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4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9 毫秒
21.
分析南江3号需水特性,结果表明:烤烟田间烟株间蒸发量为前期大于后期,蒸腾差异主要表现在对照烟田伸根期蒸腾值大,团棵以后直到采收完毕蒸腾值均小于控水处理。经测定,伸根期的蒸腾小于蒸发速率,a〈0.5,团棵以后a值在0.75左右,成熟后期a值在0.5左右。烤烟在适宜水分状态下的需水量为502.53mm,伸根期需水量为87.85mm、旺长期需水量为232.14mm、成熟前期需水量为123.99mm、成熟后期需水量为58.55mm。整个烤烟生育期内,伸根期和成熟后期需水与降雨较为吻合,中间2个时期吻合程度较差。尤其以旺长期突出。  相似文献   
22.
稻蓟马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蓟马在贵州中部地区一年发生10~13代,田间世代重叠严重。室内自然温度下饲养测定,其发育起点温度为11.9℃,有效积温为178.7日度。雌虫寿命长于雄虫,有孤雌生殖现象。在水稻上消长类型为后期盛发型,杂草上为中期盛发型。稻蓟马chloethrips oryzae(williams)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水稻受害后出现发黄、卷曲等现象,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为了摸清我省中部地区稻蓟马的发生情况,我们作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不同烤烟品种生长特性差异,为贵州烤烟生产选用后备品种及品种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江3号’品种为对照,于2015年在贵州省开阳县楠木渡镇开展试验,对不同烤烟品种生长特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贵烟8号和贵烟13号2个品种进入各生育期的时间较早,其次是贵烟5号和PVH1452,南江3号最晚;贵烟5号和南江3号2个品种株高、茎围及最大叶面积较大,最大叶长/叶宽较小,贵烟13号株高、茎围及最大叶面积较小,贵烟8号最大叶长/叶宽较大,PVH1452各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表现居中;南江3号中、上部叶SPAD值最大,其次是贵烟5号和PVH1452;贵烟8号和贵烟13号田间自然发病率较高,产质量性状表现较差。[结论]贵烟5号和PVH1452主要农艺性状、中上部叶SPAD值及产质量性状均优于贵烟8号和贵烟13号,田间自然发病率低于贵烟8号和贵烟13号,可以考虑作为未来贵州烤烟生产中的后备品种。  相似文献   
24.
刁朝强  钱晓刚  黄宁  周建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270-11271,11281
[目的]为了寻找烤烟生长的最佳水肥耦合状态,达到以水促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方法]分别设置补水、自然降和3个施氮梯度,以自然降水条件下不施肥为对照,研究水氮耦合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在补水+N 90 kg/hm2的水肥条件下,烤烟叶面积和最大叶长宽表现突出,说明较高的氮肥用量和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是提高作物对氮肥吸收的重要因素。补水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不同水分、氮肥配合后,补水条件下60 kg/hm2施肥量的不同水分、氮肥配合效益最为明显,产值达到30 563.40元/hm2。[结论]适宜的水分供应可以很好地改善烟叶的化学成分,气候干旱、土壤水分不足成为限制烤烟生产的主要因素,旺长期补水,成熟期适时适量补水可以明显改善烟叶的化学成分,提高烟叶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25.
烟蚜茧蜂防控烟蚜技术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烟蚜茧蜂防控烟蚜技术在开阳烟区的防治效果,以完善开阳烟区病虫害防治体系.[方法]于2015年在贵州省开阳县进行烟蚜茧蜂防控烟蚜技术的效果评价.[结果]蚜虫繁育量随接蚜后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僵蚜量随接蜂后天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放蜂区烟蚜衰退率较非放蜂区高29.0%;烟株蚜传病毒病发生率降低,农药施用次数较非放蜂区少1.5次.[结论]烟蚜茧蜂防控烟蚜技术的效果明显,有利于降低烟农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6.
