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9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5篇
  11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高中地理内容多样,既有自然地理知识,又有人文地理知识。有些教学难点借助学生已有的理科知识进行阐释,则可事半功倍。本文就理科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举了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82.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增强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巧妙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增加英语课堂的趣味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3.
辣椒白粉病抗性QTL 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Capsicum annuum)白粉病抗、感病亲本H3 和83-60 构建的包含142 个重组自交系的RIL(H3×83-60) F8 群体为试验材料,基于亲本重测序数据设计KASPar 引物,构建了包含16 个连锁群的辣椒遗传连锁图谱,总图距1 356.5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4.69 cM。基于2016 年和2017 年重组自交系群体白粉病发病表型数据,获得了PMR6.1、PMR9.1、 PMR11.1、PMR11.2 和PMR5.1 等5 个白粉病抗性QTL 位点,其中PMR6.1、PMR9.1 在两年中均被检测到,表型贡献率在 10.8%~21.4% 之间。通过辣椒白粉病抗性QTL 定位,开发与白粉病抗性基因连锁的SNP 分子标记,对于辣椒抗病辅助育 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4.
85.
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确定探明不同高蛋白大豆品种的最佳播期。本试验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主栽的4 个高蛋白大豆品种分7 个播期进行栽培,研究了播期对高蛋白大豆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 个高蛋白大豆品种在各播期蛋白质含量均值变化范围为39.14%~45.26%,最大变化幅度为15.64%;脂肪含量均值变化范围为18.82%~20.30%,最大变化幅度为7.86%;产量变化范围为2064.2~3068.1 kg/hm2,蛋白质产量均值变化范围为807.2~1377.9 kg/hm2,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随播期变化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A2 播期达到最大值,播期显著影响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因此,适期播种能够提高大豆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适合当地高蛋白大豆品种的最佳播期是5月4日左右。  相似文献   
86.
87.
阐述了合农60号大豆新品种特性,对合农60号高产潜力进行分析,小区试验平均单产达到324.52kg/667m2,高产潜力大。总结了合农60号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寒地大豆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
长期免耕秸秆还田对寒地土壤有机碳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寒地免耕覆盖栽培技术,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免耕条件下0%、30%、60%和100%秸秆覆盖还田量对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秸秆还田具有显著的固碳效应,有助于提高土壤总有机碳(4.1%~22.3%)、土壤活性有机碳(52.5%~75.5%)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14.6%~44.7%);随秸秆覆盖还田量增加,表层土壤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呈上升趋势,60%秸秆覆盖还田量处理的亚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最高,60%和100%处理的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较高;30%处理的大豆产量最高,60%处理次之。在本试验寒地免耕9年条件下,60%秸秆覆盖还田量对土壤整体有机碳固持及大豆产量提升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89.
超声对小麦种子萌发特性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军  王宝军  刘婧  魏盼  秦海峰  梁镇海 《种子》2012,31(9):112-114
采用超声方法研究小麦种子萌发生长过程的生物学效应。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分光光度法对淀粉酶活力进行了测定,考察了超声处理时间对小麦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声处理10 min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和淀粉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4%、3%、1.46和7.06 U;超声处理时间超过20 min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等生物学指标受到显著的抑制。说明适宜时间的超声处理能够打破种子休眠状态,加快种子萌发生长。实验结果为小麦种子萌发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0.
为探究成熟期苹果日最适采收时间,为田间预冷、冷库贮藏苹果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监测了未采摘苹果、几种常见田间预冷方法和冷藏库贮藏下苹果果心温度变化。结果表明,未采摘苹果11时前温度低于3.6℃;竹筐、塑料筐预冷效果相似,夜间苹果温度降低3-10℃;果堆预冷中降低2.3-7℃;冷库中未套薄膜袋苹果比套薄膜袋苹果温度降低快。因此,9-11时是最适采收期,11时前采摘的苹果可直接入库贮藏,之后采摘的苹果需经足够预冷;通风较好的竹筐、塑料筐预冷效果比果堆预冷效果好。预冷后苹果应于11时或12时前入库;未经预冷苹果入库降温时间将增加12-24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