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本文研究了PVC维纶双面涂塑革(简称PVC)苫盖露天垛储存小麦的安全性,并与常用苫盖物(棉篷布,苇席)苫盖的露天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VC露天垛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露天储粮方法.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森林培育学教学改革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总结了近几年来森林培育学教改取得的成绩,指出在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式、考核等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培养高层次林业人才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3.
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质地与水解酶活性的变化(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井研县的纽霍尔、罗脐、丰脐为研究材料,进行了定点、定位和定期的观测、取样;首次用NIRS法对脐橙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肉质地组成的WSP、HP、ADF、NDF、SDFI、DF、HC和CEL含量进行了优化建模和定量分析;对影响脐橙果肉质地的果胶甲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β-葡萄糖苷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用NIRS法定量分析果肉质地主要的8个指标,优化模型交差检验的结果基本接近化学分析精度,能够用于预测脐橙新样品各质地组成的含量;②3个不同品种脐橙果肉质地组成的变化分析表明,质地组成在数量上化渣的纽霍尔较不易化渣的罗脐和丰脐有更低的CEL而WSP和SDF更高,果实发育过程中纽霍尔WSP和SDF含量的变幅较后二者大;③果实动态变化中,水解酶PE和PG的活性纽霍尔比罗脐和丰脐强、变化幅度较大,影响脐橙果肉质地的关键水解酶是PE和PG,而β-葡萄糖苷酶是PE和PG作用的补充。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梯度金佛山方竹林土壤化学计量、笋产量特征及关系,阐明其对海拔变化的响应规律。【方法】选取四川盆地南缘古蔺县3种海拔梯度(1 400~1 600 m、1 600~1 800 m和1 800~2 000 m)金佛山方竹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笋产量,计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①随海拔升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呈增加趋势(13.03~65.35 g/kg,1.63~5.57 g/kg,0.2~1.27 g/kg),全钾含量随海拔梯度升高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12.69~19.90 g/kg)。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在高海拔地区含量处于高水平,而全钾在不同海拔分布均处于中等水平。②随海拔升高,土壤C/N、C/P和N/P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8.17~13.57,52.99~131.66,4.56~9.77),不同海拔梯度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较土壤养分含量对海拔变化的响应敏感,该区主要缺磷区域集中在低海拔地区,相对富磷区域集中在高海拔地区。③笋产量随海拔梯度升高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496.88~1 966.88 kg/hm~2),笋产量与全磷、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水解性氮呈显著正相关,与C/P、N/P呈极显著负相关,金佛山方竹林土壤磷含量是影响笋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3个海拔土壤养分、土壤化学计量比和笋产量差异明显,1800~2000m立地条件下笋产量较高,土壤磷含量对笋产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5.
巨桉人工林叶片养分交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巨桉栽培区设立了60个标准地,采用相关分析和矢量诊断法进行分析,以了解巨桉人工林养分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叶片的养分交互作用较为复杂。N可促进P、K、Ca、Mn等的吸收,但易受到Fe、Zn、高Ca、高Mg的拮抗,而且高N抑制了Mn的吸收;P可促进K、Mg、Mn等的吸收,但易受Zn、Fe、高Mn、高K、高Ca、高Mg的拮抗,而高浓度的P将抑制K、Zn、Fe等的吸收;K对其他养分元素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高浓度K限制P的吸收;Ca、Mg之间可相互促进吸收。同时,低浓度的Ca和Mg有利于Fe、Zn的吸收,高浓度的Ca和Mg将对N、P、Fe、Mn、S、B等养分产生拮抗,限制吸收;S可促进Zn的吸收,但易受高Ca、高Mg拮抗;Cu、Zn、Fe、Mn之间主要以拮抗为主。B相互作用较少,对其他养分几乎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6.
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宇  张健  杨万勤  吴福忠  冯茂松  刘泉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23-7624,7630
根据野外54个样方的调查数据,对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进行TWINSPAN分类。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可划分为14个群落类型。根据分类结果,巨桉人工林群落层次结构包括3种类型:"巨桉+灌木+草本"型(占所有样方的74.1%)、"巨桉+草本"型(占所有样方的22.2%)、"巨桉"型(占所有样方的3.7%)。  相似文献   
37.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造林密度、氮、磷、钾肥与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化学成分综合分之间的效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主效应分析。造林密度、氮、磷、钾肥对巨桉木材化学综合分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造林密度>磷肥>氮肥>钾肥。除钾肥对木材的化学综合分影响不大外,造林密度、氮、磷肥都能对木材化学综合分产生促进作用,作用的大小与其他培育措施恰当配合紧密相关。造林密度的最大效应值在密度166株/667m2,分别施氮、磷、钾肥50g/株时;磷肥最大效应值在施磷肥32.5g/株,造林密度152株/667m2、分别施氮、钾肥75g/株时;氮肥最大效应值在施氮肥55g/株,造林密度138株/667m2、分别施磷、钾肥50g/株时。  相似文献   
38.
短轮伐期巨桉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5年生巨桉人工林在不同处理水平条件下,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及生产力;并运用回归分析研究了不同处理水平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利用方程W=a(D2H)b,W=a+bD+cD2,W=a+bD,W=aDb建立巨桉人工林林分地上部分与各器官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各器官生物量分配顺序:树干>树皮>树枝>树叶;巨桉由于是速生树种,对肥水要求很高,在巨桉栽培时,除了适当的气候条件及合理的林分密度外,应选择立地条件良好的立地,同时加强林分肥水管理;所建模型R2值均大于临界值R20.01及r0.01可以运用于巨桉单株木生物量的生产估计。  相似文献   
39.
按小地貌将四川巨桉主要引种区划分为丘陵立地类型小区和丘间平原立地类型小区,在两个小区内分别用主成分分析寻找主导立地因子,并分别选择土壤质地,坡位、坡度将两个立地类型小区划分为7个立地类型组;再在各立地类型组内用主导因子中的土壤物理和化学因子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出17个立地类型。对划分出的各个立地类型,采用立地指数为指标,将17个立地类型分为3个生产力等级。  相似文献   
40.
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四川省60个巨桉标准地养分限制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巨桉人工林生长量受土壤交换性Ca、Mg,土壤速效P影响最大;而N、K、Mn等由于土壤中含量相对较为充足,限制作用较小;Fe、Cu、Zn等影响较小,但综合效应不可忽视.植物叶片Ca、Mg、P、Fe、B、N、Zn、Cu等是重要的养分含量指标,可作为养分供应和吸收状况的标志.在养分平衡关系中,N、Ca、Zn、Cu、P、Mn等与其他养分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更加重要,表现为高N、Zn、Cu、Mn,低P、Ca有利于林分高、林分直径、林分蓄积等产量指标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