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4篇
综合类   54篇
水产渔业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淡水池塘虾蚌混养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海盐县百步镇6口罗氏沼虾养殖池塘为对象,比较了罗氏沼虾单养与罗氏沼虾、三角帆蚌混养两种养殖模式池塘中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及养殖水化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混养池塘中TN、TP、NO3--N与DO均显著低于单养池塘,而其它水化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养殖期间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22种,其中枝角类13种,占总种类数的59.09%;桡足类9种,占40.91%。混养池塘浮游甲壳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单养池塘,而Pielou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单养池塘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混养池塘。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水温和总磷是影响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的主要因子。典型对应分析(CCA)显示,浮游甲壳动物的时空分布主要受水温的影响。混养池塘罗氏沼虾产量(866.70±214.92kg/m2)极显著高于单养池塘(533.30±104.24 kg/m2)。结果表明,虾蚌混养对池塘中水质指标有一定的改善,虽然对浮游甲壳动物物种组成不造成影响,但明显地降低了浮游甲壳动物的多样性、密度和生物量,并且虾蚌混养可提高虾类产量。  相似文献   
32.
天然经济鱼类小型化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鱼类,既是自然界重要的生物资源和人类主要食物蛋白源之一;同时也是天然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维护水域生态平衡等多方面起重要作用。故保障鱼类资源的永续利用,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然而,随着人口膨胀和社会发展,鱼类资源因人类频繁的水利活动、环境污染和过度开发利用而遭严重影响。各种鱼类种群被迫在日益改变的环境中进行残酷的生存斗争,以求物种延续。鱼类资源小型化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渔业生态学现象。鱼类小型化,是我国渔业工作者对渔获物中小型鱼类比例不断增加的通称,是鱼类…  相似文献   
33.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田鱼是共生系统的一个重要元素。为了开发田鱼优良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紫外线灭活精子、染色体加倍等雌核发育技术,成功获得雌核发育子一代(G1)。对照普通子一代(F1),测量和观察了160日龄G1的形态特征和性腺发育情况;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利用SNP技术,鉴定和分析了G1遗传物质。结果发现G1有3种体色,个体间生长差异大,黑色生长最快,平均体质量达392.45 g。G1平均生长速度慢于F1。G1形态参数与F1存在差异,全长与体高之比差异极显著。G1个体之间卵巢发育不一致,大个体的卵巢发育类似于F1,主要为Ⅲ时相的初级卵母细胞。SNP检测发现,通过1次雌核发育技术的种质改良,田鱼遗传物质的纯合性由母本平均38.42%提高到G1平均61.85%,并有父本遗传物质渗入G1个体,致使个体在体色和生长速度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本研究成功得到了青田田鱼人工雌核发育群体,为今后青田田鱼育种和种质资源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实验室研发的应急处置对南江水库蓝藻水华的治理效果和在治理过程中的水质变动情况,我们分别对南江水库在修复前、中和后的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修复后TN、TP浓度显著下降,优势种从修复前的唯一优势种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变化为修复后的鞘丝藻(Lyngbya)、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巨颤藻(Oscillatoria princeps)、隐球藻(Aphanocapsa)以及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浮游植物生物密度从修复前(39.2±0.52)×107 cells/L下降为修复后的(5.5±0.13)×107 cells/L;生物量从修复前(24.64±3.25)mg/L下降为修复后的(7.97±1.56)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修复前期显著低于修复中期(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WT)、总磷(TP)是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总磷(TP)是蓝藻水华暴发的关键性因子。上述结果均表明该项应急处置能够大量削减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降低叶绿素含量,在短期内对蓝藻水华的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5.
本文研究了上市前的网箱暂养对千岛湖所产、经OFDC有机认证的鳙鱼的体重、丰满度及体重损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6 7月水温逐渐升高 (2 4 30℃ )阶段 ,暂养鳙鱼的体重和丰满度均随时间呈指数式下降 ,而在 10 11月水温逐渐下降 (2 2 17.5℃ )阶段则随时间呈对数式下降。在不同暂养密度下和不同季节 ,鳙鱼的体重损耗率呈现不同的变化态势 :在 6 7月当暂养密度为 10 0尾 /箱 (2 72 7.6g/m3 )时 ,体重损耗率随时间呈指数式增加 ,而其他各高密度暂养组的体重损耗率均随时间呈对数式增长 ;在 10 11月 ,各密度组鳙鱼的体重损耗率均随暂养时间呈抛物线式变化 ,出现最大损耗率的时间各组均在 2 12 6d之间 ,最大损耗率出现的时间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损耗率极值的大小与暂养密度有一定关系。为了使暂养过程中的损耗降到最低 ,鳙鱼的适当暂养密度在 6 7月以 10 0尾 /箱 (2 72 7.6 g/m3 )左右为宜 ,而在 10 11月可以增加到 15 0尾 /箱 (35 97.2g/m3 ) ;暂养时间不宜超过 2 0d。  相似文献   
36.
