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6篇
  25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为研究不同部位烟叶化学成分与烟叶图像提取值的变化,以中烟100为材料,利用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烟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开烤至42℃末快速降解,在42℃末至54℃末降解缓慢,在54℃末至68℃末无明显变化;不同部位烟叶中类胡萝卜素在38℃末之前稍有降解,在38℃末至47℃末降解速度快,47℃末至68℃末呈现较稳定的缓慢持续降解趋势;烟叶中化学成分除烟碱和总氮外,总糖、还原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在变黄期变化幅度最大,在定色期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在干筋期基本保持不变;不同部位烟叶图像特征值R、G、B主要在开烤至38℃末呈逐渐上升趋势,在38℃末至68℃末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糖、还原糖、蛋白质、淀粉等物质含量与红度值(R)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2.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7省(市)1949-2014年农作物灾情统计数据和粮食作物单产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粮食气象减产量与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及绝收面积的回归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长江中下游7省(市)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因气象灾害导致的粮食产量损失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粮食气象减产量与总灾情显著相关(P<0.05),其中除湖南省外,其它各省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P<0.01)。粮食气象减产量与成灾面积关系更密切,依据总灾情评估粮食产量,模型的拟合优度(R2)除上海市外均大于0.9。(2)根据粮食气象减产量与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台风5种灾情的相关性,建立主要灾种粮食产量模型,仅从R2数值来看,除湖南省外,其它6省(市)主要灾种模型的R2均略高于总灾情模型,但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两类模型的R2不存在显著差异。(3)两类模型均不能解释粮食作物结构性逐年波动变化,是模型产生模拟误差的一个主要因素。本研究建立的灾损模型和产量评估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灾情与粮食产量的关系,2015年数据试报检验表明,可以将其用作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省(市)粮食产量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93.
利用5km×5km空间分辨率3h时间分辨率的气象格点数据集,研究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风险及其保险费率的厘定。基于东北地区1981-2010年5-9月平均温度的格点数据集和99个气象站的站点观测数据,以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评价格点气象数据在东北地区的可用性。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和18℃的日数作为获取水稻气候安全种植区域的指标,在水稻气候安全种植范围内,分析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保险费率。结果表明,东北地区1981-2010年5-9月平均温度气象站点观测数据与格点数据的相关系数高,均方根误差小,表明格点数据在东北地区可用。水稻气候安全种植区域占东北的56.5%,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吉林省中西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东北部、蒙东西部及东部与辽宁和吉林省接壤的区域。在水稻气候安全种植区内,水稻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呈南低北高,中间低东西高的分布特征,且重度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最高。低温冷害风险指数空间分布与之相似,内蒙古西部和东北部、黑龙江北部和吉林西部局部地区是风险指数的高值区。东北地区1981-2010年水稻延迟型冷害的天气指数保险费率在空间分布上与东北地区低温冷害风险指数...  相似文献   
94.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4类氯丙醇酯类化合物(3-氯-1,2-丙二醇酯、2-氯-1,3-丙二醇酯、1,3-二氯-2-丙醇酯和2,3-二氯-2-丙醇酯)的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方法。样品溶解后用正己烷提取,甲醇钠-甲醇溶液水解,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七氟丁酰基咪唑衍生,气相色谱-质谱仪单离子监测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在优化后的条件下,4类氯丙醇酯在质量浓度0.05~1.0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7,方法的检出限为0.015 mg/kg。阴性样品在质量浓度0.05、0.10、0.50 mg/kg 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实验表明,4类氯丙醇酯的加标回收率在85.9%~102.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为2.4%~5.6%。该方法灵敏度高、净化效果好、定量准确,适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氯丙醇酯类化合物的定性及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5.
重庆三峡库区中药材产业化发展优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三峡库区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现状的研究,探讨了其发展的五大优势,即政策优势、资金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人才技术优势。从而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库区中药现代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6.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之一,能产生强烈毒素并引起多种畜禽疾病.目前,包括O157∶H7在内的STEC所引起的感染在多个国家暴发与流行,给畜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为了系统了解STEC的检测方法,论文就传统检测方法、免疫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诸如山梨醇麦康凯琼脂法、MUG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聚合酶链反应、基因芯片、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及其他各种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渭河中上游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径流的响应规律,为渭河中上游流域的发展规划及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 基于198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流域40 a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结合SWAT模型,设置5种历史土地利用情景、两种综合土地利用情景和3种极端土地利用情景,探究径流在不同土地利用情境下的响应。[结果] ①流域40 a间耕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面积逐渐减小,林地、草地和居民用地面积逐渐增加。②1980—2020年共5个时期模拟年均径流深分别为72.24,72.27,72.31,71.86,72.25 mm,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耕地型、林地型及草地型模拟年均径流深分别为68.59,69.70,72.60,64.81,66.82 mm。[结论] 40 a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渭河中上游流域径流的影响小于10%;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对径流主要起抑制作用。在3个极端土地利用情境下径流大小为:耕地型>草地型>林地型,且耕地型与林地型、草地型情境下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8.
针对现有烟草田间管理机械体积大、质量大、移动不灵活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自走式烟草田间管理一体机底盘,通过对车架、转向机构及底盘液压动力系统的优化设计以及车架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底盘降低了车体质量,使传动更平稳、响应更迅速、安装更便捷、移动更灵活、布置更紧凑,为烟草打顶抑芽机械底盘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以云烟87为材料,设计两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打顶后施用生长素(0、10、20 mg/L)和油菜素内酯(0、10、20 mg/L)对烤烟叶面积、质体色素、常规化学成分、主要中性香味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株打顶后施用生长素,烟叶叶面积增加,烤烟总氮含量显著降低;喷施油菜素内酯,烟叶叶面积增加;喷施20 mg/L的生长素,烟叶叶绿素与质体色素总量增加;喷施10 mg/L生长素同时配施10 mg/L或20 mg/L的油菜素内酯,烟叶叶面积显著增加,各色素指标基本均显著增加,烤后烟叶总氮含量、氯含量显著降低,主要中性香味物质含量增加。打顶后喷施10 mg/L生长素和10 mg/L油菜素内酯,可以促进烟叶开片,提高质体色素含量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提高烟叶钾含量、钾氯比,降低氯和烟碱含量。  相似文献   
100.
利用1961-2020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和农业灾情统计数据,对比分析了全国和冀鲁豫晋陕粮食产量与灾情的变化特征;采用已构建的河北、山东、河南灾情-产量评估模型,输入2008-2020年灾情数据,估算粮食产量及其因灾损失,检验已建灾情-产量评估模型的敏感性和稳定性;同时,基于该统计建模方法构建了山西和陕西两省粮食作物灾情-产量评估模型,评价构建模型方法的通用性。结果表明:(1)1961-2020年,北方五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8%和25%,夏收粮食和秋收粮食种植面积分别以3.39hm2·a-1和106.3hm2·a-1的速率极显著下降(P<0.01),总产量分别以137.3×104t·a-1和119.9×104t·a-1的速率极显著增加(P<0.01)。2008-2020年北方五省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以209.42hm2·a-1和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