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籼稻粤泰B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条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籼稻HL-CMS保持系粤泰B种子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将存储的成熟种子于50℃预处理2d,种子表面清洗消毒后,晾干2~3 h,在1 800 μmol·m-2·s-1光照12 h/黑暗12 h、温度为24~30℃的较大的组织培养室内,采用pH5.9~6.0、添加3.0 mg·L-12,4-D的N6培养基上,粤泰B种子的愈伤诱导率可达93%,且愈伤组织的生长状况很好,为不育基因向籼稻HL-CMS保持系粤泰B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2.
使用酚/SDS法、Tris-HCl法及TCA/丙酮沉淀法提取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叶片蛋白,从终产物形式、颜色、提取时间、蛋白产量、SDS-PAGE电泳图谱等方面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对提取的烟草叶片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来评价3种方法提取蛋白的效果。结果表明,与2种常用方法相比,酚/SDS法具有快速、操作方便等特点,提取的蛋白纯度高、种类丰富,可用于Western Blotting检测,是一种合适的提取植物组织中蛋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究红莲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与不同恢复基因之间的作用模式。[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红莲型水稻近等恢复基因系L-Rf5、L-Rf6,恢复系9311和不育系粤泰A(YTA)中检测2个包台型恢复基因Rf1a和Rf1b的表达量。[结果]Rf1a在L-Rf5、L-Rf6、9311中都能表达,而Rf1b只能在部分材料或部分组织中表达。对同一时期二者的表达量分析发现,L-Rf5和9311的相同组织中Rf1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Rf1b,L-Rf6叶片中Rf1a的表达量则低于Rf1b。[结论]该研究结果对研究红莲型恢复系的遗传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4.
从悬铃木叶片中提取的暗棕色抑菌化合物在生理盐水中的吸收光谱与用相同方法从樟树叶片中提取的抑菌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相类似;抑菌化合物分别在pH4.0-8.0的0.16mol/L Na^ 盐溶液和含5%的葡萄糖溶液中对光热稳定,在pH3.5以下容易析出;在柠檬酸、磷酸及Tris-HCl等常用的缓冲溶液系统中,在pH4.0-8.0范围内也稳定;10mmol/L的F3^3 、Cu^2 、Ca^2 、Mg^2 、Zn^2 等两价金属离子,在生理pH条件下,对抑菌化合物的稳定性没有影响;抑菌化合物和常用的LB培养基先混合后再灭菌的抑菌活性与分别灭菌后再混合的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差异,其抑菌活性的强弱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苏云金杆菌。  相似文献   
75.
短日照(10h)长暗期(14h)生长条件下的农垦58s幼苗,暗期红光间断处理后4d,其叶片细胞膜透性,外渗液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明显比远红光处理的低。处于育性转换敏感期的叶片短日照处理11d后其细胞膜透性,4d后外渗液中蛋白质含量高地长日照(14h)处理的,而短日照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则低于长日照处理的。  相似文献   
76.
利用已克隆的1个受甲基茉莉酸(MeJA)诱导的糖基转移酶(GTs)基因,以PCR扩增得到该基因启动子序列,长度约为1.4kb,用改造后的双元载体pCAMBIA1301与GTs基因启动子连接,构建了含目的启动子与GUS基因的融合基因质粒pCAP-GUS.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叶盘转化法转化烟草W38,经PCR检测验证得到了含有融合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植株,为进一步研究GTs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为了解鄂西南地区稻瘟病菌AVR-Pia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于2017—2020年在鄂西南9个地点同时种植特定100个水稻品种,采集感病稻杆并分离稻瘟病菌;利用水稻单基因系IRBLa-A进行致病性鉴定,设计无毒基因AVR-Pia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017—2020年分离保存的661株稻瘟病菌菌株中,有49株含有无毒基因AVR-Pia(占7.4%),不同年份及不同地点AVR-Pia出现频率差异明显,2017—2020年分别为7.5%、16.0%、3.1%、5.0%,AVR-Pia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野三关(15.8%),其次是柏杨和来凤(都是14.6%),咸丰、建始和太平未出现。含Pia的单基因系IRBLa-A对其中91个菌株(13.8%)具有抗性。49个菌株能扩增出463 bp的特异性条带,序列分析发现其CDS区域未发现突变,起始密码子上游109 bp位点发生碱基突变G/T,该位点变异是否与表达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说明鄂西南地区无毒基因AVR-Pia存在较少,抗性基因Pia不适合在鄂西南地区作为主效抗病基因来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