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黑大豆新品种淮豆(黑)5号的选育杨加银张复宁徐海斌冯其虎(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223001)淮豆(黑)5号系从本所品系淮84-18(73-01-1×威莱姆斯)黑种皮突变体中系统选育而成。淮84-18(系号78-05-1-6)于1984年参加鉴定圃...  相似文献   
12.
冯其虎  张复宁 《大豆科学》1995,14(3):197-202
本文通过对江苏淮北地区50-80年代先后推广的16个夏大豆代表品种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看出本区夏大豆品种更替过程中,随着品种性状的改良和产量的提高,单株干物质相对生长率三节和六节期无显著差异,盛花期则由大变小,且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在盛花期有改良种低于早期地方种,而盛花期后迅速提高,且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品种更替中以营养生长为主的苗期至盛花期  相似文献   
13.
冯其虎  张复宁 《大豆科学》1991,10(3):172-178
本文通过对江苏淮北地区50~80年代先后推广的16个夏大豆代表品种的产量及有关性状变化的研究,看出本区大豆品种更替过程中,品种产量潜力的提高主要变化因素为:百粒重与每荚粒重的增加、收获指数的大幅度提高和生物量的稳步增长;植株矮化、节数和分枝数减少;全生育期缩短,而以鼓粒期为主的生殖生长期有所延长。本区今后大豆高产育种应在现有百粒重的基础上,协调好粒重、粒数和荚数三者关系,适当提高株荚数和每荚粒数,同时注意增加生物量,提高收获指数;生育期不宜再缩短,注意长鼓粒期的选择;进而提高育成品种的增产潜力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在自然条件下研究了淮北524个夏大豆品种(系)中大豆豆秆黑潜蝇危害的程度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品种的被害率100%,其中95%品种被害株率90%以上,未发现不受蝇害的品种。蝇害程度年份间有明显不同。品种间虫道长度的差异大于虫量差异。试验鉴定出蝇害较轻的抗蝇品种(系)6个,较重的感蝇品种5个,为研究抗性性质及抗性遗传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淮阴、盐城两地区十五个县274个夏大豆地方品种的十种数量性状、十三种质量性状和蛋白质、脂肪含量,统计分析了它们的变异幅度以及表型相关系数,证实了该区夏大豆地方品种不论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和品质均具有较宽广的变异度。明确了主要性状间的相关程度,提出了淮、盐地区夏大豆地方品种的利用价值及该地区夏大豆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6.
江苏淮北地区大豆品种遗传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苏淮北地区50-80年代推广的夏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进的趋势是:单闰数、每英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收获指数、粒径比、生育后期和脂肪含量增加,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分枝数、生育前期和全生育期减少,蛋白质含量没有改进,产量的年遗传改进为2.6%。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每荚粒重、百粒重、收获指数、粒径比与产量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遗传改进研究是确定育种目标和后代选择方向的重要依据。提高单株荚数和  相似文献   
17.
一、国内外大豆生产前景 近35年来,世界大豆生产发展迅猛,每年以12.9%的速度增长。现在,大豆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的第四大作物。1950年世界大豆种植面积仅有2.26亿亩,亩产80公斤,总产180亿公斤,1984年种植面积扩大到7.82亿亩,总产905.2亿公斤,亩产提高到115.5公斤。与1950年相比,面积扩大了2.5倍,亩产提高了44.4%,总产量增长了4倍。1984年,美国大豆面积为4.06亿亩,总产517.6亿公斤,居世界首位;巴西种植面积为1.36亿亩,总产152.5亿公斤,居世界第二位;阿根廷的面积为3864万亩,总产63亿公斤,居世界第四位。据统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江苏淮北地区50—80年代先后推广的16个夏大豆代表品种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看出本区夏大豆品种更替过程中,随着品种性状的改良和产量的提高,单株干物质相对生长率三节和六节期无显著差异,盛花期则由大变小,且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在盛花期前改良种低于早期地方种,而盛花期后迅速提高,且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品种更替中以营养生长为主的苗期至盛花期缩短,单株干物质积累显著下降,而以生殖生长为主的盛花期至成熟期延长,单株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是大豆品种改良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