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7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以甘蓝型黄籽油菜GH06和甘蓝型黑籽油菜P174为亲本,通过单粒法连续自交8代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应用SSR标记绘制31个连锁群(LGs)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1437.1 cM,相邻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3.89 cM。对4个不同环境下RIL8群体中每个株系籽粒含油量、蛋白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进行了近红外分析,性状相关性表明含油量与其他3个性状均表现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别表现负相关和正相关。结合构建的遗传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4个性状QTL,共检测到26个QTL,分布在N2、N3、N8、N9、N11、N13、N16和N17连锁群上,其中8个含油量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96%~21.83%;6个蛋白含量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12%~14.28%;4个纤维素含量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60%~17.29%;8个半纤维素含量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率的6.66%~16.68%。在N8上,发现有含油量QTL与半纤维素含量QTL重叠的区段。在N9上,发现有纤维素含量QTL与半纤维素含量QTL重叠的区段,上述2个区段重叠QTL加性效应方向相反。本研究认为油菜种子含油量、蛋白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与这些QTL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可为下一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2.
油菜种子油脂分子标记及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油脂的合成途径,重点归纳了油菜种子含油量及重要脂肪酸(包括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芥酸)的分子标记及QTL定位。总结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油菜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油菜遗传多样性与种质资源评价及油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应用。最后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3.
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甘蓝型油菜籽粒重量是构成油菜单株产量的三大因素之一(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粒重),是重要的育种目标。通过对5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千粒重进行QTL定位分析,寻找甘蓝型油菜千粒重的QTL及影响本甘蓝型油菜群体千粒重的候选基因。【方法】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在德国吉森、重庆北碚5种不同的环境下,测定各株系天然种子千粒重。利用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构建的SNP高密度遗传图谱扫描5种环境中的千粒重QTL。该遗传图谱包括2 795个SNP位点,覆盖甘蓝型油菜基因组1 832.9 cM,标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0.66 cM。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2.5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千粒重进行QTL定位。将49个拟南芥粒重相关基因与QTL对应置信区间序列进行同源比较分析(E值<1E–21),找出可能与甘蓝型油菜千粒重关联的候选基因。【结果】5种环境中千粒重变异范围较大,且均呈现正态分布,符合QTL定位要求。在5种环境之间千粒重均表现出正相关,其中,2013北碚与2012北碚、2008年吉森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248和0.249;2012年北碚与2010年北碚、2011年北碚及2008年吉森达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6、0.397和0.190。5种环境中共检测到14个QTL,分布在9条染色体,其中,C03染色体3个,A06、A07和C01各有2个,A03、A05、A08、A10和C02染色体上各有1个,LOD值在2.57-6.05,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64%-14.13%。与拟南芥粒重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有16个粒重相关基因落在8个QTL置信区间,匹配E值介于0-2E-21。其中QTL qTSWA07-2区间内筛出7个粒重基因。粒重基因TTG2qTSWA03-1qTSWC02-1 2个QTL区间内均被检测到。AHK3qTSWA07-2qTSWA08-1qTSWC01-1区间内被检测到。【结论】利用该套油菜60K芯片准确定位了5种环境条件千粒重的QTL位点,与拟南芥粒重基因比对出该群体油菜粒重基因,该结果有利于不同材料在使用该套SNP芯片分析及对千粒重QTL位点的比对和候选基因的分析。  相似文献   
34.
利用数字化基因表达谱技术,对花后不同时期及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统计分析.将3份 甘蓝型油菜于开花后20d移入到40 ℃高温和低温2个环境,分别处理12d和25d后取角果种子提取RNA,对 花后不同时期及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再以低温条件为对照,在高温下花后32d 共检测出96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为501个,下调表达基因为467个;在花后45d检测到1064 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为274个,下调表达基因为790个.结果表明,随着角果成熟,绝大多数基 因的表达量减少,少数表达量显著上升的基因值得关注,它们可能与角果储藏物质的合成和角果成熟有关;在籽 粒充实的高峰期(花后32d),高温胁迫下上调表达的基因较多,其中可能有一部分基因与环境应答有关.本研究 结果与前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相似,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获得的与环境胁迫相关基因为后 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以甘蓝型黄籽油菜高硫苷GH06和甘蓝型双低油菜油研2号为亲本杂交,后代通过“一粒传法”连续自交6 代构建重组自交系,利用HPLC法对亲本及重组自交系群体株系种子中硫苷组份进行测定,发现2 羟基3 丁烯 基硫苷和3 丁烯基硫苷是影响硫苷质量浓度的主导成分,利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和复合区间作图法 (CIM),分析种子中5种硫苷主要成分的QTL.结果共检测到11个QTL,分别位于8个不同的连锁群,其中3个 2 羟基3 丁烯基硫苷质量浓度的QTL,分别位于第10,14和24连锁群,单个QTL解释表型变异的5.54%~ 22.02%;3个3 丁烯基硫苷质量浓度的QTL,分别位于第3,10和24连锁群上,单个QTL 解释表型变异的 5.88%~10.33%;2个4 戊烯基硫苷质量浓度的QTL,分别位于第9和20连锁群上,单个QTL分别解释表型变 异的12.04%和5.70%;3个苯乙基硫苷质量浓度的QTL,分别位于第9,15和21连锁群,单个QTL解释表型变 异的6.29%~7.44%.解释表型变异大于10%的4个QTL;包括2个2 羟基3 丁烯基硫苷质量浓度QTL,3 丁烯基硫苷质量浓度QTL和4 戊烯基硫苷质量浓度QTL 各1个,它们分别解释16.32%,22.02%,10.33%和 12.04%的表型变异.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硫苷组份质量浓度遗传具有母本效应,且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基因 表达受环境影响较大,与这些QTL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硫苷组份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3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