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5篇
  17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神木臭柏自然保护区臭柏(Sabina vulgaris Ant.)、草地等不同植物群落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9个典型样地采集土壤样本,在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计算各项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值,用修正内梅罗指数法对样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在不同样地、不同土层之间差异显著(P < 0.05);(2)各样地土壤物理性质均表现为无规律的变化;(3)各样地土壤养分垂直分布特征明显,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即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4)不同植被、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肥力水平不同,不同坡位的土壤肥力为丘间低地(肥力指数0.376)> 沙丘下部(肥力指数0.356)> 沙丘中部(肥力指数0.341),不同坡向的土壤肥力为迎风坡(肥力指数0.435)> 背风坡(肥力指数0.417);不同植被下的土壤肥力为草地(肥力指数0.417)> 臭柏(肥力指数0.376)> 沙地(肥力指数0.364)。研究表明研究区臭柏群落的土壤肥力总体处于中级水平。这一结果证明,植被恢复可以有效提高沙地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42.
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分亏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了解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林地土壤水分差异性及其生态水文效应,选择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水蚀风蚀交错区长城镇退耕还林后形成的典型人工林(小叶杨、山杏、山桃、柠条、河北杨和沙棘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分析0~300 cm土层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贮水量特征和土壤贮水亏缺程度。结果表明:在0~300 cm土层,6种林地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异特征,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6种林地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且变异系数在表土层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6种林地土壤水分活跃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沙棘林土壤水分活跃层最深(0~80 cm),其它林地相对较浅(20~40 cm);在0~100 cm土层,各林地土壤贮水量垂直变化趋势差异较大,且小叶杨、河北杨与沙棘林差异显著(P<0.05),沙棘各季节土壤贮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亏缺度存在差异,土壤水分亏缺度在季节上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43.
采用室温硅胶干燥法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源酸枣和沙棘种子进行超干和加速老化(50℃,30d)处理,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种子活力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含水量5.3%~2.4%酸枣种子,含水量5.3%~2.6%沙棘种子能维持较高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酶活性。老化处理后,当酸枣种子和沙棘种子含水量分别降到2.4%和3.4%时,种子的耐贮藏性增强。因此,酸枣种子和沙棘种子超干贮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描述了柠条上新发现的害虫——柠条长角象(Trigonorhinus sp.)的危害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45.
土壤前期含水量与降雨是坡面产流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研究基于超渗产流基本原理,通过引入土壤前期含水量与降雨2个指标,最终推导出基于土壤前期含水量-降雨耦合关系的坡面产流所需临界值公式。通过该公式结合土壤水分实测值对陕北黄土区吴起县典型植被群落干旱年、正常年和湿润年的产流临界降雨值进行模拟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陕北黄土坡面湿润年产流所需临界降雨量与干旱年和正常年存在显著差异,湿润年产流所需降雨量较少且油松湿润年理论产流值最低,仅需5. 60 mm;干旱年与正常年产流所需临界降雨量则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干旱年产流所需降雨量较大。2)不同植被类型产流所需最低降雨量不同,其中油松林地产流所需临界降雨量最小,即油松林地较易产流,沙棘纯林产流所需降雨量最大,即沙棘林地较难产流;且2种林地产流所需降雨量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前期含水量与降雨二者耦合关系及其与坡面产流临界阈值的研究,对该区域预防土壤侵蚀带来的危害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地带典型人工成林为研究对象,定位观测了林地树木蒸腾、土壤蒸发及土壤水分状况等,分析评价了土壤水分特征,提出了植被恢复初植密度及其动态调控方案。结果表明:测定的林分在植被生长季节内,丰水年土壤贮水量总体为盈余,100cm以上土层水分补充明显,100cm以下土层水分一般呈负增长;平水年的同期降水不能满足林地蒸散消耗;枯水年土壤水分明显亏缺。以多年平均降水量为标准,河北杨、小叶杨、山杏、山桃、柠条和沙棘6种林分稳定密度应分别为:196、332、332、872、757、1438株(丛)/hm^2,初植密度(以株数保存率65%核算)应分别为:302、511、511、1342、1165、2212株(丛)/hm^2。研究区植被恢复造林密度过大是造成土壤水分亏缺、植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发挥的重要因素。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合理确定林分密度能够实现植被生态功能持续发挥、群落稳定演替进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渭北黄土高原杜仲人工林生长量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永寿县7年生杜仲人工林的生长量进行了调查,用分层切割法和相对生长法测定了杜仲各器官(根、干、枝、叶、皮)的生物量,得出7年生杜仲人工林树高和基径分别为2.31~3.06m、1.90~3.06cm,年平均生长量树高、胸径分别为50.0cm和1.0cm,生物量为1872.11~4704.84kg/hm2。分析了不同土壤和经营技术对杜仲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集约栽培可以达到速生、丰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8.
油松种子超干贮藏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的保存方面,超干贮藏以其低廉的造价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特性及其耦合关系,建立干旱条件下沙棘叶片气孔导度模型。【方法】以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的气体交换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沙棘叶片的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的相关性,用Ball-berry和非直角双曲线光合模型描述了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间的关系。【结果】沙棘叶片Pn与Gs日变化相对应且均呈现同步不对称"双峰"波动,具有典型"午休"现象,首峰出现在上午9:00左右,次峰峰值小于首峰,出现在下午15:00以后;沙棘叶片Pn与Gs呈正偏相关关系,而与Ci呈负偏相关关系,且不同月份Ci与Pn的偏相关系数均高于Gs与Pn,但Gs与Ci的简单相关并不稳定,8月份未达显著水平;Pn与Gs、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简单相关分析表明,Pn与Gs、PAR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95 4,R2=0.990 2)。【结论】沙棘叶片衰老期间非气孔因素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联合Ball-berry气孔导度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光合模型建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叶片气孔导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0.
帕里松(Pinus quadrifolia)和灰松(Pinus sabiniana)分别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和下加利福尼亚北部以及内华达山脉的半干旱地区,常常形成松栎混交林,林分垂直结构层次明显,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具有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功能,而且可以提供良好的木材及林产品.积极引进优良外来树种,驯化利用丰富的乡土树种是加速林业生产和国土绿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良种壮苗的丰产栽培技术是造林成败的关键环节,本文详细阐述了从美国引进的优良帕里松、灰松种源栽植造林地选择、整地方法、造林密度、栽植方法、混交造林、抚育管理以及病虫鼠兔害防治等系列造林技术.而且选择当地乡土树种油松、侧柏、白皮松和叉枝圆柏等作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