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31.
布氏白僵菌昆虫寄主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利华  冯明光 《中国生物防治》1995,11(3):144-144,F003
ACHECKLISTOFTHEINSECTHOSTSOFBEAUVERIABRONGNIARTIILULi-hua(InstituteofPlantProtection,Jili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Gongzhuling136100)FENGMing-guang(ChineseNationalRiceResearchInstitute,Hangzhou310006)①注:文中鳃金龟科和天牛科昆虫学名的拉丁文和中文,分别由沈阳农业大学张治良教授、河北林业学院黄大庄先生审改,在此致谢。布氏白僵菌[Beauveriabrongniartii(Saccardo)Petch]1924年由Petch定名,其最早的记述可追溯到1888年,由Brunaud命名为Sporotrichumepigaeum。在Petch定…  相似文献   
32.
当前,作物保护愈来愈依赖于灵活有效的虫情监测。用药与否先要进行效益分析,只有在害虫超过危害阈值时才施用化学药剂。显然,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能够准确地监测当地害虫的种群变化,以便预报种群未来的发展动向及为害水平。害虫种群调查中通常采用的直接计数法既费时又费力,尤其是在害虫呈聚块性分布或密度很高的时候。因此,有人提出采用另一种方法,即有——无虫抽样法。这是一种以害虫在样本中出现的频率或有虫株率为依据来估计害虫密度的方法。此法很实用,但必须准确,至  相似文献   
33.
杂交早稻不同生育期对叶面损伤的反应:稻纵卷时螟危害的田间模拟试验陈忠孝,冯明光,胡国文,潘群威(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关键词:稻纵卷叶螟;食叶性害虫;防治指标;杂交稻ResponseofEarly-seasonHybridRicetoFo...  相似文献   
34.
初始接各量对安徽虫曙霉液体培养下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度(20±1)℃和光照12L:12D的条件下,用萨氏培养液对安徽虫瘟霉进行液体振荡培养,考查了不同接种量和液培时间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交含干菌丝18.6mg/mL的母液按1-15%(V/V)的比例接种后培养48-72h,9%和12%接种量处理有产生20mg/mL以上的菌丝生物量,通过拟合逻辑斯蒂生长模型,发现该菌在上述液培条件下的最大菌丝生物量为25mg/mL左右。  相似文献   
35.
通过“孢子浴”方法用根虫瘟霉(Zoophthoraradicans)菌株ARSEF239对1~2龄的桃蚜(Myzuspersicae)进行了生物测定(20℃,100%RH,L∶D为12∶12),包括6个剂量(1.5~176孢子/mm2),每剂量处理试虫93~198头.实验观察期为7d,第3日至第5日为死亡高峰,最终累计死亡率6.49%~95.10%,因剂量而异.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的模拟分析而估计出该菌作用于桃蚜的时间与剂量效应参数,测得第4日至第5日的LD50分别为55,40,36,14个孢子/mm2,侵染潜伏期约为4天.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良好的杀蚜特性.  相似文献   
36.
基于球孢白僵菌的真菌杀虫剂生产工艺与剂型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球孢白僵菌作为重要的生防真菌,其制剂产品已在全球广泛用于防治多种农林害虫.文章回顾性评述了该菌孢子粉生产及其制剂的工艺和技术特征以及孢子制剂的助剂功能和筛选原则,并就真菌杀虫剂的产业化关键技术问题及在无公害农业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希望有助于理清真菌杀虫剂的研发思路并推动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概念已提出多年,目前仍有激烈争论。IPM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一种方法,认识不清这一点便产生思想上的混乱和对其有效性及特征区分不清的争论。正如人们多次指出的那样,这个概念的一些内容并非新的,但就植物保护而言,它确实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它不  相似文献   
38.
    为资源化利用生防真菌高纯度孢子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米,将废米粉按比例混入麦麸作为基础物料,接种黑曲霉固相发酵生产饲用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得到麸米比7∶3的最佳配料;纯麦麸发酵3 d后2种酶的产量为353.8、343.8U·g-1干曲.在对发酵时间、配料含水量、补充氮源、微量元素、拌料水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及pH值等单因素分别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对产酶影响较大的金属离子类型、硫酸铵添加量、拌料水的吐温80浓度和pH进行4因素3水平9处理的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优组合为麸米比7∶3的配料中加入0.1%KH2PO4和1% (NH4)2SO4,拌料水为0.3%吐温80和pH 5.经3次重复试验验证,用最优组合配料接种后在25 ℃下发酵54h,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产量(±SD)分别达到(716.1±9.2)、(453.0±62.5)U·g-1干曲,远高于优化前相同麸米比配料的酶产量.这一结果为建立环境友好型真菌杀虫剂生产线提供了有用的配套技术,使饲用酶制剂生产节约麦麸30%.  相似文献   
39.
通过飞虱虫疠霉(Pandoradelphacis)和新蚜虫疠霉(P,neoaphidis)对桃蚜(Myzs persicae)毒 力的生物测定,证实了两种近缘虫疠霉对三日龄若蚜的毒力。两种虫疠霉各包括8个剂量处理,每剂量 接种88~216头若蚜,接种后逐日观察感病死亡数并确诊死因,所获时间-剂量-死亡率数据经模型拟合 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虫疠霉具有相似的剂量效应,但飞虱虫疠霉的杀蚜速率比新蚜虫疠霉快。接种后3 ~7d飞虱虫疠霉的LD50值分别为12. 81,2. 90,1. 79,1. 27,0. 90个孢子/mm2,新蚜虫疠霉的LD50值分 别为16. 96,1. 30,0. 18,0. 07,0. 04个孢子/mm2.两种虫疠霉的LT50值在>3个孢子/mm2的剂量下相 似(3.0~3.5d),但低剂量下差异较大。这些毒力指标表明,飞虱虫疠霉是可以与新蚜虫疠霉匹敌的杀 蚜真菌。  相似文献   
40.
高温等逆境因素会影响生防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田间应用效果。为了深入了解生防真菌热胁迫响应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球孢白僵菌热胁迫下的差异表达cDNA文库,筛选出28个热激响应上调基因。通过基因比对分析,大部分基因与已知功能基因如物质运输、基础代谢及胁迫响应类基因等具高度同源性。从中挑选12个基因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了菌株在40℃下热激15、30、60、120 min后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随热激时间和基因不同而异,显示菌体在热激的不同阶段依次启动不同的应激方案来应对热激胁迫。这些热激响应基因为揭示球孢白僵菌的耐热机制和通过遗传改造提高菌株耐热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