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津春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灌根的方法研究了外源褪黑素(MT)对硝酸盐胁迫下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为MT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硝酸盐胁迫处理后,黄瓜幼苗叶片中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及活性均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硝酸盐胁迫3 d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胁迫6 d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在胁迫9 d时均达最高,之后又逐渐下降;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则持续降低。MT处理可有效抑制硝酸盐胁迫条件下黄瓜幼苗中  的产生速率及H2O2和MDA的积累,提高AsA和GSH含量及活性,增强SOD、POD、CAT、APX、MDHAR、DHAR、GR活性,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及干物质积累。这些结果说明,MT可减缓硝酸盐胁迫的危害,提高黄瓜幼苗对硝酸盐的耐性,且100 μmol · L-1 MT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2.
农业设施大棚空间密闭、高温高湿,人工植保喷药时会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F103单片机和无线遥控的智能化悬挂式自走喷药装置,该装置通过无线遥控控制自走装置的运行来实现农作物的精准施药。该装置具有便携安装、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喷药能力出色等特点,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药物对人体的伤害、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3.
针对传统灌区生态环境评价存在的指标固定和适应性较弱等不足,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评价中,提出基于主题服务的灌区生态环境动态评价模式。针对灌区生态环境问题确定评价主题,建立基于主题服务的灌区生态环境动态评价流程,构建评价指标库,对评价方法进行组件化。根据评价主题从灌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库中筛选合适的评价指标,通过对指标的优选建立针对特定评价主题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综合集成平台绘制评价主题知识图,搭建灌区生态环境动态评价系统。根据灌区生态环境评价主题的特征和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方法。从评价方法组件库中调用相应组件对不同主题下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实现对灌区生态环境的动态主题评价。以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首先,根据灌区调研情况和管理部门的关注点,结合专家意见,确定4类评价主题,包括:生态环境影响要素主题、资源利用水平主题、工程保障能力主题和可持续性主题。基于综合集成平台开展动态评价,结果发现:2009年和2014年灌区生态环境介于等级"良"和"一般"之间,且2014年相对于2009年灌区生态环境状况有所下降;1997年至2014年灌区资源利用水平逐年提高,各评价指标逐年向良性发展;2014年灌区工程保障能力为"一般",且偏向"良好";2014年灌区可持续性评价结果等级为"良"。结果表明:基于主题服务模式能快速、多角度实现对灌区生态环境的动态评价,结果更为可信,相比传统评价方法更有优势。引入信息化手段,在综合集成平台上实现基于主题服务的灌区生态环境动态评价,研究结果对促进灌区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和灌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发酵床垫料水分调控装置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分别对试验温度、充气停止时间、充气时间和空气流量4个试验因素进行了9组试验研究,以优化各个试验参数的设置,提高混合垫料的水分去除效率降低装置运行能耗.[结果]3种温度条件下混合垫料平均含水率降低分别为4.58%±2.91%,13.17%3.77%,10.8%±7.72%;试验温度为45℃,充气停止时间15 min,充气时间为7 min,充气量4 m3/min时垫料水分的去除效率较高,为垫料水分调控装置运行参数的最佳因子组合模式;各试验因素对垫料含水率的影响顺序为空气流量>温度>充气时间>充气停止时间;影响混合垫料水分去除效率的主要顺序为:温度>空气流量>充气时间>充气停止时间.[结论]发酵床垫料水分调控装置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后,可以提高混合垫料的水分去除效率,降低装置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25.
目前,我国生产酒精主要以薯干为原料,经微生物糖化发酵制成。据统计,1985年全国发酵酒精的产量已达到83万余吨。但酒精发酵产生的主要副产物——酒糟废液,至今还未得到合理的处理与应用。据测算,每生产一吨酒精约可排放20~25吨废糟液。这种废糟液,酸度高、残留有机物多、COD和BOD值极高,含有一定量的可供酵母生长的残糖、有机酸等营养物质。目前这些废液大多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酒精蒸馏废液的处理与利用已成当务之急。利用酒精蒸馏废糟液制取饲  相似文献   
26.
在室内没有污染源的情况下,室内污染物浓度主要取决于室外向室内的传输量.分析了室内外压差、缝隙尺寸和颗粒物粒径等因素对穿透因子的影响.建立了颗粒物在建筑围护结构缝隙中穿透因子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颗粒物通过光滑和粗糙表面缝隙的穿透因子.通过对比光滑表面模型与粗糙表面模型,并用实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缝隙材料的粗糙度对颗粒物的穿透因子有重要影响,能够增强粒径d〈0.5μm范围内颗粒物的穿透因子;当缝隙高度H〉1mm时,颗粒物的穿透因子在0.9以上,建筑围护结构对颗粒物向室内传输的拦截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27.
飞播造林作为扩大和改善森林植被的重要手段,以它独特的优势,在我国荒漠化治理、“三北”防护林、长江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十年来,随着大面积飞播造林的逐年开展,大片荒山荒沙得到了绿化治理,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飞播林基地,增加了后备资源,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8.
灌河地涵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灌河地涵为江苏省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穿灌河的建筑物,主涵管采用顶管施工技术。由于顶管两侧地质条件差,工作井和接收井平面尺寸大,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具体工程介绍了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的施工流程,重点阐述了降水井的布置方案、井深设计和结构;工作井和接收井在制作、下沉阶段的稳定验算;以及沉井下沉监测、封底、斜管段和井内回填土施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9.
小麦锈病在全国主要麦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根据发病部位和病斑形状分为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其危害特点是发展快、传播远,能在短时期内大面积流行,减产严重;锈病危害小麦并不局限于发病部位,如叶绿素被破坏,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只是局部的,其养分被剥夺和水分过多的丧失则是全株性的。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