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5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1.
在森林规划设计调查中,使用卫片为调查提供了科学的手段。可根据卫片的颜色、颜色的深浅、颜色的形状和颜色的纹理,进行地类及立地因子判读。  相似文献   
12.
迹地更新营造白桦、落叶松混交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落叶松、油松等大面积人工纯林结构简单,稳定性差,生态平衡能力脆弱,病虫害严重发生等诸多弊端,在人工纯林迹地更新中,营造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改善林分结构,创造生物多样性的森林植物群落环境,以发挥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森林抚育间伐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中人类作用于森林的主要措施。针对抚育间伐对森林地上环境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直接效应进行综述分析,并指出未来森林抚育间伐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森林实施分类经营管理;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转变间伐理念;森林抚育间伐进行长期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已有数据对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蚜虫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寄主植物种类等方面分析,研究该地区蚜虫物种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已知蚜虫6科28属52种,区系组成以广布种、古北种和古北+东洋种为主,寄主植物涉及27科,主要危害植物茎和叶。  相似文献   
15.
选择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范围内的山湾子、五道沟、龙头山、克勒沟和孟滦5个林场内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华北落叶松林分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对其生长的调查,找出适宜其生长的地形条件。结果显示:阴坡立地条件下胸径和树高都要高于阳坡;坡下位的胸径、树高好于坡中位,坡中位的要好于坡上位;坡度对林木的胸径影响不大,随着坡度的增加,树高增加,但是当坡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树高降低;而海拔因素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6.
燕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燕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和相对生长法对乔木生物量展开研究,以揭示华北落叶松乔木层生物量分配格局。结果显示:各器官中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树干枝条根系叶片树皮,12年生和34年生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为35.16%~37.95%和51.12%~53.40%;立地条件越好,林龄越大,生物量越大,林分越稳定,变异系数较小;本研究还得出,树冠上部叶片生物量较小,但由于BNR较小,BNI和FC较大,与树冠下部相比其光合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森林直径结构对开展森林经营活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新丰林场的15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利用Weibull分布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进行研究,并对Weibull分布结果进行卡方(x2)检验。结果表明:66.7%符合Weibull分布密度函数,反应了调查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不太合理,林分密度需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核桃树干液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热脉冲技术对核桃树干液流进行了测定,探讨了核桃液流的日变化、月变化规律和水分的供求关系。结果表明:核桃树干液流速率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呈单峰形曲线;典型晴天耗水大小顺序为8月>7月>5月>6月>9月>4月>10月,月总耗水大小顺序为5月>8月>6月>7月>9月>4月>10月;6~9月份降雨量与耗水量比>1,水分供大于求;4、5、10月份降雨量与耗水量比<1,水分供不应求,不利于土壤水分积累;大气温度、辐射强度与液流速率极显著正相关,相对湿度与液流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树移栽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树移栽因树形可选性强,生态景观建成速度快、效果好,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城乡绿化美化中的一股新潮。对大树移栽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措施以及组织管理进行了论述分析,提出了大树移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提高移栽成活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叶食叶害虫的无公害烟雾防治技术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兰林管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点是针叶食叶害虫。在近年森林食叶害虫防治工作中,林管局大力推行适合辖区林分特点的无公害烟雾防治技术。该技术在保证防治效果、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林分抗性、促进森林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全局近年来针叶食叶害虫无公害烟雾防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和防治效果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