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29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62篇
  50篇
综合类   383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58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快速准确地对烤烟样品进行产地判别,用近红外光谱对湖南、福建、广东、云南和贵州5个省2015年的459个样品进行扫描,经光谱预处理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烤烟产地进行分析并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未知的92个样品的预测准确率达98.91%。  相似文献   
122.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膳食结构有了多样化和多层次的要求,作为增加营养、调剂口味的糯玉米正在逐步得到国人认可;因其籽粒软糯清香,皮薄无渣,营养丰富,口味纯正,易消化吸收的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几年,糯玉米市场需求在逐步增加,需求缺口日益显现,加上种植有机糯玉米经济效益突出,滑县形成了一批鲜食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村、专业户等。随着滑县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滑县的鲜食玉米产业正在  相似文献   
123.
选用结薯数差异显著的甘薯品种商薯19和济徐23,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在大田和盆栽条件下调查生长前期根系生长发育情况,测定根叶糖组分,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其与单株有效薯块数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济徐23相比较,商薯19发根缓苗迅速,整个生长前期均较为侧重吸收根系建成,且秧苗栽后15 d和30 d地上部和整个根系生物量比值(T/TR)相似;而济徐23较早完成不定根的发生(秧苗栽后15 d)和不定根向块根的分化建成(秧苗栽后30 d),封垄期(秧苗栽后45 d)具有较小的地上部和块根生物量比值(T/SR)。2个品种在生长前期根叶中蔗糖、己糖代谢和贮藏糖类多聚物的形成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商薯19整个生长前期比济徐23的根系蔗糖/己糖比率显著低,在块根分化建成过程中根叶间具有较高的蔗糖浓度梯度,且根系中存在2种低果聚糖(蔗果三糖和蔗果四糖),秧苗栽后30、45 d叶片淀粉含量显著低;而济徐23在块根分化建成过程中根系仅有蔗果四糖,且与商薯19比,封垄期根系蔗糖/可溶性总糖比率相似而根系蔗糖/淀粉比率显著低。2013年和2014年的大田试验均表明,封垄期商薯19具有显著多的单株有效薯块数和显著高的单株有效薯块鲜重(F=10.71,P=0.0170;F=13.97,P=0.0212),而收获时商薯19具有显著多的单株有效薯块数和显著高的块根产量(F=353.89,P<0.0001;F=88.94,P<0.0001),济徐23具有显著高的平均单薯鲜重(F=10.32,P=0.0124)。  相似文献   
124.
玉米南方锈病菌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玉米南方锈菌的超微结构特征和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特征,可为南方锈菌致病机理和玉米抗锈机制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采集玉米品种‘郑丹958’和‘先玉335’自然发病的南方锈病病叶,4%戊二醛固定液抽气固定,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玉米南方锈病菌的胞间菌丝呈丝状,胞间菌丝和胞内菌丝细胞核在不同感病玉米品种之间具有单核或者双核的差异;胞间菌丝与寄主细胞接触诱导吸器母细胞的分化,吸器母细胞穿透寄主细胞壁在细胞内形成吸器;寄主细胞质膜在吸器的侵入部位内陷,随着吸器的发育,在吸器颈部周围形成胼胝质并将吸器颈部完全包围起来;夏孢子表面具密致、交错排列的刺突,刺突基部外围存在圆形凹陷的脊。本研究揭示了玉米南方锈菌基本超微结构特征和侵染机构(吸器)细胞学特征,并对其在不同品种细胞内的核相进行了分析,为玉米南方锈菌组织病理学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5.
四川西南部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明确四川西南部白粉菌群体毒性及其遗传变异情况,本文将2011年采自四川西南部的小麦白粉病标样进行单孢子堆分离纯化,共获得48个白粉菌菌株,并将其按采集地划分为4个地理群体。利用28份已知抗白粉病基因材料测定了群体的毒性频率,并运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探讨了其遗传多样性。毒性测定结果表明,白粉菌群体毒性较强,群体间毒性结构存在差异。供试群体对Pm1、Pm3a、Pm3b、Pm3d、Pm5a、Pm6、Pm19的平均毒性频率达50%以上,而Pm13、Pm XBD、Pm5b、Pm2+6、Pm5+6抗性保持良好,平均毒性频率在10%以下。群体间毒性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用筛选出的10对SRAP引物共获得160个清晰、稳定的扩增位点,多态性频率为50.63%;白粉菌群体遗传多样度(h)、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198 8、0.322 7,遗传变异主要源于群体内部。群体间基因流数值均在6.50以上,说明四川西南部白粉菌群体间菌源迁移频繁,基因交流较为充分。M antel Test分析表明SRAP标记解释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与地理距离、毒性多样性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6.
