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86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34篇
  20篇
综合类   302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210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为探究不同预处理对柑橘内生细菌的富集效果,本研究以脐橙和蜜柑的叶片与果皮为材料,通过对其内生细菌基因组DNA提取和Illumina测序,比较分析了3种富集内生细菌的方法。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方法均能有效富集内生细菌。样品组织经A处理(1.5%离析酶R-10+1.5%纤维素酶R-10+8.55%蔗糖)、B处理(1.5%离析酶R-10+1.5%纤维素酶R-10+12.8%甘露醇+0.12%MES+0.36%CaCl_2·2H_2O+0.011%NaH_2PO_4)和C处理(8.55%蔗糖)处理后,植物叶绿体DNA占宏基因组DNA的比例均有所降低,其中脐橙叶片和蜜柑果皮经过A处理效果最佳,分别为7.34%、74.89%;脐橙果皮和蜜柑叶片经过B处理效果最佳,分别为36.07%、9.65%;与对照相比,经3种处理能增加OTU分类单元数量,增加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的含量,可获得更多内生细菌种类。由此可知,3种方法在内生细菌富集中均有一定的效果,其中A和B处理最佳,使内生细菌能够更好地被富集,有效减少了柑橘叶绿体DNA的干扰。本试验结果为柑橘及其他植物内生细菌的富集方法和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2.
向日葵"二比空"种植模式就是种植二垄空一垄,在亩保苗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将其三垄应栽的株数集中在两垄上,充分利用空垄的边际效应增加田间通风透光量,改善向日葵生长环境,尤其是花盘授粉期,田间通风性好,昆虫活跃,有利于授粉。"二比空"种植模式比常规种植一般增产8.2%左右,而且植株长势、病虫害防治效果均优于常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3.
为提高鲜食型甘薯贮藏安全性和贮藏效率,结合本地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从鲜食型甘薯的品种选择、收获时期、采后处理、贮藏设施准备、预贮、贮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以指导大庆市鲜食型甘薯安全贮藏,使鲜食商品薯可周年供应。  相似文献   
104.
太阳光利用型植物工厂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条件,结合传统温室大棚种植存在的生长环境难控制、光照不足、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等问题,设计建造了太阳光利用型植物工厂。该设施利用控制系统软件和传感器实现对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CO_2浓度及营养液等环境因子的自动调控,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非常之高。是露地生产的10倍以上。其植物生产系统完全可以做到最小限度地使用肥料和水,不施用农药,不将污染物排放到植物工厂外部,最终实现持续、周年生产。通过番茄无土短程栽培试验表明:番茄在后期生长的形态指标、果实指标要优于传统温室土培番茄。研究结果为番茄无土短程栽培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和了解柑橘不同种属花粉形态的多样性,为柑橘不同种属品种的鉴定以及分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以枳属、金柑属和柑橘属不同品种的花粉为试材,通过FEI Quanta 200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花粉的赤道面、极面、外壁纹饰等形态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孢粉学研究表明,枳属和金柑属材料的花粉粒具有4条孔沟,柑橘属中除柠檬和宜昌橙具有5条孔沟外,其余品种皆为4条孔沟;枳属花粉粒大小(P×E)为(20.40~30.33)μm×(17.91~28.49)μm,网脊宽为0.52~0.58μm,网眼多为不规则多角形,网眼直径大小为0.48~0.74μm,金柑属花粉粒大小(P×E)为(23.81~29.58)μm×(15.73~17.37)μm,网脊宽为0.79~0.93μm,网眼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大小为0.66~1.07μm;柑橘属花粉粒大小(P×E)为(20.52~39.14)μm×(14.28~31.93)μm,网脊宽为0.17~1.41μm,网眼直径大小为0.43~1.69μm,多为圆形或近圆形,但宜昌橙区、枸橼区的部分品种网眼为不规则多角形;枳属、金柑属的品种花粉粒的外壁纹饰均为网状纹饰或细网状纹饰,柑橘属中除柚类和部分葡萄柚具有穴状纹饰外,其余品种皆为网状纹饰或细网状纹饰。【结论】孢粉学研究结果表明柑橘不同种属品种的花粉特征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体现了花粉形态具有多样性,花粉形态特征的差异可以为柑橘不同种属品种的鉴定以及系统分类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花粉形态的原始性分析推测,莽山野柑和姑婆山野生皱皮柑是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柑橘野生种。  相似文献   
106.
