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37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筛选最佳茧丝脱胶剂。[方法]分别以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硅酸钠、亚硫酸钠、醋酸钠、钨酸钠、柠檬酸钠、草酸钠、钼酸钠为脱胶剂对茧丝进行脱胶处理(在100℃条件下,1g茧丝加入50ml脱胶液中脱胶30min,洗净后进行第2次脱胶),比较不同脱胶剂的脱胶效果。[结果]碳酸氢钠浓度为3~6g/L时,茧丝脱胶率为27.14%~28.65%,继续增加碳酸氢钠浓度茧丝脱胶率增加不大;碳酸钠浓度为0.3g/L时,茧丝脱胶率达27.10%,继续增加脱胶液浓度会使丝素受到损伤;硅酸钠浓度为0.4g/L时,茧丝脱胶率为28.67%;亚硫酸钠浓度为3g/L时,茧丝脱胶率为25.53%;其他化学试剂的脱胶效果均不理想。[结论]碳酸氢钠、碳酸钠、硅酸钠、亚硫酸钠等均为较理想的茧丝脱胶剂。  相似文献   
62.
为探明用于生物防治的白僵菌菌株和家蚕来源白僵菌的关系,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对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白僵菌生防菌株Bb10和收集自广西象州、宜州、环江等蚕区的4株家蚕白僵菌分离株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毒力进行比较。菌株的鉴定结果表明:象州寺村镇的家蚕白僵菌Bb9和广西生防白僵菌Bb10均为卵孢白僵菌;象州中平镇的家蚕白僵菌Bb3和环江家蚕白僵菌Bb12为球孢白僵菌;宜州家蚕白僵菌Bb11为小球孢白僵菌。上述5株白僵菌的菌落形态、营养生长量、产孢量等生物学性状及对家蚕的毒力存在差异。生长最快的是Bb9菌株和Bb10菌株,且二者的菌落形态均呈棉絮状,但Bb10菌株的分生孢子较Bb9菌株的分生孢子要大很多;产孢量最高的是Bb10菌株和Bb11菌株;Bb3菌株对家蚕的毒力最强,Bb9菌株和Bb10菌株的毒力相对较弱。上述结果暗示广西蚕区白僵病的病原来源非常复杂,部分蚕区的家蚕白僵菌与生防用白僵菌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可作为家蚕白僵病的溯源和防控依据。  相似文献   
63.
昆虫蛋白资源的利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昆虫蛋白的营养保健价值、食用安全性、昆虫蛋白的提取及其在食品、饲料等方面的开发应用综述了昆虫蛋白资源的利用研究概况,指出昆虫蛋白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提出蛋白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开发新的昆虫蛋白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以地形图与遥感影像为信息源,采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结合热点分析方法,对1970-2012年霍林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0-2012年霍林河流域土地利用的综合动态度呈先减小后增加,而空间变异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斑块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而邻近指数的变化与斑块密度相反;景观分离度和Simpson’s多样性指数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流域破碎化程度较高地区由下游逐渐向中游地区转移,而上游地区破碎化程度一直较低;流域下游地区斑块形状较单一,景观聚集度较低,景观多样性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流域的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热点地区的数目逐渐减少,流域上游热点地区的面积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65.
蚕沙的饲用价值及应用现状与开发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沙是家蚕食桑后的大量排泄物以及残留桑叶和垫料等的统称。利用蚕沙中排泄物和残留桑叶含有的大量营养成分及多种生物活性组分开发动物饲料,不仅可以物尽其用增加蚕桑生产总产值,而且也避免了蚕沙废弃后造成的环境污染。本文比较了蚕沙与其他常规动物饲料的营养组成特点和饲用价值,总结了蚕沙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现状,针对蚕沙在动物饲料中应用的局限性,提出蚕沙饲料的高效、安全加工技术,并探讨了蚕沙在动物饲料领域的应用前景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6.
饲料中添加不同品种桑叶及发酵桑叶对胡须鸡的饲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桑叶适宜禽类饲料用的桑品种及明确桑叶发酵后的饲用效果,将桑品种大10、抗10、吴堡桑、湘7920的桑叶以及大10的发酵桑叶分别按照一定比例(质量分数3%)添加至胡须鸡的日粮中,调查桑叶饲料对胡须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与普通日粮饲养对照组相比,抗10桑叶饲料组胡须鸡的平均日增体质量极显著降低(P0.01),大10桑叶饲料组、抗10桑叶饲料组、湘7920桑叶饲料组胡须鸡的日采食量均显著降低(P0.05)。各品种桑叶饲料组胡须鸡的屠宰性能、肉品质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以及各品种桑叶饲料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抗10桑叶饲料组胡须鸡血清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上升,过氧化氢酶活性、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下降;吴堡桑桑叶饲料组胡须鸡血清中的SOD活性显著上升(P0.05);大10发酵桑叶饲料组胡须鸡血清中的SOD活性极显著上升(P0.01),肝脏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合各项指标,吴堡桑桑叶饲料和大10发酵桑叶饲料对胡须鸡的生长性能无影响或有一定程度提高,2组桑叶饲料能明显改善胡须鸡血清、肝脏的抗氧化能力,饲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7.
桑树资源综合利用进展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桑树的果、叶、根、枝在医药、食品、化工、动物养殖等方面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并对桑树资源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8.
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常规统计方法与GIS空间分析方法,采用经典同归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定量研究了榆树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土壤中碱解氮元素的空间变异主要受河流、居民点、小路3个因子影响;土壤中速效磷空间变异的影响因子是到居民点的距离、到小路的距离,说明速效磷的空间变异主要受人文因素的影响;土壤中速效钾空间变异影响因素相对复杂,水文因素、人文因素、地貌闪素对速效钾的空间分布均有影响,其中地貌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土壤中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影响因子包括湖泊、河流、大路、居民点、坡度,和速效钾空间变异的影响因子相同,但各个因素的影响相对均衡.比较两种模型发现,在土壤养分存在明显自相关的情况下,空间滞后模型的模拟效果明显优于经典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69.
随着蚕业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蚕丝的应用也越发广泛。蚕丝具有纯度高、来源广等一系列优点。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对蚕丝新用途的研究进展,概述了蚕丝在食品、医药、化工、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用途,对开发蚕丝更多的新用途,充分发挥它的优势,进一步利用蚕丝这一功能性纤维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pH和提取次数对金针菇水溶性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pH和提取次数的影响作用较弱,二因素的适宜水平分别为7和1次;而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的影响较显著。采用Box—Behnken组合设计进一步考察3个因子对金针菇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金针菇粗多糖提取率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所确定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7℃,提取时间2h,料液比1:20,在此条件下金针菇粗多糖提取率为1.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