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探讨了适合稻虾共作条件下水稻二化螟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主要采取冬前虾田深灌灭二化螟、推迟水稻播期避二化螟、种植香根草诱集二化螟、种植显花植物保护天敌、杀虫灯诱杀二化螟、性诱设备诱杀二化螟、科学使用生物农药等技术措施,使虾田水稻生产中二化螟虫口密度低于防治指标,达到减少农药使用又能控制虫害的要求,同时也保护稻田小龙虾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2.
HACCP是英文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险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字母缩写,它是通过对生产、加工、储藏、销售和消费过程中的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危害进行分析并加以控制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国际上普遍认可最有效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1-2]。笔者结合2010—2012年在滁州市全椒县开展的鳜鱼生态高效养殖模式试验,就  相似文献   
23.
黄颡鱼隶属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又名黄腊丁、嘎牙子、黄鳍鱼、黄刺骨,是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底栖鱼类。尽管其个体较小,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随着近年来黄颡鱼出口和国内消费市场的日益激增,价格一直坚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已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名特优养殖品种之一。为探讨黄颡鱼成鱼养殖技术和在全市推广这一名特优养殖品种,笔者开展了黄颡鱼成鱼池塘主养技术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4.
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网围养殖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在安徽省女山湖围网区的生长性能的研究结果。(1)两水系河蟹的生长速率各月略有差异,长江蟹3月-7月生长速度稍低于辽河蟹,但差异不显著(P〉0.05);8月-10月份长江蟹生长快于辽河蟹,差异极显著(P〈0.01)。(2)辽河蟹青春期蜕壳时间比长江蟹提前30d,生殖洄游期也相应提前30d。(3)两水系河蟹养成的商品蟹规格、增重倍数和回捕率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分析认为,长江蟹在淮河流域湖泊中网围养殖的生长性能指标优于辽河蟹。  相似文献   
25.
凌武海 《内陆水产》2001,26(8):15-16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重要的水产资源及养殖对象,近年来,河蟹在水产品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大。但随着河蟹池塘养殖及围垦高产养殖面积的扩大和大量采用当年繁殖的蟹苗当年养成商品蟹等生产技术方式,在获得高产量的同时,河蟹的商品规格却日渐变小。这种小规格商品蟹的品质及风味远低于翌年养成的大蟹 ,以致小规格河蟹的市场行情一再走低;而大规格河蟹的价位却保持相对较高。因此,摸索出一套简单易行的养殖大规格河蟹生产技术是十分必要的。现根据我站前几年的池塘养殖大规格河蟹技术实践,将此项技术探讨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 1池塘条件 …  相似文献   
26.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滁州市的主导水产养殖品种和加工出口创汇水产品品种,池塘河蟹养殖面积接近10万亩.近年来,由于养殖技术、观念的落后和池塘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导致滁州市河蟹养殖呈现"产量低、效益差"的局面,平均产量不足75 kg/667 m2,纯效益不足1 500元/667 m2,与渔业发达地区的产量100 kg/667 m2以上、纯效益超过2 500元/667 m2相比,差距较大,严重地影响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制约了滁州市河蟹产业的发展.为改变现状,提高河蟹养殖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扩大滁州市河蟹养殖影响力.2011-2012年两年间,滁州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以安徽省、滁州市两级科技项目为平台,围绕科技培训和服务指导,在滁州市定远县七里塘开展了河蟹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试验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2011年和2012年,河蟹产量分别达到了137 kg/667 m2和170 kg/667 m2,纯效益为5 560元/667 m2和3 100元/667 m2,与往年养殖水平相比,河蟹产量翻了一番,经济效益增加了一倍多.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7.
任信林  凌武海 《水产养殖》2012,33(11):20-21
斑点叉尾(鮰)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又称为沟鲶、(鮰)鱼,原产于美国,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由于肉质细嫩,无肌间小刺,营养丰富等特点,在美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大众消费品.我国1984年从美国引进原种进行驯化、繁养殖,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加上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等优势,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本文对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技术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苗种培育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全面推广成鱼养殖起到促进作用.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8.
自 6月下旬以来 ,淮河流域普降大暴雨 ,境内河流、湖泊、塘坝水位猛涨 ,湖区、圩区和低洼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拦鱼设备、网箱、围拦网、塘坝等养殖场设施被冲毁 ,致使鱼、蟹种大量逃逸和死亡。为了抓好灾后渔业生产 ,最大限度弥补渔业损失 ,现提出以下鱼病防治措施 ,供参考。1修复和消毒养殖设施水库、塘坝等拦鱼设备、湖泊围拦网养殖设施要及时检查、加固 ,已被冲毁的 ,要及时修补或重新安装。每亩用生石灰 1 0 0kg或强氯精 1~ 2kg等药物清塘。过水池塘每亩用生石灰 2 0kg或强氯精 2 0 0 g全池泼洒消毒。2加强鱼病防治洪灾使池塘等养殖…  相似文献   
29.
分析了天然雌核发育三倍体滁州鲫种质资源的现状及其生物学特性,阐述了对其进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意义,对滁州鲫的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0.
三种群银鲫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滁州鲫体色较浅,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各鳍条颜色灰白,略带黄色。体厚,背高,体型侧扁,头短小。脊椎骨4+26~28,侧线鳞28~30。背鳍不分枝鳍条4根。雄性个体胸鳍末端可达腹鳍基部,雌鱼不达腹鳍基部。上述形态特征均有别于方正银鲫及彭泽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