为了筛选合适的氮素施用量,研究氮素营养和甜菜蔗糖代谢的关系。以尿素为氮源,采用HI003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的施氮水平对甜菜叶片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育期初期,叶片和块根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施氮量的提高降低,后期糖分积累期,施氮量(40~160kg/hm2)可以提高块根的可溶性糖含量,超过160kg/hm2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叶片中,整个生育期施氮肥处理增加了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蔗糖合成酶在生育期前期随着施氮量增加活性降低;甜菜块根中,氮素处理在生育期初期,降低了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适宜的施氮量(120~160kg/hm2)可以提高甜菜生育期后期块根中的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试验发现较高的施氮量不利于糖的积累,适合的施氮量为120~160kg/hm2。  相似文献   
127.
于2012-2013年春夏季进行野外调查,并查阅国家与地方植物志文献资料,以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XJBI)、新疆农业大学动植物标本馆(XJAU)、兰州大学植物标本室(LZU)、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WUK)等馆藏腊叶标本,获取了蒙古沙拐枣[WTBX](Calligonum mongolicum)[WTBZ]的地理分布数据。并采用Arc GIS 10.0地理绘图软件,绘制蒙古沙拐枣的资源分布图,为深入研究和开发蒙古沙拐枣种质资源提供了必要的植物学基础数据。结果表明:① 蒙古沙拐枣最东在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112.4°E),最西在新疆的奎屯至精河五台(83.7°E),最大东西经度之差约为28.7°;最北在新疆的阿勒泰巴里巴盖乡(47.5°N),最南在青海的诺木洪(36.2°N),最大南北纬度之差约为11.3°。② 蒙古沙拐枣凭证标本所得地理分布范围与植物志记载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蒙古沙拐枣分布范围的扩张或新分布地的发现;也可能存在标本鉴定中的失误,将其与相似种塔里木沙拐枣混淆。  相似文献   
128.
[目的]了解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哈国)农业领域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加强中哈两国农业合作,提升两国农业合作水平.带动新疆设施农业技术、产品、装备劳务出口,哈国建立相关示范园,使其成为我国设施农业技术和装备对外展示的窗口,形成辐射中亚地区的设施农业技术、产品集成与扩散、市场等信息交流的平台.[方法]实地调研并在哈萨克斯坦建立设施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结果]哈国设施农业处于起步阶段,温室类型较多,栽培水平低,不利于标准化管理.[结论]哈国设施农业水平偏低,规模小.发展设施农业须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栽培技术和国家财政扶持性投入.  相似文献   
129.
[目的]采用植原体16S通用引物建立枣疯病植原体PCR检测体系.[方法]采用植原体16S rDNA通用引物R16mF1/R16mR1,对陕西和山西具有枣疯病的枣树植株总DNA进行PCR扩增,获得了相关的枣疯病植原体序列.采用DNAMAN软件分析其同源性,绘制系统进化树.运用pDRAW32软件对17种具有16S rDNA分组的典型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计算机模拟RFLP,确定枣疯病植原体同源性关系.[结果]从陕西和山西的枣疯病的植株中,分别得到1 433 bp和1 432 bp的条带,与已报道的枣疯病植原体比较,同源性达到99;以上,而与其他植物的植原体16S rDNA同源性多低于93;,并且与16S rDNA V-B组的遗传距离最近.pDRAW32软件模拟RFLP结果表明它们和已报道的JWB的RFLP图谱相似.[结论]枣疯病植原体归属于16SrDNA V-B,为枣疯病植原体PCR检测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RFLP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枣疯病植原体属于16SrDNA V-B,具有随地域变异性较小的特性,这将有利于不同地区枣疯病检测技术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0.
[目的]利用5条引物目的片段进行扩增,完成PRINS检测中引物及其退火温度的测定.[方法]采用确认带有ASPV的库尔勒香梨叶片,以叶片为试验材料,并采用经RT - PCR检测技术健康香梨的叶片作为阴性对照.引物采用NCBI提供的BLAST工具中的ASPV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的外壳蛋白的保守区域进行设计.并根据PRINS特有的性质及ASPV病毒有片断相互重叠现象来设计相应的引物.[结果]这5条引物之间没有太多的干扰,且都在目的区域出现了比较清晰的条带.[结论]证明所设计引物可以在进一步的PRINS检测ASPV病毒时直接使用,为PRINS在梨树病毒检测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