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44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70篇
  43篇
综合类   419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281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根据GenBank中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编码基因,使用DNAStar软件比较分析筛选出特异的保守片段,设计3对引物H5-P1/H5-P2、H7-P3/P4和H9-P5/P6。在此基础上,建立了H5、H7、H9亚型禽流感的三重RT-PCR检测方法,本方法可同时检测出样品中的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H5、H7、H9亚型禽流感RNA的敏感性分别达2.80、10.50、5.73 pg/μL,该方法检测其他相关病毒时均为阴性,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此外,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所建立方法对240份禽流感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的符合率为100%。此诊断方法检出时间早,且特异、敏感、经济、快速,可普遍推广,在禽流感诊断和防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2.
为研究保温隔热结构对陶瓷板太阳能集热器水体升温和集热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工况模式下的水体升温对比试验,并对其集热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陶瓷板太阳能集热器的水体升温幅度和得热量与辐射照度成正比,且受保温隔热结构的影响较大;晴天天气、同等流量条件下,有保温隔热的集热器水体升温幅度比无保温隔热的集热器平均提高2.3℃,日有用得热量提高68.8%;阴天天气、无保温隔热的集热器会造成14.3 MJ/m~2的热量流失,水体升温幅度比前者低3.1℃;增加水体流量,集热器的水体升温幅度随之降低,而得热量则增加,大流量条件下保温隔热更有利于系统集热;有盖板(有保温)的集热器水体升温幅度和日有用得热量分别比无盖板(有保温)的集热器高出0.3、1.2 MJ/m~2。研究表明,保温隔热结构可显著提升陶瓷板太阳能集热器的水体升温效果和集热性能,该种模式在中国北方地区工业化水产养殖水体升温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3.
本文在客观分析现阶段城市绿化景观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城市 景观建设的经验,结合以往城市景观绿化建设的经验,从寻找、突出园林绿化特色、传承园林绿 化文化、创新园林绿化指导思想方面对园林绿化进行了全面阐述。总结城市绿化景观建设过程 中运营机制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4.
氮肥运筹对潮土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究适宜于黄淮潮土区的合理氮肥运筹方式,为中国化肥施用量零增长目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黄淮潮土农田定位试验地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置4种氮肥运筹方式:基施控失尿素(T1)、基施普通尿素+追施普通尿素(T2)、基施控失尿素+追施普通尿素(T3)和基施普通尿素+追施控失尿素(T4),各氮肥运筹方式均包含0、80、160和240 kg·hm~(-2)(以N计,下同)4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平均单季籽粒产量、周年产值及周年纯效益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氮肥利用效率则表现为逐渐降低趋势,其中以160 kg·hm~(-2)时效果较优。T1处理小麦季籽粒产量、周年产量、周年产值及周年纯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效益分析表明,虽然T1处理在等氮条件下氮肥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但其较其他氮肥运筹减少了追肥人工成本,加之该处理产量相对较高,最终该处理纯效益相对较高。结合施氮量与产量曲线方程,在160~173 kg·hm~(-2)施用范围内一次性基施控失尿素符合当前研究地区农村劳动力缺乏的实际情况,且能保证产量收益。  相似文献   
115.
一种快速高效提取花生叶片DNA的简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适用于高通量测序的高质量花生叶片DNA,本方法取第三对真叶为实验材料,设计烧制圆球状枪头和离心管装置代替研钵研磨,并在CTAB法的基础上在杂质沉淀前快速分离DNA等简化方法提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DNA条带清晰、完整性高。经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DNA浓度范围在104~131ng/μL,OD260/OD280为1.7~2.0,OD260/OD230大于2.0,说明杂质少,可获得高纯度,高浓度的DNA。此方法与常用的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时间短、质量高的优点,可用于基因组重测序、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分子标记筛选等后续研究,可提高花生分子育种与筛选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6.