转基因大豆是目前我国进口量最大的转基因作物,为避免转基因大豆及制品的违法使用,快速筛查大豆中转基因成分的方法策略亟待开发。为检索已知商业化转基因大豆的外源基因信息,通过构建转基因大豆常用转化元件的数据库,建立了转基因大豆的筛查策略。结果表明:已知的15个转基因大豆转化事件中,利用Ca MV35S启动子、CP4-epsps基因、Bt基因、pat基因4个靶标元件的组合,可筛查12个转基因大豆的转化事件;另有3个转化事件需要使用转化事件特异性引物检测。使用4个靶标元件和转化事件组合的筛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1 g·kg~(-1),可对大豆中的转化事件进行快速、高灵敏度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7.
不同护色工艺处理对八月瓜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制作出优质的八月瓜茶,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在湖南省和贵州省收集人工种植和野生八月瓜品种,采用2种护色处理工艺,测定果茶中的水浸出物总量、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总量和咖啡碱总量。结果表明:采用亚硫酸钠浸泡进行护色处理的八月瓜果茶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和咖啡碱含量要高于清水浸泡处理,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之相反;野生八月瓜果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人工种植八月瓜果茶,咖啡机碱含量与之相反。综合分析表明,野生八月瓜采用亚硫酸钠浸泡进行护色处理工艺制作的果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08.
杜鹃花种子细小且发芽率低,为探索有效促进种子萌发的方法,选用杜鹃花主栽品种春鹃紫蝴蝶自交种子为材料,通过蒸馏水浸种、GA3浸种和无菌播种添加NAA、KT、ZT及GA3的处理方式,比较不同处理对杜鹃花自交种子萌发时间、发芽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蒸馏水浸种处理以24 h浸种的效果最佳,发芽率达43%;无菌播种结合2.0 mg·L-1 GA3+0.05 mg·L-1 NAA处理的效果最佳,发芽率达75%;GA3浸种以1 600 mg·L-1 GA3处理24 h的效果最佳,发芽率可达82%,是对照组的1.82倍。以GA3浸种法处理杜鹃花2个杂交组合的杂交种子,发现其各项发芽指标均优于对照,其中29号杂交种子的最适GA3处理为1 200 mg·L-1浸种24 h,发芽率达96%;59号杂交种子最适GA3处理为1 600 mg·L-1浸种24 h,发芽率可达95%,二者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0%和71%,萌发时间分别提早2和8 d。因此,适宜浓度尤其是高浓度GA3浸种处理能有效促进杜鹃花自交和杂交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09.
为了缓解玉米生产中涝渍胁迫带来的问题,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外源多胺拌种对玉米抗涝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后,多胺拌种植株的丙二醛物质的量浓度均低于不拌种植株,且在恢复期内基本能下降到正常水平;多胺拌种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处理时期均低于不拌种植株,淹水后均升高,且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淹水条件下,百粒质量和产量均大幅度下降,在淹水3、5、7、9d条件下,多胺拌种和不拌种植株百粒质量下降幅度分别为2.94%、14.42%、21.88%、22.11%和16.24%、18.30%、25.59%、27.99%,产量降幅分别为32.10%、43.20%、48.74%、43.94%和35.13%、47.65%、53.67%、48.86%;持续淹水条件下,多胺拌种产量比不拌种产量最高可提高625.11kg/hm2。  相似文献   
110.
低温早播对玉米苗期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分期播种,研究低温早播对玉米苗期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筛选耐(抗)低温的玉米品种。结果显示,播期、品种及两者互作对生理指标影响效果差异显著(p0.05),产量互作不显著。在5月2日低温早播条件下,玉米苗期丙二醛(MDA)增加,保护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降低,可溶性蛋白质降低和可溶性糖增加,赤霉素/脱落酸(GA3/ABA)比值减小,产量相对适宜播期减产5.89%。5个品种抗寒性存在差异,耐(抗)低温品种排序为郑单958京单28先玉335德美亚2号绥玉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