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研究连续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共设3个处理:常规施肥(对照)、常规施肥+秸秆全量还田、常规施肥+秸秆全量还田配施腐熟剂。利用秸秆失重率法研究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秸秆还田处理的有机质分别增加6.5、5.1 g/kg,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2.6、31.2和2.1、26.6 mg/kg;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秸秆还田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较对照高出550、333 kg/hm2,增产6.37%、3.86%。[结论]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能加速秸秆分解,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和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粪便DNA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粪便DNA分析技术的建立背景和该技术在物种鉴定,个体识别,性别判定,种群数量调查,遗传多样性,行为生态学等方面的应用以及该技术在野生动物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对扬州市动物园和扬州平山堂养殖场梅花鹿遗传变异以及行为性状进行研究,旨在为梅花鹿及其它动物品种分子标记和行为性状研究提供参考.采用筛选的14对微卫星引物,通过计算基因频率、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量、有效等位基因数目等,评估其遗传变异.根据微卫星位点信息,结合行为数据观察,利用SPSS 11.5分析程序,将位点信息与行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动物园梅花鹿群体14对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441,观察杂合度为0.354,平均多态信息量为0.332,各位点基因分化系数平均为0.231.平山堂梅花鹿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72,观察杂合度为0.300,平均多态信息量为0.303,各位点基因分化系数平均为0.149.微卫星位点和梅花鹿行为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表明,TGLA53和BM4107位点对修饰行为有显著影响;2AL2位点对观望行为有显著影响;2AL13和Mber14位点对卧息行为有极显著影响;BM6506位点对反刍和其他行为有显著影响;BL42位点对取食和卧息行为有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个体均值的多重比较表明,对于动物园群体,在TGLA53、BM4107、2AL2、2AL13及BM6506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在行为性状上差异显著(P<0.05).对于平山堂养殖场群体,在TGLA53,CEH-5、2AL10、BM4107、Mb33、Mber710及BM3628位点,各基因型之间在一些行为性状上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微卫星标记是评估梅花鹿遗传多样性较好的方法,微卫星位点和行为性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有待于进一步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扬州市邗江区第二次土壤普查(1984年)数据和1994、2005、2014年土壤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耕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4—2014年,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达28.8%,2014年Ⅰ~Ⅲ级占比达89.9%,与1984年相比呈现先降后升态势;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2005年较1994年增幅达69.9%,1984年有效磷含量主要集中在Ⅳ、Ⅴ级水平,2014年较1994年Ⅰ、Ⅱ级占比提高,2014年较2005年也呈稳步上升趋势;1994年土壤速效钾含量较1984年下降,此后呈稳定上升趋势,2014年较1984年提高34.8%, 2014年Ⅰ级占比较2005年有较大上升,由0.4%提高到了1.2%,而Ⅴ级占比由9.3%下降到1.6%。  相似文献   
15.
2007~2009年选择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的两种主要土壤类型,采用"3414"不完全处理获得缺素时水稻的相对产量,同时结合土壤采样分析获得了大量土壤养分数据,旨在探讨不同土壤类型上水稻磷钾丰缺指标体系,引导农民合理施肥,科学施肥。结果表明,该水稻磷钾丰缺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年土壤样品的农化数据发现,2012年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磷、速效钾较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与1994年数据均有所增加。同时对公道镇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的对策。以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内外有关土壤中和植物体内硼的含量,硼在维持细胞壁结构、对细胞膜通透性和功能的影响,综述了植物必需微量元素硼的生理功能与硼在植物体中与其它元素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梅花鹿是我国极度濒危的鹿科动物,目前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四川、江西等省狭窄的区域内。文章主要对梅花鹿的种群数量、行为生态学及保护遗传学研究等进行了概述,并指出目前国内学者对梅花鹿行为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为节律和栖息地的研究,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梅花鹿系统进化关系,必须结合形态学、动物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及古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山西省气象局在广灵县多年扶贫工作的调研,认为要搞好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气象部门的主动积极参与,找准气象服务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结合点,加强气象为精准扶贫服务能力的建设,将气象服务主动融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本文介绍了该贫困区的总体情况,总结了近年来山西省气象局结对扶贫工作的亮点,分析了影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因素,提出了精准扶贫实践给气象部门带来的启示。建议气象服务精准扶贫应从开展贫困群众气象服务需求调研入手、完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提高气象服务效益、提高贫困人群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方面开展工作;气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基础业务工作,细化气候区划,开展特色气象服务,保持技术人员的稳定和培养,为气象服务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和藏原羚的行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7-8月,采用目标取样法对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238群)、藏野驴(22群)和藏原羚(145群)不同行为的时间分配及活动频次进行观察,并分析各种行为与种群大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取食行为是藏羚羊、藏野驴和藏原羚最主要的活动,其次是移动和站立行为。藏原羚取食和警戒行为持续的时间均显著多于藏羚羊和藏野驴;藏野驴修饰行为持续的时间极显著多于藏原羚和藏羚羊;而藏原羚的各种行为(除修饰行为)发生的频次均极显著高于藏羚羊和藏野驴。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动物站立行为持续的时间和发生的频次均与种群大小呈明显的相关,说明3种野生动物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以适应当地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