黄土高原近40年人类活动强度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采用土地利用/覆被折算建设用地当量方法定量化和空间化人类活动强度。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利用1975—2015年期间4期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利用人类活动强度指数,阐释了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演变,探讨了人类活动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40年间,黄土高原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大致以2000年为界,前期较为稳定,后期整体迅速降低。这一时期黄土高原人类活动强度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其空间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人类活动强度由中等强度广泛覆盖全区丘陵、塬面和平原、谷地的格局转变为覆盖平原谷地等地貌类型区的高强度区域镶嵌于大范围的低强度区域的空间格局,总体上趋于与地貌格局相一致;六盘山—陕北黄土高原出现大范围的人类活动冷点集聚区,关中平原—洛阳盆地形成较大范围的热点集聚区。黄土高原人类活动强度时空变化,是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下生态政策、产业结构及社会经济等因素推动人类开发活动与生态承载力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7.
【目的】监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2000—2015年森林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森林动态变化过程及其机制,为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水质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0和2015年3期30 m分辨率国产环境灾害卫星HJ-1 A/B CCD以及Landsat TM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决策树分类方法,监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土地覆被,并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估算植被覆盖度。【结果】3期土地覆被数据精度(K)分别为89. 4%、86. 9%和84. 4%,2000年用户精度为98%,2010年用户精度为96%,2015年用户精度为94%。土地覆被监测结果表明,受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项目实施影响,2000—2015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森林面积持续增加,增幅达9. 5%,增加面积主要来自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然而,随着水源区大规模移民和区域经济不断发展,也使得约4 547 km^2的森林转化为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分市统计分析表明,十堰市和安康市森林面积增量最大,均超过1 300 km^2,生态修复工程效果显著。2000—2015年,水源区植被覆盖度也呈增加趋势,其中森林植被覆盖度增幅达25. 4%,且植被覆盖度在0. 6以上的森林面积比例3期均超过70%。【结论】近15年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森林面积和森林植被覆盖度增加显著,森林密度得到提升,高密度的森林植被能够在地表形成植被保护层,降低水源区发生水力侵蚀和沟渠侵蚀的风险,从而提高水源区水土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118.
F8型空气分配阀广泛应用于我国铁路客车制动机,熟悉其机械结构对制动检修人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F8型空气分配阀机械结构及其作用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此基础上提高列车制动系统检修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保障列车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19.
针对中国果园苹果人工装箱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智能装箱设备,实现采摘连续性、自动智能装箱等功能,在提高果实装箱效率的同时降低果实损伤率。该设备由垂直输送装置、升降装置、均布装置和检测装置组成。通过试验分析,确定了均布装置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即均布装置转速为40 r/min,均布装置距果面高度10 cm,均布类置叶片长度60 cm。对装箱设备关键部件进行设计,其中包括升降装置、均布和检测装置。通过SolidWorks对整机进行设计。控制部分采用8个红外避障传感器,水平分布在扇叶所在的上升模块上,当所在水平面上苹果填充的数量达到设定标准时,单片机输出信号,控制电机驱动模块,实现均布装置的自动提升,可满足箱满时均布装置与箱体相配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0.
为明确市售昆虫病原线虫制剂对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幼虫和蛹的致病力,为该害虫的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措施,室内采用浸渍法、土壤法测定了5种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蜂巢小甲虫末龄老熟幼虫和蛹的致病力,采用土壤法测定了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不同施用时间、不同施用剂量对蜂巢小甲虫幼虫致病力的影响。浸渍法生物测定结果表明,5种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蜂巢小甲虫幼虫的致病力差异很大,其中小卷蛾斯氏线虫All侵染4 d、12 d后,蜂巢小甲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7.50%±0.05%和72.36%±3.14%,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系。土壤法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对蜂巢小甲虫幼虫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其中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对蜂巢小甲虫幼虫的侵染效果达100%,显著高于其他线虫品系。蜂巢小甲虫幼虫入土后,按不同时间顺序施用小卷蛾斯氏线虫All,结果表明14 d前施用均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侵染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All与蜂巢小甲虫幼虫数量之比大于213∶1时,防治效果最佳。因此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具有防治蜂巢小甲虫的潜力,可在发生蜂巢小甲虫危害的蜂场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