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3篇
  11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蚜虫中具有多种共生菌,使用常规PCR对它们进行检测,耗时耗力,而多重PCR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多种细菌的检测。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 pipientis、杀雄菌属共生菌Arsenophonus和蚜虫U型共生菌Regiella insecticola是蚜虫中常见的3种共生菌。本研究针对沃尔巴克氏菌、杀雄菌属共生菌和蚜虫U型共生菌,分别选择以wsp基因、yaeT基因和gltA基因作为靶标,进行了多重PCR引物的设计和扩增体系的优化。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体系在检测3种蚜虫常见共生菌时,具有较高的扩增特异性、准确性和直观性及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共生菌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04拷贝/μL,远低于共生菌在蚜虫1龄若虫总DNA中的浓度(108拷贝/μL),可以完全满足蚜虫共生菌检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52.
以巴尔沙木为原料,脱除木质素后,浸渍丙烯酸溶液并固化得到透明木材,进一步浸渍FeCl3溶液得到FeCl3/聚丙烯酸透明导电木材。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透明木材在质量分数为0.75%的FeCl3溶液中浸泡60~70 min时,其电导率(0.017 S/m)最佳;经0.5 mol/L FeCl3溶液浸泡后的透明木材,其拉伸强度可达6.03 MPa,相比未浸泡的透明木材(0.55 MPa)提高了近10倍。透明木材对人体不同动作表现出特征性电学变化,具有电阻传感性能,在导电薄膜、人体传感器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为了筛选出适宜山东省种植的棉花新品种(系),本研究以中早熟常规组 21 个新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等进行了变异系数、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1 份棉花材料 15 个性状变异系数为 0.62%~30.20%,单株结铃数变异系数最高(30.20%);其中有 5 个性状变异系数均超过 10%(均为农艺性状),而纤维品质指标均小于 10%。生育期与株高、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正相关,籽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 6 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 81.82%,可代表 15 个性状的大部分信息。通过每个主成分的得分及其对应的权重求和对参试材料进行了综合评价,鲁棉 1142、鲁棉 271、德棉 14 号综合评价较高,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54.
阴婉婷  李彤  马辰 《安徽农业科学》2015,(4):117-118,173
[目的]改良苯酚-硫酸法测定蛹虫草多糖含量.[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多糖沉淀并溶解成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葡萄糖对照溶液各1.0ml,分别置10 ml具塞试管中,加1.0 ml水,缓慢加入7.0ml浓硫酸,摇匀,恒温放置1h,加入1.0 ml4%苯酚溶液,摇匀,40℃水浴35 min后冰水浴5 min,取出放置20 min,在487 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多糖含量.[结果]该方法在10.26 ~102.55 μg葡萄糖的回归方程为Y=0.013 9X +0.007(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7%(RSD=2.3%),精密度试验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分别为1.4%和2.7%.不同来源蛹虫草多糖含量在1.21% ~4.70%.[结论]该方法显色稳定、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测定蛹虫草多糖含量并为蛹虫草质量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5.
利用1980—2013年黄淮海地区气象观测资料和2014—2016年永优系列玉米品种浚单20、浚单29、浚单509和浚单3136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数据,选取夏玉米生育期的干旱、连阴雨、大风倒伏3种灾害,采用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和3种灾害指标,通过确定权重和加权求和得到夏玉米灾害风险指数,对黄淮海地区永优系列玉米进行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永优系列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地区的灾害风险呈从南到西北逐渐加重的趋势,即中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安徽、北京及河南、江苏大部分地区,次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大部分地区和天津地区,高风险区分布在河北西部和山东东部和北部地区。(2)永优系列4个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地区的灾害风险分布略有不同,即浚单20和浚单3136的中低风险区面积最大;浚单29的高风险和次高风险区面积最大;浚单509的灾害风险居中。(3)永优系列玉米品种随着品种的更替,对气候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灾害的防御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配以科学的补灌措施,将进一步扩大该系列品种在黄淮海地区的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56.
建立了一种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果蔬中多菌灵残留的方法,该方法采用QuEChERS技术为前处理方法,以乙腈作为提取溶剂,以PSA(Primary Secondary Amine,N-丙基乙二胺)和C18填料作为净化材料。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标准品在0.1~10.0 m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方法定量限为0.1 mg/kg(SN=10);加标浓度为0.5和5.0 mg/L的平行5次测试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8%和1.72%;0.1、0.5和5.0 mg/L 3个不同浓度的加标回收率在96%~110%之间。   相似文献   
57.
为今后利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法研究粘虫EF-1a和AK基因的表达情况,设计合成用于PCR扩增的引物,运用RT-PCR方法克隆EF-1a和AK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然后采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法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通过熔解曲线和标准曲线分析等建立实时RT-PCR方法。结果表明,从粘虫中克隆获得EF-1a和AK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622 bp和1020 bp,分别编码207个氨基酸和339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粘虫EF-1a与鳞翅目昆虫家蚕、桦尺蠖和柑桔凤蝶的EF-1a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以上;AK与鳞翅目昆虫草地贪夜蛾、烟蚜夜蛾、棉铃虫、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AK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以上。熔解曲线和标准曲线结果显示,设计的EF-1a和AK基因引物均可应用于实时RT-PCR扩增。  相似文献   
58.
本试验为工厂化养鱼实用技术模式研究中的一个试验专题 ,主要在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对鱼体生长特性进行观测 ,并提出适宜的投放密度、养殖周期及养殖系统中理化因子对鱼体生长的影响。试验于 2 0 0 2年 5月至 7月。经过 60d(天 )工厂化养殖试验 ,罗非鱼产量 78.2kg/m3,淡水白鲳产量 82 .2kg/m3。产生经济效益 ,罗非鱼为 96.77元 /m3,淡水白鲳为 44.84元 /m3。1 材料和方法1 .1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本试验采取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 ,利用曝气、沉淀、过滤、生物净化等手段迅速去除养殖对象的代谢产物和饵料残渣 ,使水体得到净化并重复使用 …  相似文献   
59.
60.
本试验将从‘嘎啦’苹果中克隆的MdCBF1转化到‘王林’苹果愈伤组织和野生型拟南芥幼苗中,进行低温冷处理,观察并比较分析野生型与转MdCBF1材料在成活率和表达量间的差异,以研究MdCBF1基因对植株抗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处理后,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转基因苹果愈伤组织抗冷性更高,转基因拟南芥成活率更高,抗冷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更高。可以看出,MdCBF1过表达能够显著提高植株的抗冷性,表明其在植物的冷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