属植物午间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均显著降低,说明2种蒿属植物可能受到光抑制;随着午间实际光化学效率(Φ_Ⅱ)的下降,2种蒿属植物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Φ_(N,P,Q)和Φ_(N,O))均上升,暗示调节性热耗散可能是其光保护途径之一。从而说明蒿属植物光合作用对午间环境的适应机制存在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了解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对四带无须鲃Puntius tetrazona透明品系的感染特性,构建感染模型。【方法】分别采用腹腔注射、肌肉注射及与感染鱼共居的感染方式,研究海分枝杆菌对四带无须鲃透明品系的感染特性;组织切片和压片观察细菌在四带无须鲃体内不同组织的分布及其引起的特征病理变化。【结果】2种注射方式均在感染部位周围观察到病变,并导致鱼体死亡;共居感染鱼病程发展较为缓慢,并出现消瘦、体色苍白等症状。感染鱼均可分离到病原菌,主要器官观察到典型肉芽肿结构,且抗酸染色能将其中细菌特异染色;各器官有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形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结论】四带无须鲃透明品系对海分枝杆菌敏感,症状便于观测,病理变化典型,可作为感染模型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996.
为盘县烟区烤烟生产选用后备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提供依据,于2016年3—10月在盘县保田镇、竹海镇和大山镇3个烤烟主栽区以云烟87为对照,进行贵烟8号适应性示范试验,探明贵烟8号在盘县烟区的生态适应性及品质特色。结果表明:贵烟8号打顶株高和采叶片数高于云烟87,重感赤星病,化学成分协调,感官质量较好,具有较高的工业可用性,经济效益高于云烟87,具有较大发展空间。贵烟8号对盘县烟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作为盘县优质烤烟后备品种利用。  相似文献   
997.
职业技能的欠缺成为阻碍新生代农民工立足城市的绊脚石,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成为当务之急。高校图书馆要转变服务理念,积极探索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有效途径,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知识的需求,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98.
庐山—鄱阳湖生态文明的形成是历史演进的自然进程和地域特色相结合的产物,从庐山—鄱阳湖所具备的自然地理基础、地域文化基础、环境哲学基础、生产实践基础可以弄清影响庐山—鄱阳湖生态文明的形成因素及相应地位,从而为庐山—鄱阳湖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香紫苏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方法]在5、10、15、20、25、30℃不同温带处理下对香紫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温度变化对香紫苏种子的萌发有显著的影响,在5℃时种子未萌发;在15℃时,香紫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率最好;在15、20、25℃时,香紫苏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高;温度低于10℃或高于25℃时各项指标均较低。[结论]香紫苏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时,适应的温度范围是15~25℃。  相似文献   
1000.
板栗脂质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ACE技术从板栗短雄花序突变体中扩增得到660bp的板栗脂质转运蛋白(lipid transfer protein,LTP)cDNA片段。该cDNA编码118个氨基酸,具有8个位置保守的半胱氨酸(C)残基及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它与棉花、草莓脂质转运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63%,基因序列已提交数据库(GenBank),其登录号分别为FJ490676(基因)和ACL01093(蛋白)。荧光定量分析表明板栗短雄花序突变体较正常雄花序的脂质转运蛋白表达量更高。将板栗脂质转运蛋白基因插入到硫氧还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板栗的原核表达载体pET-LTP,在大肠杆菌菌株Rosetta-gamiTM2(DE3)中,IPTG诱导5h大量表达约为30ku的融合蛋白,通过Ni2+-chelating sepharose fast flow柱纯化的融合蛋白具有抑制板栗镰刀菌属病原真菌孢子萌发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