为探明烟蚜和烟蚜茧蜂在烤烟育苗大棚不同部位及接蚜量下的繁育规律,以‘云烟87’为材料,于2015年在贵州省开阳县楠木渡镇新凤村烤烟育苗基地(107°01′33.2″E,27°17′16.6″N)进行试验,探讨烤烟育苗大棚不同部位(前部和后部)及接蚜量(20、40、60头/株)对烟蚜和烟蚜茧蜂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育苗大棚前部积温、日均温及日均最高温均高于后部,日均湿度略低于后部;大棚后部烟蚜和烟蚜茧蜂繁育量多于前部,接蚜量为40头/株的烟株,烟蚜和烟蚜茧蜂繁育量最多,其次是20头/株的烟株,60头/株的烟株烟蚜及烟蚜茧蜂繁殖量最少;大棚后部烟株各农艺性状指标优于前部,接蚜量越多,烟株各农艺性状指标表现越差。综上,烤烟育苗大棚后部利于烟蚜和烟蚜茧蜂繁殖量的增加,烟株生长发育较好,且初始接蚜量以40头/株为宜,20头/株或60头/株对烟蚜和烟蚜茧蜂繁殖不利。  相似文献   
27.
从烟田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自然感病虫体上新分离鉴定一株球孢白僵菌Bb062,将其与已有的不同来源地和寄主的10株白僵菌(Beauveria spp.)一起,分别测定其对烟青虫3龄幼虫致病力以及烟青虫3龄幼虫感染高毒力白僵菌后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1个白僵菌菌株中,Bb062对烟青虫3龄幼虫毒力最高,10 d累计校正死亡率达91.07%,LT50(致死中时)为4.67 d,且与其他菌株差异显著。以孢子1.0×106、1.0×107和1.0×108个·m L-1悬浮液处理时,烟青虫3龄幼虫累计死亡率随菌液浓度的提高和接菌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大,LC50(致死中浓度)为孢子1.82×107个·m L-1。烟青虫3龄幼虫感染球孢白僵菌后72 h,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出先急剧升高,再急剧下降的变化过程。在所测试的菌株中,Bb062菌株对烟青虫毒力最高,且能够显著抑制其体内保护酶活性,因此,该菌株具有作为烟青虫生防菌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8.
烤烟新品种韭菜坪2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韭菜坪2号是通过对烤烟品种G 28在大田生产中叶片数、叶片大小和抗病性变异单株的选择而成功培育出的烤烟新品种.韭菜坪2号大田生育期为135~142 d,田间生长整齐;高抗气候斑点病,抗病能力较强;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率、中等烟率分别比对照K 326增加7.25 kg/667m2、59.58元/667m2、0.06元/kg、0.5百分点、0.31百分点;增加率分别为5.33%、5.73%、0.73%、2.28%、0.66%.烟叶外观质量较好,化学成分协调;评吸质量总体较好,总体略好于对照K 326.韭菜坪2号区域性较强,适应范围较窄,适宜在海拔1 400~1 900 m的高海拔烟区种植.  相似文献   
29.
我国烟草黑胫病适生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烟草黑胫病在我国烤烟种植区的最适发生和流行区域.根据我国烤烟种植区域、黑胫病的生物学特性及相关报道,确定烤烟移栽至团棵期的月均地温≥25℃为该病发生的最适分布区,分布于我国10省38县(市),其中西南烟区最适分布区较多.而其流行的限制因子为烤烟移栽至团棵期的月均湿度≥80%或月均气温≥20℃且月均降雨量≥50 mm,分布于我国14省(自治区)80县(市),其确立的烟草黑胫病的最适发生及流行分布区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30.
为配套贵烟2号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贵烟2号烤后烟叶经济性状、主要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范围内,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以T3最高为170.20 kg/667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值及等级质量方面均以T2表现最好,其中产值、均价和上等烟率分别达3416.7元/667m2、21.0元/kg、37.9%,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施氮量的增加,碳水化学合物及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糖碱比、施木克值有逐渐下降而含氮化合物及氮碱比逐渐增加趋势,还原糖、总糖略偏高,蛋白质、烟碱、总氮和石油醚提取物较适宜,处理间化学成分综合评价差异不大但以T2相对更为协调;香吃味随施氮量有逐渐下降趋势,但T1、T2差异不显著。总体来看,贵烟2号以亩施纯氮7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