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6篇
  41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花期对富士系、寒富、七月鲜等不同熟期的苹果品种进行人工、壁蜂、自然3种方法授粉,3种授粉方法的果实经济性状测定表明:人工授粉和壁蜂授粉平均与自然授粉相比,单果重提高7.9%,果形指数提高5.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7.07%,可溶性糖含量提高6.82%,可滴定酸含量提高7.26%。在5个调查指标中,人工授粉与壁蜂授粉均明显优于自然授粉,人工授粉略优于壁蜂授粉,但二者差别不大,3种授粉方法对果肉硬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2.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铜(Cyclen-Cu(Ⅱ))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方程确定了其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得到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铜配合物和BSA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点位数,计算了在不同的pH值、温度及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其作用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还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对Cyclen-Cu(Ⅱ)与BSA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使得BSA在348nm处的荧光峰蓝移约12nm并且其强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3.
刘凡 《山东饲料》2013,(12):36+74
窃电的目的就是想无偿地获得电能,其手段是使计量电度表少计量甚至不计量。目前用户端存在各种各样的窃电现象,为电力部门带来了极大损失,更重要的是由于窃电可能导致相应的安全隐患,危害其他用户的安全。本文分析了常用的窃电手段及其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应给出了反窃电的措施和方法,为电力系统营销部门的反窃电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34.
应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重金属As、Hg、Cu、Zn、Ni、Pb、Cd和Cr在峨眉河流域土壤中的分布情况,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并结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进行分析和评价峨眉河流域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As、Hg、Cu、Zn、Ni、Pb、Cd和Cr含量分别为1.48~4.64、0.14~0.36、34.00~370.00、212.00~818.00、0.00~2.00、5.00~53.00、0.10~1.20、0.00~476.00 mg/kg。变异系数显示Cu和Pb的分布最不均匀,受人类活动影响较为强烈;而土壤中Cu、Zn含量普遍超标,按单因子污染指数污染程度依次为Zn>Cu>Cd>Hg>Cr>Pb=As>Ni。  相似文献   
35.
[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钒(V)元素在材料上的应用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但随之而来的潜在环境危险也逐渐突出.因此,对于V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行为值得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土壤及沉积物质中的矿物对环境中污染元素的迁移转化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且环境中钒与氧化锰的含量正相关关系.此外,水钠锰矿是环境中较为常见的层状氧化锰,因其分布广和活性强,常作为层状氧化锰的模式矿物进行研究.因此,水钠锰矿与V元素的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有待进一步探究.[方法]通过V3+阳离子与水钠锰矿共沉淀方式制备含V的水钠锰矿,采用XRD、FTIR、SEM和XAS等技术以及湿法化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相结合,分析V与水钠锰矿共沉淀后,V对水钠锰矿形貌特征及性质的影响,以及V在水钠锰矿中的存在形态.[结果]随着V3+含量的增加,水钠锰矿c轴方向尺寸从10.98 nm显著下降到2.96 nm,比表面积有增大趋势,而水钠锰矿花球状颗粒显著减小.水钠锰中的V元素最终是五价,少部分的V5+进入了水钠锰矿层内减少了Mn4+的含量,降低了空位含量;其它较多的则可能以VO43?或和V6O162?的阴离子团或簇的方式存在于层间和吸附在边面位点.且在重金属去除中,随着掺V含量增加,水钠锰矿对Pb2+去除率增加,但对Zn2+去除率降低.[结论]V3+与水钠锰矿的共沉淀,使得水钠锰矿负电荷增多,导致K+离子含量上升;同时V元素被氧化为V5+,可以不同形式存在于水钠锰矿的层间、层内和边面,从而增强了水钠锰矿对Pb2+和Zn2+的选择性去除.上述结论为V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6.
