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20篇
  2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将荆州黑麦种质导入栽培小麦的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挖掘和利用荆州黑麦中的抗性基因,选用感病对照品种辉县红小麦与荆州黑麦进行了杂交。结果表明:辉县怀荆州黑麦有较好的中交配性,杂交结实率为63.5%;染色体配对分析表明杂种F1平均交叉结数为1.92,其染色体构型24.42Ⅰ+1.61Ⅱ+0.11Ⅱ+0.05Ⅲ;C-分带和FIH(荧光原位亲交)分析表明,87.7%的二坐体和三价体发生在小麦种内,10.8%发生在小麦与黑麦之间,而仅有1.5%发生在黑麦染色体之间;杂种F1在开放授粉条件下结实率为0.3粒/穗;杂种F2种子根尖染色体数变幅为42~51条,其中黑麦染色体变幅为4~9条。通过烽水仙碱加倍获得了两类辉县红-荆州黑麦双二倍体荆辉1号和荆辉2号,其染色体数均为2n=54,含7对黑麦染色体,但荆辉1号的IR染色体发生了明显变化。两种双二倍全均能自交结实,并高抗小麦  相似文献   
62.
非整倍体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整倍体(Aneuploid)在任何一种生物类型中的利用价值主要取决于下列三个因素: 第一、非整倍体系列是否基本上完全; 第二、非整倍体系列各成员是否具备足够的孕性; 第三、非整倍体系列各成员是否具备足够的存活能力;  相似文献   
63.
一 遗传资源对现代科学育种的影响所谓遗传资源,或称种质资源,即指决定生物各种性状、特征的核内和核外的基因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由于基因资源往往来自特定的品种(本地和外地的地方品种或改良品种),因此一般习用“品种资源”这一术语。其实,在育种实践中有些极其宝贵的基因资源,往往还来源于未经人工选择和加工改良的原始群体或亲缘植物。而且,随着遗传育种新技术的发展,来自非亲缘物种的基因资源也正显示出导入作物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64.
获得了(普通小麦×巨大冰麦草)×普通小麦BC_1、BC_2F_1,第1、2次回交结实率分别为2.7%和21.2%。BC_2F_1部分可育,未经人工授粉的56株结实5232粒。BC_1、BC_2F_1和BC_2F_2的2n分别为54~56,40~53和39~52、BC_2F_1和BC_2F_2植株用强菌株JF-1,7,11,12的混合菌液或F-4,15,17,34的混合液接种鉴定,均分离出赤霉病抗性明显高于对照品种的植株。表明将巨大冰麦草的赤霉病抗性导入普通小麦是可能的,由此而创建比现有普通小麦抗病品种更加抗赤霉病的育种材料也是有希望的。文章还对赤霉病抗性转移过程中怎样防止抗性减弱或丢失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5.
对同工酶的遗传基础及电泳检测方法、普通小麦同工酶结构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小麦外源种杂种衍生系的建立及外源同工酶结构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并指出以同工酶标记作为小麦外源染色质标记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标志酶的选择、对照的设置及有关酶谱技术的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66.
小麦白粉病的新抗源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小麦白粉病(Eryslphigramintcf.sp.tritici)是世界各产麦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南北麦区都有发生,并日趋严重。近期我国小麦生产上所用品种的白粉病抗源主要来自黑麦,即小麦-黑麦1B/1R...  相似文献   
67.
普通小麦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的分子标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利用HMW-Glu亚基、STS、SSR和RFLP等分子标记对普通小麦中国春、百萨偃麦草、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双二倍体和11个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异染色体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对SSR、10对STS引物和6个RFLP标记可以特异追踪百萨偃麦草染色质。C7-17及其后代株系C7-17-2等编码百萨偃麦草特异HMW-Glu亚基,添加染色体涉及与小麦第1部分同源群染色体部分同源的1J;1对STS、3对SSR和1个RFLP探针可以特异追踪二体附加系CH05中的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并揭示最初根据分带核型确定的J3与小麦第2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具有较高的部分同源性;2对STS、1个RFLP探针和1对SSR可以追踪CH09的外源染色体,并揭示最初确定的J7与小麦第3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具有较高的部分同源性;1对STS和1个RFLP探针在CH03、CH04和CH34中具有相同的多态,3个附加系可能添加了相同染色体,最初确定的J1、J2和J?与小麦第7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具有较高的部分同源性;3对SSR引物可以特异追踪CH12中附加的大片段易位染色体和CH11中的小片段易位染色体,推测易位可能涉及同一条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发现13个标记(5个STS、3个RFLP探针和5个SSR)可以追踪未涉及到的4J和5J等染色体。  相似文献   
68.
柴守诚  刘大钧 《作物学报》1997,23(6):641-645
pLr NAU344,pLr NAU426和pLrNAU647是我们新近从大赖草中克隆到的3个特种专化DNA重复序列。它们都大量存在于赖草属,而小麦中却很少。Suothern杂交证明,pLrNAU426和pLrNAU647对导入小麦的8条不同的大草染色体(其中3条携带有小平麦赤霉病抗性基因)和两条染色体臂部都有检测效果,据此可用其作为赖草属染色质的分子标记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69.
新麦草属两物种的C-分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两物种新麦草(Psathyrostachysjuncea)和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huashanica)进行根尖染色体C-分带,获得清晰的C-分带带型,并对二者带型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二者C-分带带型有较大差异。P.juncea的C-分带带纹较P.huashanica丰富,P.huashanica所有染色体均显较强端带。通过二者带型比较,对华山新麦草是否仍应保留在新麦草属提出质疑,并提出了将新麦草和华山新麦草的基因组分别标为Nj和Nh以示区别的建议。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