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5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9篇
  62篇
综合类   207篇
农作物   87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21.
为探讨华中地区水旱轮作体系酸性土壤磷与铁的形态转化以及磷生物有效性变化,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水稻收获后采集该区域典型酸性红壤(低磷铁比)和黄棕壤(高磷铁比),采用张守敬-杰克逊无机磷分级方法和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对干湿交替培养样品磷形态、生物有效性磷(DGT-P)与铁(DGT-Fe)、Fe(Ⅱ)及无定形氧化铁(Feox)等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淹水过程中黄棕壤和红壤pH逐渐升高趋于中性;二者氧化还原电势(Eh)在淹水期间降低,土壤环境呈明显的还原条件。淹水过程黄棕壤和红壤中Fe2+与Feox均增加,干燥后均明显降低。黄棕壤与红壤磷形态以铁结合态磷(Fe-P)与闭蓄态磷(Oc-P)为主,干湿交替过程中黄棕壤Oc-P向Fe-P转化,红壤Fe-P向Oc-P转化。在水-土界面以下120 mm土壤垂直剖面内,黄棕壤DGT-P和DGT-Fe释放水平先增加后减少;红壤DGT-Fe增加,DGT-P减少,黄棕壤P和Fe的同步释放相关性更显著。研究表明,干湿交替条件下酸性土壤磷形态主要是Fe-P与Oc-P之间转化,低P/Fe红壤以磷闭蓄化为主,高P/Fe黄棕壤Fe-P增加,以铁吸附磷为主;淹水导致DGT-P含量增加,生物有效性增加;干燥过程磷闭蓄化加深,但磷有效性并无明显降低,这与土壤磷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2.
冬小麦化肥减量有机肥配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种植地选择、播前准备、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等方面阐述了伊犁河谷灰钙土壤条件下冬小麦化肥减量有机肥配施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3.
(续上期)   2.4.5.1人工授精法   在预测的效应时间内,检查亲鱼是否开始排卵后,再采用人工挤出鱼卵,杀雄鱼取精方法,使精液与卵充分混合.其方法是:如雌鱼在不挤压腹部有鱼卵排出体外时,速将雄鱼杀死取出精巢,用0.75%的生理盐水将精巢上血液冲洗干净,然后放入研磨器中加入少许生理盐水研碎,在处理精巢的同时,将鱼卵挤入光滑容器中,速将研好的精液倒入鱼卵的容器中充分使精卵混合,大约混合16~30秒钟左右后徐徐加入少许的清水,同时不停的搅拌,然后将多余的精液和未研碎的精巢冲洗干净.待受精卵产生粘性时将鱼卵粘在人工鱼巢上进行人工孵化.……  相似文献   
24.
岩原鲤的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蔡焰值  蔡烨强  何长仁  蒋君 《水利渔业》2003,23(4):17-19,21
岩原鲤为分布于长江水系上游的干支流水体中的底层鱼,生活水温为2~36℃,摄食水温为8~28℃。年增重230~491g,最大个体可达12kg,常见个体为1.5~3kg。其食性为杂食性偏动物性。最小性成熟年龄为4龄,绝对怀卵量为每克体重43~65粒,卵径为1.6~1.8mm,卵淡黄色、粘性、沉性。产卵水温为18~26℃,孵化出膜鱼苗为淡黄色,体全长5.53~6.72mm。鱼苗培育需要弱光环境,水温温差敏感度为±2℃。  相似文献   
25.
斑点叉尾鮰胚胎和幼苗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斑点叉尾鮰卵为圆球形、桔黄色,属于沉性,透明并具有粘性,卵与卵之间的粘性较强,产出时互相粘合成不规则的块状。卵的平均直径为3.457mm,受精卵在水温25.5—29℃时,出膜时间为146小时56分钟(6天以上)。孵化出膜的仔鱼呈金黄色,卵黄桃红色,体较透明,体全长7.89—8.13mm,平均为7.95mm。出膜4天后,开始摄食,转入混合营养阶段,10天左右器官分化完善。出膜后仔鱼集群堆积于水体底部。眼晶体、黑色素和嗅囊出现,心脏形成和搏动,内耳、尾和胸鳍原基形成,开始血液循环及红色素,鳃弓、鳃丝和鳃盖原基形成,消化道、肛门和肝脏等均在出膜之前形成。  相似文献   
26.
通过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耦合盆栽试验,以补水时期(X1)、补灌定额(X2)、施氮量(X3)、施磷量(X4)、施钾量(X5)为试验因素,采用5因素5水平(1/2实施)的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创建了马铃薯产量与补水时期、氮、磷、钾施用量和灌水量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各因素的作用顺序为:X5>X4>X3>X2>X 1,各因子的交互项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顺序为X4X5>X3X5>X2X4>X2X5>X2X3;在以产量为目标函数时,最高产量为33.785 t·hm-2时,补水时期为苗期灌水总量为灌溉定额的25%、现蕾期灌水总量为灌溉定额25%、初花期灌水总量为灌溉定额的50%;水肥耦合关系为灌溉定额为822 m3·hm-2,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73.5 kg·hm-2、224.4 kg·hm-2、223.8 kg·hm-2。  相似文献   
27.
木豆花实期钻蛀性害虫的为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贵州省木豆花实期钻蛀性害虫的为害情况,着重调查分析了木豆钻蛀性害虫的种类、为害特征和为害程度。结果表明:木豆花实期的钻蛀性害虫包括豆荚野螟、棉铃虫、钝黑潜蝇和豆黑潜蝇。本调查中,平均株受害率达59%,其中最高88%,最低40%;平均荚受害率达44.5%,其中最高68%,最低35.8%。宿根木豆钻蛀性害虫发生为害较重,新植木豆受害相对较轻;坡地或缓坡木豆受害相对较轻,平地或台地相对较重。本文还分析了木豆钻蛀性害虫严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8.
浙江茶园土壤中硼、锰、钼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树生长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较少,但微量元素在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特殊的生理作用,不能为其他元素所替代。茶树中微量元素锌的研究报导较多,而对硼、锰、钼的报导极少,主噩因为茶园土壤中后几种元素的溶解性较大,加之茶树对它们的需要量少,因此人们常认为茶园中不缺硼、锰、钼等微量元素。但由于一些茶园长期不平衡施肥,造成茶园土壤酸化严重,盐基元素大量淋失,而又不注重定期补充,  相似文献   
29.
30.
通过对甘蔗选50、桂糖11、F134三个甘蔗品种叶片的横切面进行解剖观察、比较其叶片构造、叶厚、维管束的排列及大小等。结果表明:在3个参试品种中,甘蔗选50叶片最薄,易发生内卷、叶背暴露于阳光下,荫蔽度较差,不利于甘蔗绵蚜的生存;选50的维管束较小,数目较多,排列紧密、说明选50叶片较硬,并且叶片表面粗糙,不利于甘蔗绵蚜生存及繁衍。因此,对甘蔗绵蚜表现出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