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牧场设计》是为动物科学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在强化课程重点知识内容上,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双语教学的方式;对牧场性质、规模、类型等进行专题讲解,同时增加学生实际参与牧场设计机会,不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甘肃主要肉用绵羊品种(波德代羊、无角陶赛特、蒙古羊、滩羊、小尾寒羊)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世界粮农组织和国际家畜联合会推荐的11对微卫星引物(CSRD0298、RM0509、URB0038、MCM0130、ILSTS004、MCMA008、MNS0094、CSSM0004、OarAE101、BM1329和OarFCB11),对5个肉用绵羊品种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11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肉用绵羊品种间均呈现高度多态性,构建的系统进化树NJ聚类图将国内的3个肉用绵羊品种(蒙古羊、滩羊、小尾寒羊)与引进的2个肉用绵羊品种(波德代羊、无角陶赛特)分为2支;系统进化树UPGMA聚类图和主成分的二维散点图进一步证实了NJ聚类结果的可靠性。生产性能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绵羊群体的平均产羔数与微卫星位点OarAE101存在关联性,与位点BM1329没有关联性;绵羊初生质量与微卫星位点ILSTS004和CSSM0004存在关联性。【结论】5个肉用绵羊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有很大的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23.
山羊胎儿肌肉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成肌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体外建立安淮山羊胎儿肌肉干细胞分离培养及成肌诱导分化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调控山羊肌肉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本试验选取山羊胎儿背最长肌肌肉组织,用眼科剪剪成肉糜后,用0.1%的Ⅰ型胶原酶消化40 min,然后利用0.25%的胰酶消化15 min。分离得到的细胞用生长培养基(20%FBS+80%DMEM/F12+青链霉素)培养于37℃、5% CO2培养箱内。培养2h后采用差速贴壁技术对细胞进行纯化,又2h后,重复纯化一次。待细胞生长至70%左右密度时可进行传代培养。每次传代培养均采用差速贴壁30min的方法进一步纯化肌肉干细胞,共纯化至第6代。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第6代细胞中肌肉干细胞标记基因Pax7、MyoD1的蛋白表达情况,从而对分离得到的细胞进行鉴定。当肌肉干细胞生长至70%左右密度时,将生长培养基更换为分化培养基(2%FBS+98%DMEM/F12+青链霉素),诱导细胞向成肌方向分化并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细胞诱导分化1d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肌肉干细胞的分化标记基因Myog的蛋白表达情况。另外,分别提取诱导0、1、3、5、7d后的细胞的总RNA,通过反转录试剂盒反转成cDNA后,利用qPCR测定MyoD1和Myog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分离得到的细胞呈贴壁生长,其形态趋于稳定后主要呈长梭形或纺锤形。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的第6代细胞中Pax7和MyoD1蛋白均为阳性表达。采用分化培养基诱导细胞分化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随着诱导天数的增加,细胞开始分化、相互融合成肌管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Myog蛋白呈明显的阳性表达。另外,qPCR结果显示,标志基因MyoD1和Myog均有表达,且MyoD1的相对表达量在分化的第1天相比于0天显著升高并维持到第3天,第5、7天开始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增殖期。Myog在分化不同天数的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具有类似的趋向。【结论】分离得到了纯度较高的安淮山羊胎儿肌肉干细胞,且诱导后展现出较好的成肌潜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肌肉干细胞成肌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材料来源。  相似文献   
24.
为解析萨湖杂交羊较湖羊肌肉和生长性能提升的关键基因和调控通路,本研究对出生2日龄和8月龄的萨福克和湖羊的杂种F1代(SH)和纯繁湖羊(H)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等生长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选取2日龄和8月龄绵羊每组各3只(共12只),利用RNA-seq对背最长肌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随机选取10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qRT-PCR对其表达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出生2日龄和8个月的SH的体重、胸围、管围均极显著高于H(P<0.001)。2)在2日龄和8月龄SH与H中分别筛选得到684和248个基因显著差异表达,包括与骨骼肌生长发育相关的CDH1GSTA1-1GPX2CDH17MX2等基因。3)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2日龄SH和H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控制肌肉生长发育的细胞分化、核小体组织、肌动蛋白丝调控等类别中,8月龄SH和H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细胞粘附、谷胱甘肽代谢和PPAR信号通路等类别中。4)qRT-PCR试验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相一致。综上,萨湖杂交羊在生长性能方面优于湖羊,CDH1、GSTA1-1GPX2等基因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细胞-细胞粘附、谷胱甘肽代谢通路在萨湖杂交羊肌肉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探究调控杂交绵羊生长性能的关键基因和功能通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正青贮饲料是将含水率为65%~75%的青绿饲料切碎后,在密闭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抑制各种杂菌的繁殖而得到的一种粗饲料。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利于长期保存,是家畜优良饲料来源。调制青贮饲料是实现牛羊等草食畜养殖业全年均衡供应青绿饲料,是搞好养殖、降低饲养成本和增加收益的重要措施。现有的青贮形式主要有青贮塔、青贮窖、青贮壕和青贮袋等。但现有的青贮设备适合于大规模青贮,存在  相似文献   
26.