2007-2011年对千岛湖5个采样点进行了逐月水质调查,分析了透明度、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在5年内的变化规律,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和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TSIM)对其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1年,千岛湖叶绿素a平均值为(2.720±1.380) μg/L,透明度平均值为(5.599±0.942)m,总磷平均值为(0.015±0.002)mg/L,总氮平均值为(0.990±0.090)mg/L,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为(0.857±0.168) mg/L。两种营养状态指数从上游向下游逐渐降低,季节上呈夏秋高冬春低的趋势。TLI 和TSIM的均值分别为26.6和35.5,且逐年缓慢增加。总体上看,千岛湖研究期间处于从贫营养型向中营养型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37.
在水温21 ℃时,测定暴露于相同密度8种不同藻类条件下,一龄三角帆蚌对藻类的同化率、排氨率和耗氧率,实验周期为24 h。结果显示,在相同密度下,三角帆蚌对硅藻的同化率最高,为 0.660±0.003;明显高于绿藻和蓝藻(0.142±0.003和0.095±0.004);摄食蓝藻的三角帆蚌排氨率和耗氧率最大,分别为(1.346±0.024) μg/(g·h)和(25.78±0.237) μg/(g·h)。摄食绿藻的排氨率最小,为(0.795±0.015) μg/(g·h),摄食硅藻的耗氧率最小,为(13.307±0.127) μg/(g·h)。耗氧率与排氨率比值(O∶N)揭示三角帆蚌摄食硅藻后,其呼吸代谢底物主要以蛋白质为主;当饵料改变为蓝藻和绿藻时,O∶N比值开始明显变高,表明其呼吸代谢底物由以蛋白质为主转变为以脂肪和蛋白质为主。蓝藻和绿藻类浮游植物对三角帆蚌具有一定的胁迫效应。  相似文献   
38.
太湖流域春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春季对太湖流域14个湖泊、7座水库及8条河流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调查到底栖动物57种,隶属4门、8纲,其中水生昆虫(17种)和寡毛类(15种)物种数最多。霍甫水丝蚓为整个流域的绝对优势种。聚类分析表明,可将29个水体的底栖动物划分为10种群落类型,其中霍甫水丝蚓在15个水体中占绝对优势,铜锈环棱螺为5个水体的第一优势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741.2个/m2和47.2 g/m2,寡毛纲在密度中占绝对优势(90.9%),双壳纲和腹足纲在生物量中占93.4%。密度河流最高、水库最低;生物量湖泊最高、水库最低,底栖动物类群数量组成水体类型间差异明显。物种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显著相关,但更多地受均匀度的影响。水库、湖泊的Shannon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河流,物种数差异接近显著水平。养殖型湖泊底栖动物密度显著高于非养殖型湖泊,生物量、Shannon和均匀度指数相反。Wright指数显示,太湖流域水库水质多处在清洁—轻污染等级,Shannon和BPI指数说明绝大多数湖泊和河流处在中—重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39.
为了解松木山水库浮游植物现状及其富营养化程度,于2019年4—12月按季度在该水库设置7个位点,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包括物种组成、现存量和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松木山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4种(属),以绿藻门Chlarophyta居多,占总物种数的51.49%;全年有12个优势种,90%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40.
乌伦古湖水质及营养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11月-2007年8月对乌伦古湖(包括吉力湖和布伦托海)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透明度、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等水质指标年内的变化规律,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对其营养水平现状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乌伦古湖透明度年平均值为(2.53&#177;1.07)m,叶绿素a年平均值为(3.59&#177;18.34)mg/m^3,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值为(5.423&#177;1.369)mg/L,总氮年平均值为(0.856&#177;0.205)mg/L,总磷年平均值为(O.028&#177;0.033)mg/L。布伦托海全年处于中营养水平,年平均TLI为38.51;吉力湖夏季已达到中度富营养水平,TLI为60.90,其余季节处于中营养水平。两湖TLI值均呈现夏高冬低的变化趋势。海滨浴场、小海子和中海子全年均处于中营养水平。中海子营养水平(TLI年平均值为44.02)略高于全湖平均值。后泡子夏季TLI为72.96,已达到重度富营养水平,其它季节处于中营养水平。此次调查还表明,养殖生产会加大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总体上来看,乌伦古湖处于中营养水平,其中布伦托海水质好于吉力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