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26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42篇
  37篇
综合类   272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华南地区黄皮良种、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我国华南地区黄皮生产的主要栽培品种或株系,阐述了黄皮生产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包括加强种质资源、栽培技术、采后保鲜和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以及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品牌意识、延长采收时间、制订标准等.  相似文献   
632.
泰中6号在山东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鲜薯亩产量2 484.74 kg、薯干亩产量804.59 kg,分别比对照徐薯18增产21.97%和18.26%;2012年在青岛市生产试验鲜薯产量在3个试点均比对照增产,3试点平均鲜薯亩产量2 406.2 kg,比对照增产8.89%,平均薯干亩产量680.6 kg,比对照增产5.49%;泰中6号的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等都明显超过了北京553,适宜在排水良好的田块栽培。  相似文献   
633.
[目的]比较不同山楂原料制得的山楂果汁饮料的综合品质.[方法]以信宜山楂的鲜果、干片和干粉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萃取,通过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感官评价等方法对各原料制得的果汁饮料进行品质比较.[结果]试验表明,以山楂干片为原料研制的山楂汁饮料,不仅工艺简便,而且风味更加浓郁,采用二次浸提法萃取效果最佳,通过调节果汁酸甜比,可获得色、香、味俱佳的山楂汁饮料.[结论]研究可为山楂果汁饮料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34.
介绍了新西兰的水产养殖现状、养殖品种及养殖区域;并就在新西兰进行渔业养殖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申请材料作了较为详尽的说明,对了解国外水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35.
根据NCBI上已公布其他物种CHST11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蛋鸡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方法从其卵巢卵泡中扩增出CHST11的CDS全序列。结果表明:CHST11基因编码产物为不稳定的疏水蛋白,经过BLAST比对发现,和其他物种的CHST11序列相比,同源性高。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表明,CHST11蛋白不具有信号肽,在10~40位氨基酸处存在1个跨膜螺旋结构区,其序列预测显示存在13个O糖基化位点。CHST11基因可能参与卵巢肿瘤和卵巢癌的调控,同时也可能与卵泡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636.
以广西桑品种桑特优1号、桑特优2号、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为对象,研究不同品种桑种子受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时的成苗率、株高、叶片面积、脯氨酸含量、离子渗漏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等生长发育情况和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来综合评价4个品种桑苗的耐盐性能.结果发现,桑苗的成苗率、株高、叶片面积在NaCl胁迫后均呈下降趋势,桑沙培苗的POD和CAT活性随盐浓度的上升亦下降,而脯氨酸含量、离子渗漏率、MDA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在NaCl胁迫后都有所增加.根据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表明4个品种桑树耐盐高低顺序是:桂桑优12>桂桑优62>桑特优2号>桑特优1号.  相似文献   
637.
亚麻响应低钾胁迫转录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钾是亚麻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元素。本研究以钾高效利用亚麻品种Sofie为试验材料,在低钾处理12 h和96 h下,利用转录组测序及qRT-PCR进行低钾胁迫下差异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结果表明,低钾处理7 d的亚麻叶片边缘变黄,与对照相比,低钾处理植株矮化。筛选出对低钾响应强烈的3个钾运转蛋白基因LusKC1(Lus K channel 1)、LusSKOR(Lus STELAR K+outward rectifier)和LusHAK5(Lus high affinity K+transporter 5),低钾胁迫响应峰值时间为12 h和96 h;与对照相比,低钾处理12 h鉴定到差异表达基因1154个(508个上调,646个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代谢过程、细胞进程、单一生物过程、催化活性和结合功能五大类,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到能量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碳代谢、氨基酸代谢、萜类化合物代谢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通路。进而筛选出7个与钾直接相关基因(4个钾运输蛋白、2个钾通道蛋白及1个钠钾钙交换蛋白)、13个与激素相关基因以及6个与纤维素合成相关基因。7个与钾直接相关基因中,2个基因表达量上调1.75倍和2.64倍,5个基因表达量下调1.21~9.57倍。以上解析的差异基因初步揭示了亚麻低钾涉及的转录调控途径,可为亚麻耐低钾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38.
小鼠卵丘细胞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孤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牛生发泡(GV)期无卵丘细胞卵母细胞-裸卵(denuded oocytes,DOs)与小鼠卵丘细胞(mouse cumulus cells,mCCs)共培养,研究异种mCCs对牛DOs体外成熟和孤雌激活后发育的影响,进而探讨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的作用机制,为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率提高提供实验依据.牛卵母细胞分为COCs(cumulus-oocytes complexes)组、DOs+bCCs(bovine cumulus cells,bCCs)组、DOs+mCCs组和DOs组4个组合,体外成熟22~24h后,检测各组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MⅡ期卯母细胞中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利孤雌激活后的发育能力,以及卵母细胞内骨形态发生蛋白15( BMP15和生长分化因子9(GDF9)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 DOs+mCCs组和DOs+bCCs组卵母细胞核成熟率[(68.48±5.71)%,(71.00±4.27)%]显著低于COCs组(84.70±3.41)%(P<0.05),但均显著高丁DOs组(54.26±5.03)%(P<0.05); (2) DOs+mCCs组MⅡ卵母细胞GSH含量和孤雌激活囊胚率[(2.48±0.24) pmol/oocyte,(44.19±4.03)%]与DOs+bCCs组[(2.49±0.18)pmol/oocyte,(48.57±5.20)%]和DOs组[(2.40±0.17)pmol/oocyte,(43.47±7.34)%]之间没有差异,但分别显著低于COCs组[(9.67 ±0.18)pmol/oocyte,(59.93±6.13)%](P<0.05),各组孤雌激活卵裂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98.85±4.32)%,(92.11±2.00)%,(95.40±4.11)%,(93.18±3.19)%](P>0.05);(3)DOs+mCCs组、DOs+bCCs组和COCs组卵母细胞中BMP15和GDF9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性高于DOs组(P<0.05),其中,DOs+mCCs组和COCs组GDF9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Os+bCCs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mCCs能提高牛DOs的核成熟率及BMP15和GDF9 mRNA相对表达水平,但对牛DOs的细胞质成熟和MⅡ卵母细胞孤雌激活胚胎囊胚发育没有促进作用,说明卵丘细胞通过一些旁分泌因子促进卵母细胞核成熟,且这些因子的作用可能没有种属特异性.  相似文献   
639.
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开发了一款可识别鱼类的微信小程序。该小程序可通过拍照或上传图片来识别鱼类,并具有搜索、一句话提示、识别记录和分享等功能,界面生动,功能完整;在后端则开发了识别脚本调用、数据库读取和识别日志等模块。该软件可为渔业资源调查人员、鱼类知识爱好者及垂钓爱好者提供鱼类识别功能,也可为手机识别软件开发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4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 )是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的病原体。由于急性感染的高死亡率和亚临床感染严重的免疫抑制 ,IBDV对养禽业经济上有重大的影响[1- 2 ] 。IBDV共有两个血清型 ,即 1型和 2型 ,血清 1型对鸡有致病性 ,血清 2型分离自火鸡 ,对鸡无致病性。Rosenberger(1985 )首次从美国特拉华半岛肉鸡群分离到 4株IBDV变异株 ,1987年 ,荷兰、比利时爆发了与美国株不同的超强病毒 (vvIBDV)。而后 ,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国家相继分离到超强毒株。李树根 (1991)等首次在国内分离到血清亚型株 ,李德山 (1991)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