江淮地区夏季羊舍小气候环境检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中国南方羊舍环境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在江淮地区选择南方最常见的双坡式漏缝地板有窗封闭羊舍,连续2a对其夏季最热月(7月)的空气环境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该类羊舍最热月空气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光照强度、噪音与氨气质量浓度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分别为30.5℃、70.2%、0.16 m/s、99.45 lx、49.82 dB、1.98 mg/m3、0.060%,以上指标中,除日平均温度超标外,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环境卫生学标准;2)不同采样点(离地0.3、1、1.7 m)测定结果显示各参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夏季空间分布特征差异不显著;3)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舍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而一月内的变化比较稳定,阴雨天降温幅度较大(6.9℃),试验期昼夜平均温差为2.3℃,舍内外平均温差为1.8℃;4)舍内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日、月变化幅度均较小;5)氨气浓度与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r=0.8702,P<0.05)。综合评价认为,双坡式漏缝地板有窗封闭羊舍小气候环境基本符合环境卫生学标准和山羊的生物学特性要求,适宜在江淮地区推广应用,但在炎热的夏季需要采取一定的降温措施。该研究可为一般羊舍小气候环境的测定及参数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旨在分析microRNA(miR)-27b在安徽白山羊(Capra hircus)和波尔山羊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了解其在山羊肌肉发育中的重要作用.选用安徽白山羊和波尔山羊不同发育时期(初生,6月龄和12月龄3个时期)背最长肌为材料,利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RT-PCR)方法检测miR-27b的表达变化.同时,分析了miR-27b在6月龄山羊各组织中(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腿肌和胸肌)的表达.并用MEGA3.1分析miR-27b在不同物种中的保守性.结果显示,miR-27b在安徽白山羊和波尔山羊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差异表达,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安徽白山羊12月龄背最长肌miR-27b表达最高,初生时最低.在山羊不同组织中,骨骼肌和心脏中miR-27b表达量较高,肝脏和肾脏中miR-27表达处于中度水平,而在另外4种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实验结果表明,miR-27b可能参与山羊肌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影响山羊骨骼肌生长发育,与山羊肌肉的生长类型有关.同时序列分析显示,miR-27b在10个物种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山羊miR-27b的表达具有的组织和时序差异性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iR-27b的功能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8.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安徽白山羊遗传资源,本研究以合肥博大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种羊场2009年以来的1 200只安徽白山羊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同等条件下饲养,并对该新品系山羊的初生、3月龄、6月龄、8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的体重、体尺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安徽白山羊公母羊在18月龄以前生长发育较快,但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降低,到24月龄以后除体重、胸围、管围有所增加外,体长、体高变化不大;安徽白山羊新品系成年公母羊的平均体重分别为55.3 kg和45.6 kg,比原安徽白山羊成年公母羊的平均体重(30 kg和22 kg)提高84.33%和107.27%。试验结果揭示了安徽白山羊新品系群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进一步进行安徽白山羊选育和生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9.
旨在分析miR-143在妊娠与非妊娠山羊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山羊卵巢功能发挥以及其他生物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Solexa测序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妊娠和非妊娠山羊卵巢组织中检测miR-143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靶基因预测和GO富集分析。Solexa测序在山羊卵巢中检测到miR-143的表达,共发现miR-143及其异构体1 074个,总拷贝数为109 523,平均拷贝数为102;定量结果显示miR-143在妊娠山羊卵巢中的表达量是非妊娠山羊的12倍且差异显著(P<0.05);GO分析表明miR-143广泛参与机体生殖发育、细胞增值分化等多个生物学过程。miR-143在妊娠山羊卵巢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妊娠山羊,而且其可能在卵巢激素分泌与作用应答、妊娠维持等生殖生物学过程中发挥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30.
在南方炎热的夏季,羊舍结构和饲养密度是决定羊舍小气候环境条件的关键因素。为了正确评价羊舍类型和合理设计饲养密度,在最热月连续12 d检测了南方地区常见的双坡顶漏缝地板有窗封闭式羊舍、单坡顶漏缝地板半开放式羊舍和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新型移动式羊舍的空气环境参数。对比检测结果表明,移动羊舍空气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氨气浓度等主要环境参数均极显著低于有窗封闭羊舍和半开放羊舍(P<0.01);与有窗封闭羊舍相比,半开放羊舍空气温度略低,相对湿度显著较高(P<0.05),氨气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当饲养密度降低1倍时(0.95只·m-2),有窗封闭羊舍相对湿度和氨气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空气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也降低;随着饲养密度的降低,半开放羊舍主要环境参数均极显著降低(P<0.01)。综合分析认为,移动羊舍夏季小气候环境明显优于半开放羊舍和有窗封闭羊舍,半开放羊舍和有窗封闭羊舍相比各有优缺点,在一定范围内,夏季降低饲养密度能有效改善有窗封闭羊舍和半开放羊舍的小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