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Effect of Light Quality on Tomato Fruit Qualities in Turning-Color Period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就不同光质对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各色荧光灯为光源,在人工控光条件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转色期间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均于处理后8~10d达最高,而Vc和番茄红素于处理后12d达最大。但不同光质处理间差异明显,红光处理8d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处理后8~10d Vc和番茄红素含量大幅度增加,成熟期比对照(白光)提前2d;红光和蓝光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各处理Vc含量以蓝光处理为最高,达123.7mg/kg(Fw),显著高于对照。番茄红素含量以红光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2.
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按照适应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了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路、目标、基本规格,培养方案改革的内容、特色及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大蒜二次生长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试验探明了大蒜二次生长与种蒜、土壤、播期、密度、地膜覆盖、浇水、施肥等因子的关系,明确了因品种制宜、适期早播、控制氮肥、合理使用磷钾肥、适期晚浇返青水、追施返青肥等是控制大蒜二次生长形成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水分胁迫处理后,南欧蒜叶片的电解质渗漏率、丙二醛(MDA)含量均小于对照品种,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根系活力均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5.
花期处理对不同瓜类子房发育初期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西瓜、西葫芦授粉、外源激素处理子房及黄瓜未处理子房^15N分配率,开花后4d比开花当天增加2-3倍,P,K,Zn,B,Mn含量均明显升高,尤其B、Zn升幅更大。而西瓜和西葫芦未处理子房^15N分配率花后4d仅为开花当天的1/3左右,P、K、Zn、B、Mn含量则下降1-2倍。  相似文献   
16.
以‘金乡白皮蒜’为试材,采用设施水培探讨了不同K+浓度对大蒜幼苗生长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钾可显著增加大蒜幼苗生长量及根系活力;当营养液K+浓度为6.0mmol/L时,大蒜幼苗叶长、叶宽、假茎高、假茎粗、根长及根系活力最大,绿叶数及根系数最多,大蒜幼苗叶片、假茎、鳞茎及根系干、鲜重也最大,较不施钾处理干重分别增加133.91%、167.22%、146.31%和116.74%,鲜重分别提高168.34%2、43.18%、153.24%和128.78%。  相似文献   
17.
硼对大蒜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供硼水平对苍山蒜光合特性、干鲜质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和气孔导度(Gs)随硼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硼浓度1.0 mg?L-1时达高峰,此时蒜薹和鳞茎的品质和产量指标也达到最高|与不施硼相比,蒜薹和鳞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71.33%和59.20%、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47.91%和131.79%、VC含量分别提高50.02%和68.71%、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62.80%和38.83%、大蒜素含量分别提高57.69%和50.94%|干质量分别增加194.90%和156.20%,鲜质量分别增加130.89%和121.84%。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以STP-F318番茄为试材,磷、钾肥施用量固定,在生育期内设置3个滴灌水平(W1~W3分别为4 646.25 mm/hm~2、3 097.50 mm/hm~2、1 548.75 mm/hm~2)和6个氮肥梯度(F1~F6分别为572.42 kg/hm~2、542.30 kg/hm~2、512.17 kg/hm~2、482.04 kg/hm~2、451.91 kg/hm~2、0 kg/hm~2),以常规农户土栽水、氮管理(7 650.00 mm/hm~2、600.00 kg/hm~2)为对照(CK),探讨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水氮耦合对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的光合特性、品质和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水氮耦合能显著提高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其中SPAD值以W1F4处理最大,为44.83; W1F2处理净光合速率最大,为16.69μmol/s~2·m。同时,各处理显著改善番茄果实品质,Vc含量以W1F3处理最高,为30.46 mg/100 g FW,较CK增加17. 61%,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番茄红素含量与Vc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为5. 21~7. 80mg/100 g FW。有机酸含量较CK有降低的趋势。W3F2、W1F1和W1F3处理糖酸比分别为8.25、8.26、8.85,口感较佳。产量以W1F2处理最高,为170 985.48 kg/hm~2,较CK增产27.73%。氮肥农学利用率(NAE)与水分利用率(WUE)分别以W1F4、W3F4处理为最高,为87.34%、96.64 kg/mm·hm~2。综合分析认为,水氮耦合利于改善番茄品质,提高番茄产量和水氮利用率,生育期内滴灌4 646.25 mm/hm~2、追施氮肥542.30 kg/hm~2是基质栽培番茄较为理想的水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NPK配比水溶肥对设施番茄光合色素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PK配比水溶肥可显著影响设施番茄光合色素含量和氧化酶活性。T5(N∶P∶K=16∶7∶35)下叶绿素含量最高,为1.177mg/g(FW),较对照CK(N∶P∶K=15∶15∶15)增加80.97%;类胡萝卜素含量以T6(N∶P∶K=18∶9∶32)为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以T1(N∶P∶K=20∶10∶30)为最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以T6活性最高。T6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与CK差异显著;番茄红素的含量以T7(N∶P∶K=13∶6∶25)最高,T6次之,分别为3.88mg/100g(FW)、3.24mg/100g(FW);T6糖酸比7.77,风味最佳。各处理产量比CK增产2.68%~50.20%,其中,以T6产量最高,达23313.65kg/hm~2。从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上,以CK为最佳;综合考虑果实维生素C、番茄红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口感品质和产量,T6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蒜种盒机械投放过程运动学分析与参数优化试验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针对种盒式大蒜播种方案,为检验倾斜输送带式蒜种盒投放方式的可行性,设计了预植蒜种的可降解蒜种盒和输送带式种盒投放试验台。对蒜种盒投放过程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建立了蒜种盒运动速度、输送带倾角与投放后相邻蒜种盒间隙等相关参数间的数学模型,明确了蒜种盒投放间隙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通过蒜种盒投放过程的受力分析,确定了蒜种盒触地后不与地面产生滑动的条件和方法。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和大蒜播种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输送带倾角、行驶速度等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输送带倾角为30°、试验台运动速度为0.75 km/h,投放效果较好。输送带倾角对前后蒜种盒投放后的间隙影响显著,通过优化蒜种盒长度两端尺寸,可有效消除投放后蒜种盒衔接间隙,保持播种株距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