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2篇
  5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1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与隐性可育株3种不同基因型植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显性核不育水稻3种不同基因型植株在幼穗发育时期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且变化趋势相同;不育株(纯合与杂合)幼穗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在雌雄蕊形成期与可育株基本相同,而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迅速下降;不育株(纯合与杂合)花药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可育株,这是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一个重要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52.
采用盆栽土培法,选用12个不同年代的水稻种质,对6个不同土壤N营养水平下水稻对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孕穗期前)危害的抗性差异及与土壤N营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种质对稻纵卷叶螟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可分为低抗、中抗和高抗3类,低抗和高抗的较少,中抗的较多,且筛选鉴定水稻对稻纵卷叶螟抗性的最佳土壤N营养量为N 0.24g/kg土(折合N 122.40 kg/hm2).随土壤N营养量变化,水稻种质对稻纵卷叶螟抗性的响应存在显著基因型差异,可分为低响应、中响应和高响应3类,低、中响应种质较少,高响应种质较多.随土壤N营养量变化,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种质的危害规律表现为二项式开口向上,二项式开口向下和无规律3类,二项式开口向上的种质危害最低时的最适土壤N营养量平均为N 0.27g/kg土(折合N 136.53kg/hm2),二项式开口向下的种质危害最高时的最适土壤N索营养量平均为N0.12g/kg土(折合N 74.03kg/hm2).  相似文献   
53.
旱作条件下水陆稻灌浆期根系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旱作条件下水陆稻灌浆期根系生长特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灌浆期根系的垂直分布不同,水稻的根系一般分布在0~40cm土层,陆稻根系一般分布在0~60cm土层,最深可达80cm,且水稻总根系分布较浅(0~30cm间占总量的87.02%~96.67%),陆稻总根系分布较深(0~30cm间只占总量的61.42%~81.70%)。因此,陆稻具有深扎根性。(2)除比根长参数外,不论是同一垂直位置,还是整个根系,陆稻的各根参数值远远大于水稻,甚至达3.21倍。(3)旱作条件下,陆稻的比根长小于水稻,即陆稻的根直径略大于水稻,这可能是生态适应性的缘故。(4)陆稻的耐旱性强于水稻。  相似文献   
54.
55.
“七五”期间,在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校遵照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围绕江西农业总体开发的要求,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了科技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科技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56.
研究结果表明:8902S生育期最长、K-9S其次、W6184S最短。W6184S的生育期在不同生态点的差异性最小;8902S则在同一地点不同播期间变异最小。植株的高度、幼穗的长度、每穗的总粒数均是8902S>k-9S>W6184S,但它们的变异性则刚好相反。提出了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具有不育基因表达的启动温度、不育基因完全表达的临界温度、育性恢复起始温度和育性完全恢复的临界温度四个温度阀值的新观点。核不育基因的表达与育性恢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同时,讨论了核不育系的选育问题。  相似文献   
57.
水稻品种稻米品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多年来,世界各主要产稻国对水稻品质的改良十分重视,都列为主要育种目标之一。我国的水稻育种工作,过去偏重于高产品种的选育,对品质的改良重视不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质的要求已越来越迫切。因此,选育既高产、多抗又优质的水稻品种。就成为当前我国水稻育种的重点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58.
59.
五丰优T470系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采用五丰A与自育的优质恢复系昌恢T470配组育成的优质稳产杂交中籼新组合,2008年3月通过江西省审定。该组合具有稳产、米质优、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等特性,适合江西省等长江流域稻区作一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60.
对头季收获时母体的叶绿体色素的含量与品种再生力和强弱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头季收获时,主茎、分蘖茎、茎鞘各部分叶绿体色素含量与再生芽数不存在相关性,但三之和与再生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2)头季收获时母体各部位叶绿素a总量、叶绿素a b总量与再生芽数达显负相关,其中以叶绿素a总量与再生芽数的双曲线相关为最大,回归方程为Y再生芽=-13.6386 18.8332/X叶绿素a总量(R=0.820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