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北方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与抗病育种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2.
稻瘟病评论     
前言 1982~1988年,日本十多位知名的稻瘟病专家,分别总结了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历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者译编其主要内容供国内同行参考。对稻抗瘟性的认识和理解,在不同研究阶段,提出不同的理论解释。研究初期,认为与抗瘟性有关的因素是硅酸,  相似文献   
23.
借用日本的一套鉴别品种和鉴别菌系,另加北方稻区的推广品种中花9号及其致病性菌-系Zh2-1,对高抗的云南粳稻地方品种红镰刀谷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红镰刀谷具有两对未知抗性基因,其中一对是抗菌系Zh2-1侵染的,两对未知基因与Pi-a、Pi-i、Pi-k、Pi-ta、Pi-z、Pi-b和Pi-t全部七个己知基因位点是非等位的;并与Pi-t基因产生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4.
我国北方部分稻区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文利用rep-PCR指纹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北方部分稻区稻瘟病菌的单元型(haplotype)和谱系(lineage)。根据单元型和谱系组成以及优势单元型和优势谱系的变化,分析了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变异性,证实了稻瘟病菌在DNA水平上是高度异质和极易变异的。对病原菌群体的时空变化分析发现,稻瘟病菌群体的单元型和谱系因年度和地区而不同。不同年度、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亚群体间几乎无共同的单元型和谱系。对138个供试菌株的致病型分析发现,单元型和谱系与致病型之间不存在规律性的对应关系,这说明用rep-PCR方法揭示的稻瘟病菌的遗传变异很可能与致病性变异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25.
二十二个抗稻瘟病基因在云南的利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22个抗稻瘟菌基因在云南省的抗性水平及其利用价值,将采集、分离自云南省3个稻区的282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接种于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轮回亲本培育而成的含有22个垂直抗性基因的水稻单基因系上.根据各稻区采集的菌株在水稻单基因系上的侵染率,分析出各垂直抗性基因在云南省各稻区的利用价值.持有Pi9、Piz5、Pi1、Pita2、Piz、Pikh、Pizt 7个垂直抗性基因的单基因系的侵染率分别为1.22%、2.40%、3.21%、4.82%、5.95%、7.23%、9.04%,可在籼稻区种植或作抗源使用;持有Pi9、Piz5、Pi1、Pita2、Piz、Pikh、Pizt、Pi12、Pita、Pib 10个垂直抗性基因的单基因系的侵染率分别为0.93%、 16.67%、10.19%、 5.09%、15.74%、15.74%、12.04%、9.26%、19.29%、11.11%,可在粳稻区种植或作抗源使用;持有Pi9、Piz5、Pi1、Pita2 4个垂直抗性基因的单基因系的侵染率分别为8.60%、13.83%、10.93%、18.04%,可在籼粳交错区种植或作抗源使用.同时用联合致病性系数和联合抗病性系数分析了病菌和单基因系的群体互作以及抗瘟组合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品种两两搭配后的RAC值大于0.80的组合有Pi9与Pita2、Pizt、Pi1、Piz,说明以上4种组合的抗病性最强,应用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26.
华南籼稻稻瘟病菌致病型单基因鉴别寄主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35个单基因鉴别寄主、12个日本清泽鉴别寄主共47个具有已知基因的鉴别寄主,对147个籼稻稻瘟病菌株进行致病型鉴别研究.147个菌株被划分为28个不同的致病类型.优势致病型为I-04、I-02和I-01,这3个致病型的菌株数占参试菌株的74.8%,而且与其他致病型比较,它们的致病谱较广.研究结果表明,F80-1(Pi-k)、IRBL7(Pi-kp)、IRBL16(Pi-sh(1))、IRBL21(Pi-7(t))、IRBL3(Pi-i)、IRBL9(Pi-z)、IRBL19(Pi-3)、IRBL10(Pi-z5)、IRBL11(Pi-zt)、IRBL18(Pi-1)、IRBL10(Pi-2)、F128-1(Pi-ta2)、F145-2(Pi-b)和IRBL22(Pi-9(t))等14个单基因鉴别寄主对以广东为主的华南籼稻区稻瘟病菌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其中尤以F80-1(Pi-k)、IRBL7(Pi-kp)、IRBL16(Pi-sh(1))、IRBL21(Pi-7(t))、IRBL3(Pi-i)、IRBL9(Pi-z)、IRBL19(Pi-3)和IRBL10(Pi-z5)等8个单基因鉴别寄主的鉴别能力最强,IRBL11(Pi-zt)、IRBL18(Pi-1)、IRBL10(Pi-2)、F128-1(Pi-ta2)、F145-2(Pi-b)和IRBL22(Pi-9(t))等6个单基因鉴别寄主可鉴别抗性反应表现型较相似的致病型,并可用于细分致病型.3个优势致病型I-04、I-02和I-01对F80-1(Pi-k)等上述8个单基因鉴别寄主的抗性反应表现型依次为RRSRSSSMR、SSSSSSSS和SSRSSSSR.  相似文献   
27.
籼型恢复系云恢290稻瘟病抗性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瘟病是由子囊菌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其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grisea(Cooke)Sacc.)引起的广泛发生在世界各稻区的最主要的水稻病害之一,每年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本实验利用7个稻瘟病菌系对籼型恢复系云恢290进行稻瘟病抗性的田间注射鉴定,结果表明云恢290对7个菌系均表现为抗性;云恢290对四川-43菌系的稻瘟病抗性表现为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  相似文献   
28.
一、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水稻种植方面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经济有效的农业措施,近年来国内外都在开展作物抗病育种工作,为农业发展提供抗病良种。要有效地进行抗病育种,首先要研究品种的抗病性及其遗传与病原菌的致病性分化即生理小种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9.
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普感特性的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 (以下简称 L TH)是云南粳型地方品种 ,也是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体系的 7个鉴别品种之一。在 1976~ 1979年 ,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联合试验协作组筛选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和生理小种鉴别期间 ,L TH对来自全国各地的 2 46 0个菌株表现高度感病反应。此后 ,经 2 0多个省 (区 )市 30多个研究单位近 2 0年的广泛接种鉴定 ,L TH对被测菌株都表现感病反应 ,没有发现任何非致病性菌株。 1980~ 1982年在日本用 2 0 0个菌株鉴定 ,1994年在菲律宾用 80个代表性菌株鉴定 ,1983~ 2 0 0 0年我课题组用中国南北方稻…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