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2篇
  5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1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赣早籼 5 6号系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运用辐射处理及花药培养与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综合育种技术育成的早籼新品种 ,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耐高温逼熟、熟期适宜、高抗稻瘟病等优良性状 ,2 0 0 4年 3月 1 9日通过了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与命名。本文主要介绍了赣早籼 5 6号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贺浩华  刘宜柏 《种子》1998,(1):20-21
针对杂交水稻秋季制种结实率低,父本花粉量少、活力弱、母本群体偏小等问题,实行“三项技改”,即改传统的小双行,小行比和拉绳赶粉为大双行、大行比和竹竿赶份,制种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3.
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我国南方稻区早、晚籼主要推广品种的稻米蛋白质含量,以及在不同的栽培条件下,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品种的稻米蛋白质含量平均为8%左右,早、晚稻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早稻中,品种的生育期与蛋白质含量成负相关。晚稻恰与早稻相反。 各品种在不同年度间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同一稻株不同穗及同穗不同部位的稻米,其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 栽培条件对稻米的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生育后期,特别齐穗期追施氮肥,稻米蛋白质含量极显著增加,而且与施肥量成正相关。穗分化后,保持湿润灌溉到成熟和在适当稀植条件下,都能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5—10%左右。  相似文献   
104.
这是一篇科研成果的综合报告,它系统地总结了该项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同时,提出了这项成果的应用价值及其所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5.
香型超级杂交稻新组合淦鑫688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淦鑫688(原名昌优11号)系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用天丰A与自选的香稻新恢复系昌恢121配组育成的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广东省梅州市品种审定和广西桂林市品种认定,2006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和湖南省引种许可,2007年通过广西区引种许可,且于2007年5月通过农业部超级稻品种认定。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国标2级)、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性,适合华南早、晚季种植和南方稻区作中、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06.
氮高效水稻基因型鉴定与筛选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掺沙土培法,以10个氮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的水稻基因型为材料,分析了6个氮水平下水稻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氮吸收效率(NAE)、氮利用效率(NUE)和氮收获指数(NHI)的基因型差异,建立了氮高效水稻基因型鉴定与筛选的方法。结果表明,水稻NAE随氮水平增加先升后降,以中氮(0.177g/kg,以纯N计)为最高;水稻NUE和NHI随氮水平增加而下降。水稻NAE随生育期推进而上升,水稻NUE的大小则为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孕穗期。基因型和氮水平对水稻NAE、NUE和NHI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以氮水平影响最大,基因型次之。基因型×氮水平互作对NAE和NUE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对NHI无显著影响。NAE和NUE的基因型差异均以拔节期最大,这一时期为水稻高NAE和NUE基因型鉴定与筛选的最佳时期。土培盆栽下,水稻高NAE、NUE和NHI鉴定与筛选的最适土壤有效氮含量分别为0.157g/kg(拔节期)、低氮(拔节期)和0.277g/kg(成熟期)。  相似文献   
107.
三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6442S、8011S、1290S和5个父本配制12个组合,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P1、P2、F1、F2结实率性状进行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12个组合的最适模型不相同,但都集中在B、D、E三模型,不育主基因在所有组合中都存在,只是主基因表达的对数及主基因和多基因的遗传效应有所差异。以1290S为母本的两个组合中,1290S/1990的遗传效应偏重于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1290S/新露B偏重于上位性效应遗传,它们的遗传率均达94%以上;以6442S为母本的组合中,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比重都较高,但它们的基因遗传率变化幅度较大,达73.32%~99.17%,其中组合6442S/新露B和6442S/R402、6442S/1990存在多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率最小为0.83%,最高达35.52%;以8011S为母本的组合中, 8011S/测64 7和8011S/1990的上位性遗传效应较强,其余以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遗传为主,有两个组合呈多基因遗传,为组合8011S/R402和8011S/199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03%和5.94%,基因遗传率最高达99.06%之多,最小只有6757%(组合8011S/新露B)。  相似文献   
108.
水稻优质资源的筛选,鉴定及品质研究的综合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是一篇科研成果的综合报告.文章根据对近千份稻种资源的品质测定结果以及稻米品质的研究,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不同类型稻种的品质概况及特点、水稻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与相关,以及优质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与品质形成的关系等;同时,还根据研究结果,对优质米的标准、评价指标及选育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了这项成果的应用价值及其所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9.
110.
低温预处理在水稻亚种间花药培养中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4年就低温预处理对水稻亚种间杂种花粉植株诱导的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多数组合给予6~8℃4天的预处理后,出愈率及绿苗分化率都可显著提高;但组合间要求的适宜低温预处理时间不同,其原因是不同组合的小孢子对低温的耐忍力不一样,同时正常小孢子在低温预处理过程中仍会以不同速率缓慢地发育;不同组合6~8℃预处理的适宜天数在0~20天之间,可用取出接种时花药中仍可见清晰的细胞核且处于单核后期的大多数小孢子作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