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75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88篇
  48篇
综合类   446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183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究不同施氮模式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福建柏幼苗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福建柏幼苗为对象,设置平均施氮(相同间隔时间内施用等量氮素)、指数施氮(依据氮素指数添加)和对照(CK) 3种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根、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及根系形态变化的影响;运用洛伦兹模型和抛物面模型拟合2种施氮模式下根系生物量与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化关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最佳施氮模式和施氮水平。【结果】在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模式下,氮素施入对1年生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均具有显著影响; 2种施氮模式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根、茎和叶生物量均表现出随施氮量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指数施氮模式下,福建柏幼苗的根、茎生物量高于平均施氮处理;在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模式下,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比根长指标均高于CK,表现出各指标均随施氮量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指数施氮处理下福建柏根系各形态指标均高于平均施氮处理;抛物面模型具有较高的R2(0.922~0.978)和较低的RSS(0.234~0.841),拟合结果优于洛伦兹模型,能够精确预测不同施氮处理下的根系生物量以及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化。【结论】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均能促进福建柏幼苗的生物量积累和根系生长,其中指数施氮模式优于平均施氮,最佳施氮水平为每株600 mg氮素。  相似文献   
52.
通过在江汉平原开展中山杉6个品系的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6个品系中山杉无严重病虫害发生,各生长指标均大于池杉,11 a生中山杉平均胸径为17.61 cm、树高为11.06 m、材积为0.1297 m^3,表明中山杉在江汉平原的引种试验基本成功,其中中山杉502和中山杉118最为突出,适合在江汉平原推广造林,丰富江汉平原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53.
武汉郊区每年种植6667hm2(10万亩)西瓜,集中在7月10日前后的15天左右上市,正处于外地西瓜云集的旺季,市民吃不了,农民收益低。为了改变武汉西瓜市场的被动局面,武汉市农科院于1995年牵头组建了武汉市无籽西瓜协作组,实施“无籽西瓜丰产栽培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科研攻关。武汉市科委将此列入武汉市“九五’朝间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分3年投入资金12万元,使武汉市无籽西瓜的栽培由零星种植发展到6667hm(10万亩),为全市无籽西瓜产业形成奠定了基础。13年试验研究取得系列成果①筛选出了适合武汉地区种植的耐湿抗病无籽西瓜优良品…  相似文献   
54.
为了研究混养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池塘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浙江海盐、江西九江、上海浦东开展了罗氏沼虾-三角帆蚌混养、草鱼—三角帆蚌混养、罗氏沼虾-三角帆蚌-鲢鳙鱼混养三组系列实验。利用DGGE技术对养殖水体的16S r DNA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三组实验共鉴定出57条不同条带,每组实验中混养三角帆蚌或鲢鳙实验组的平均条带数均高于单养水体水样平均条带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各养殖水体混养三角帆蚌、鲢鳙后,多样性指数均有所增加。PCA分析和DGGE聚类结果显示,在无鲢鳙的情况下,蚌与主养物种(罗氏沼虾、草鱼)混养实验组的16S r DNA图谱聚为一类,显示出蚌对于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贡献;在同时引入鲢鳙和蚌的情况下,16S r DNA指纹图谱则是按照有无鲢鳙聚为两类,提示在本实验中鲢鳙对于水体微生物的影响要大于蚌。对DGGE图谱其中20条显著条带进行回收、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序列主要分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5%)、蓝藻门(Cyanobacteria,25%)、α-变形菌亚门(Alphaproteobacteria,15%)、β-变形菌亚门(Betaproteobacteria,15%)、γ-变形菌亚门(Gammaproteobacteria,10%)、ε-变形菌亚门(Epsilonproteobacteria,5%)、裸藻叶绿体(Euglenales,5%)。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双沟镇积极开展以桑枝生产香菇为重点的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主要生产基地。栽培的模式有常规栽培和反季节栽培,采用集中生产菌袋、合理利用茧站房屋及茧棚统一养菌、利用农户养蚕大棚分散出菇、再统一收购的生产经营方式。桑枝香菇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桑枝、养菌场所茧站和出菇场所养蚕大棚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蚕桑生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6.
粮食高产创建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举措,也是强化粮食生产组织领导,提高各方面重农抓粮积极性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57.
危机与时机     
有一天,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日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要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折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  相似文献   
58.
雨伞的道德     
台湾女作家施寄青,曾用雨伞设喻现代人的外遇问题:"买一把伞,借一把伞,偷一把伞."这个比喻灵妙无比. 能随便买一把伞,当然是阔气的事,但这也似乎只是"潘、驴、邓、小、闲"如西门大官人之类的,才有享有的特权.一般人对此只能"心向往之,实不能至."不说别的,独自收藏一把身价不菲的雨伞,单是财力这一关,就不好过.  相似文献   
59.
芦笋茎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分布广、为害重的毁灭性病害。研究证实,临沂市芦笋茎枯病病原为Phoma asparagi Sacc.。该菌分生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适温为23—26℃,致死温度分别为50℃10分钟和60℃10分钟,发芽和生长最适pH为7。分生孢子生长在分生孢子器内,单个分生孢子常温下可活10天,菌块内可活25天,孢子器内则长达240天。分生孢子在蒸馏水中不发芽,加糖液发芽率略有提高,在文竹和芦笋茎煮液中发芽率最高;条件适宜时2小时产生芽突,5小时发芽率达98.21%。  相似文献   
60.
应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对脱脂乳发酵体系中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色谱表征。结果表明,单菌培养过程中保加利亚乳杆菌菌体形态的变化在其相应色谱行为上得到了体现,二者的色谱峰有比较好的稳定性。两种菌的峰面积与菌数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决系数R^2分别为0.9957和0.9916。因此本方法的建立,可用于酸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分析与表征,有望为乳酸菌混合物的研究提供一种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