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有效解决芹菜根病的危害,2017年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进行了13种药剂不同组合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75%多抗·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30%甲霜·噁霉灵水剂组合处理、3%甲霜·噁霉灵水剂+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组合和沃生水溶肥+30%甲霜·噁霉灵水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组合的防效较好,分别是66.97%、65.30%和62.56%,增产率分别是21.39%、19.95%和14.33%。  相似文献   
72.
定西市马铃薯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范围、规范性文件、术语与定义、防治策略、防治技术等方面规范了定西市马铃薯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3.
5种生物药剂防治马铃薯主要病害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对马铃薯旱作地和水旱轮作地两种类型地块主要病害具有较好防效的生物药剂,采用播种期土壤处理法,分别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多抗霉素、寡雄腐霉菌和辣根素5种生物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和疮痂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防治早疫病以辣根素和氨基寡糖素的防治效果最好,两种类型地块的防治效果均高于60%;防治晚疫病以多抗霉素和氨基寡糖素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旱作地和水旱轮作地分别高于40%和25%;防治疮痂病以枯草芽孢杆菌和氨基寡糖素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旱作地和水旱轮作地的防治效果均分别高于80%和25%。各种药剂在旱作地的防治效果整体优于水旱轮作地。  相似文献   
74.
2018年先后4次对定西地区种植的甘蓝进行枯萎病调查。结果表明:枯萎病平均发病率在21.52%以上,最高达到了45.68%,病情指数为10.08~18.50。不同甘蓝品种对枯萎病抗性也不相同,薄皮甘蓝发病重,如久石绿和春秋王,一般都有发病中心;厚皮相对抗枯萎病,如中甘828和陇甘2号。  相似文献   
75.
病毒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可以反映病毒的某种功能,是研究病毒功能的重要依据。借助农杆菌的介导,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可能编码的6种非结构蛋白分别在本氏烟细胞中表达,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所表达的蛋白亚细胞定位情况。 结果表明:Pns52、Pns91定位相似,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在细胞质中形成较大的颗粒状聚集体;Pns6、Pns71、Pns72和Pns92定位相似,分散于整个细胞,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或膜上,均形成丝网状结构;WoLF PSORT对比分析显示它们可能都是膜内在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此外,Pns6在细胞质中还可以形成颗粒状的聚集体。  相似文献   
76.
以晚熟鲜食葡萄品种"红地球"为试材,研究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对"红地球"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灰霉病的发病率以及烂果率、果实品质、经济效益的影响,同时测定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下的光照强度,并进行不同棚架材料成本和寿命分析。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大幅减少了施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农药残留,提高了果实品质,减少了烂果率,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避雨栽培比露地栽培平均每667m~2收益高出55.8%;避雨栽培显著降低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发生率,尤其是对霜霉病的预防效果特别显著,葡萄避雨栽培比露地栽培的霜霉病发病率降低91.4%;但避雨栽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光照强度;通过4种不同避雨棚搭建材料成本对比分析,全钢丝型材料避雨棚符合低成本、长寿命的生产要求,是陕西关中平原地区葡萄避雨栽培的理想搭建材料。  相似文献   
77.
4日本葡萄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与中日差距4.1日本葡萄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一是围绕市场需求,发展葡萄生产。日本葡萄的生产和销售,包括品种培育与选择、栽培管理到采后包装,都紧紧围绕消费者对葡萄的喜好(糖度、粒重、颜色等)进行。第6期介绍的以限制产量为核心的标准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8.
为了从药用植物葛的内生真菌中寻找天然抗氧化剂,在葛(Pueraria lobata)的根、茎、叶以及果实中分离出128株内生真菌,并采用DPPH(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酶标仪法对其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有多株内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自由基活性,且不同产地以及不同部位分离出的内生真菌活性不同;同种菌株清除自由基活性与提取液浓度、反应时间成正比关系,即样品浓度增加活性增强,反应时间增长其活性也增强。其中菌株10y-4在浓度2.5 mg.mL-1、反应时间为20 min时,其清除自由基活性达到92.3%。表明葛内生真菌可作为天然的高效抗氧化剂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9.
如何提高杨树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杨树造林技术措施1、造林地的选择。杨树属喜湿树种,不适合在坡地和丘陵上种植。河滩上的砂潮土须经深翻整地肥积灌溉才能满足丰产栽培的需要。潮竭土、褐土和潮棕壤的地下水位深,需要有灌溉条件才适用。土壤的有效士层应在1m以上。最佳的土壤质地为砂壤一轻砂壤,砂土机质含量最好1%~1.5%以上。我国多数杨树造林地有机质含量低于此标准,肥力较低,应该采取农林间作、迫肥和掩埋落叶等措施来弥补。  相似文献   
80.
采用播前种薯浸液消毒处理法,研究了8种化学药剂在旱地和水旱轮作地对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和疮痂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马铃薯早疫病旱地以500 g/L氟啶胺悬浮剂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较好,均高于80%,水旱轮作地以500 g/L氟啶胺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为60.3%;疮痂病旱地以500 g/L氟啶胺悬浮剂和75%百菌清水分散粒剂的防治效果较好,均高于80%,水旱轮作地以75%百菌清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均高于60%;种薯浸液消毒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差。与水旱轮作地相比,8种化学药剂在旱地对3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整体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