[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钒(V)元素在材料上的应用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但随之而来的潜在环境危险也逐渐突出.因此,对于V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行为值得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土壤及沉积物质中的矿物对环境中污染元素的迁移转化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且环境中钒与氧化锰的含量正相关关系.此外,水钠锰矿是环境中较为常见的层状氧化锰,因其分布广和活性强,常作为层状氧化锰的模式矿物进行研究.因此,水钠锰矿与V元素的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有待进一步探究.[方法]通过V3+阳离子与水钠锰矿共沉淀方式制备含V的水钠锰矿,采用XRD、FTIR、SEM和XAS等技术以及湿法化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相结合,分析V与水钠锰矿共沉淀后,V对水钠锰矿形貌特征及性质的影响,以及V在水钠锰矿中的存在形态.[结果]随着V3+含量的增加,水钠锰矿c轴方向尺寸从10.98 nm显著下降到2.96 nm,比表面积有增大趋势,而水钠锰矿花球状颗粒显著减小.水钠锰中的V元素最终是五价,少部分的V5+进入了水钠锰矿层内减少了Mn4+的含量,降低了空位含量;其它较多的则可能以VO43?或和V6O162?的阴离子团或簇的方式存在于层间和吸附在边面位点.且在重金属去除中,随着掺V含量增加,水钠锰矿对Pb2+去除率增加,但对Zn2+去除率降低.[结论]V3+与水钠锰矿的共沉淀,使得水钠锰矿负电荷增多,导致K+离子含量上升;同时V元素被氧化为V5+,可以不同形式存在于水钠锰矿的层间、层内和边面,从而增强了水钠锰矿对Pb2+和Zn2+的选择性去除.上述结论为V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7.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事关养殖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河南省2013年实施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体系建设以来,已建成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场100个,日均处理能力1350t,病死畜禽收集点1990个,在政策扶持、机制创新、资金支持、执法监督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创设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勘查理赔相挂钩的联动机制——“河南模式”,但也存在体系规划不合理、建设标准不高、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提出制定法律法规、完善扶持政策、加强科技研发、加强宣传引导等建议,以期为深入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中南地区3种土壤的电荷量、电荷零点(PZC)和净电荷零点(PZNC)等表面电荷性质及其与土壤矿质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赤红壤、红壤到黄棕壤,永久负电荷量(CECp)趋于增大,主要与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和粘粒含量有关;可变负电荷量(CECv)变异趋势不明显,主要与土壤氧化铁铝的组成及含量有关;可变负电荷量占负电荷总量的比例趋于降低;正电荷量趋于减小.(2)供试赤红壤、红壤和黄棕壤的PZC分别为3.90、3.35~3.50和2.96~3.12;赤红壤和红壤的PZNC分别为3.85和2.15~2.84,黄棕壤不存在PZNC.(3)初步提出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电荷性质的指标为:PZC>3.0、PZNC>2.0、PZC朠ZNC<1.0和CECv/CEC8.2>0.4.  相似文献   
39.
根据莱茵衣藻和普通小球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氨基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ABL09485和BAB78717)的保守区(TMFWALF和HHDIGTH)设计简并引物,以缺刻缘绿藻H4301总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PCR和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CE),克隆了缺刻缘绿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EU658930),它与莱茵衣藻的这个基因具有69%相似性。该基因cDNA序列长2330bp,其中5'-非翻译区长107bp;3'-非翻译区912bp,且具有明显的poly(A)尾巴;开放阅读框1311bp,编码一个43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为49.06ku,等电点7.85;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为膜结合蛋白,含有2个疏水区域和3个保守的组氨酸簇基序。将该基因的cDNA序列与其DNA序列比对后,发现该基因在其编码区存在6个内含子,剪切位点均符合GT-AG规则。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氮饥饿培养过程中,缺刻缘绿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相对转录量在4h时可能因休克显著提高(P<0.05),然后开始下调,12h开始显著下降(P<0.05),并在20h降到最低(约为完全培...  相似文献   
40.
旨在分析玉米和高粱SSR标记在其近缘种薏苡中的通用性和多态性,以期筛选可用于薏苡种质资源和遗传学研究的分子标记。以11份薏苡资源为供试材料,利用SSR-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对364对SSR引物进行了测试和筛选。结果表明,364对玉米和高粱来源的标记中有163对能在薏苡中扩增并得到清晰的条带,其中44对标记在薏苡中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高粱SSR的通用性和多态性比例分别为58.02%和30.85%,玉米SSR标记的通用性和多态性比例分别为23.45%和26.47%,高粱SSR标记在薏苡中通用性和多态性更好。44对引物在11份薏苡材料中扩增出110条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在1~5条之间,平均为2.5条,PIC为0.15~0.79,其中15对引物的PIC值大于0.5,占全部多态性引物的34.09%。筛选出的通用SSR引物可为薏苡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可用的遗传标记,也是高粱、玉米和薏苡3种作物之间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