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在经典木糖醇发酵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布朗运动模拟发酵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随机干扰因素,且考虑到发酵过程的迟滞性,从而构造了木糖醇发酵的随机延迟微分方程模型并证明了该模型全局正解的存在性、随机最终有界性和渐近性质。应用数值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山酢浆草根颈试管苗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栽培、保护野生种质的目的,本研究以山酢浆草的根颈为材料,进行了试管苗的培养和继代繁殖培养、试管苗根茎的扦插和移植研究,建立起根颈试管苗培养技术。结果表明:1/2MS+15 g/L蔗糖+0.4 mg/L ZT+0.4 mg/L IAA是试管苗培养和试管苗根茎继代繁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在温室苗床上试管苗根茎扦插成活率为96%,繁殖速度提高了2.9倍;试管苗移植成活率为98.8%,移植成活的试管苗保持了野生山酢浆草的所有植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木材改性实现人工林低密度软质木材的提质增效,高效利用人工林资源,对我国木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木材硅化改性可以有效提高木材性能,但改性材性较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文中分别从木材硅化改性剂种类、改性方法、改性机理和改性材性能等方面综述了木材硅化改性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目前木材硅化改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基于有机-无机杂化研制多效一体化木材硅化改性剂,改进工艺,提升性能,降低成本,从而推动硅化木的开发和利用;开展木材仿生硅化改性研究,促进组分界面结构性连接,全面提升木材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醉西施在观赏栽培中植株较高、花朵较少的问题,以具有生长点的嫩茎为材料,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对试管苗进行了在培养基中加入ZT 0.8 mg?L‐1和向已经栽培3年的试管苗上喷洒ZT 1.0 mg?L‐1两种不同处理对醉西施试管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2MS+蔗糖10 g?L‐1+IAA 0.2 mg?L‐1是嫩茎段生根培养和试管苗茎段生根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MS+蔗糖10 g?L‐1+IAA 0.2 mg?L‐1+ZT 0.4 mg?L‐1是培养植株较矮、花朵多的醉西施试管苗的较理想培养基;向生长旺盛的试管苗喷洒ZT1.0 mg?L‐1会使试管苗出现植株较矮、花朵多的性状;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8%以上,移植成活率为100%;移植的试管苗形成了植株矮小、花朵数多、观赏效果好的性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改性材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元素成分等变化,探讨三聚氰胺–尿素–葡萄糖(MUG)生物质树脂复合改性剂对杨木的改性作用机理,旨在为MUG复合改性剂的应用提供依据,促进木材的绿色改性。  方法  通过将有机硅烷等疏水基团,引入MUG生物质树脂与硅酸钠的复配溶液中,制备硅烷杂化MUG树脂/硅酸钠复合改性剂(GST),对杨木进行真空加压浸渍处理,测试改性杨木的物理力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改性材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元素成分和结晶度,利用微型量热仪(MCC)测试其燃烧性能和热解特性。  结果  SEM-EDX分析表明:GST改性剂渗透性好,能有效渗入木材细胞腔和细胞壁中;改性材的C、O、Si元素无规分布于木材细胞腔、细胞壁、细胞间隙等处,导管沉积最为明显;改性剂对木材孔隙的填充以及对纤维素非结晶区的充胀,有效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FTIR分析表明:GST改性材中半纤维素等多糖与改性剂发生了交联反应,减少了C=O、—OH等吸水性基团。XPS分析表明:GST改性材的C1最多,C3最少,木材的多糖类物质、木质素醇羟基、酚羟基以及羰基等活性基团与改性剂发生反应,减少了羰基等活性基团,增加了C—H、C—C结构含量。XRD分析表明:GST改性材衍射峰无明显变化,相对结晶度增大,说明改性剂进入纤维素非结晶区使其分子排列更加有序。MCC分析表明:GST改性材的热释放能力、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分别下降了65.7%、66.2%和6.2%,800 ℃残炭率提高了122.6%,热释放强度大大降低,火灾危险性减小。  结论  GST复合改性剂可有效渗入杨木内部,与木材中半纤维素等多糖发生交联反应,减少糖基等活性基团,使非结晶区排列更为有序,从而提升改性杨木的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EDEM的双腔式棉花精量排种器排种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腔式棉花排种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离散元仿真分析软件EDEM对排种器的工作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对取种器取种性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为V型槽角度、进种口直径和后腔上部长度,利用虚拟仿真试验确定最优的取种器结构尺寸参数组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结构参数为:取种器前腔长度11 mm、前腔宽度10.5mm、前腔高度15m...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双碳”进程加快和能源转型深化,大量新能源并网接入会对农村低压配网结构的稳定性发起新一轮的挑战,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也会给农村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压力。低压配网拓扑监测与分析是配电网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的实时监测分析能够提高配网运行的稳定性。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须要动态跟踪识别低压配电网的拓扑状态等,为设备管理等工作提供基础数字支撑。基于此,通过研究低压配电网拓扑监测及参数辨识关键技术,实现低压配电网精确建模;研究新型低压配电网拓扑分析算法,实现低压配电网拓扑变化自动识别;研制物理层设备样机,完成示范系统开发,实现包含物理层设备及服务器系统的低压配电网拓扑动态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8.
将硅石溶液经有机硅烷杂化后浸渍人工林杨木,再对其进行热处理,测试分析改性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化学结构及形貌特征,探讨木材联合改性机理。结果表明:1)复合硅石溶液改性使杨木的密度、强度和阻燃性均显著提高,但尺寸稳定性欠佳,热处理可明显增强其尺寸稳定性和阻燃性;2)改性剂填充固化于木材细胞腔,甚至渗入细胞壁中,可起到有效的增强作用;3)热处理可促进改性剂与木材组分发生稳固的Si—O—Si化学结合;4)联合改性材中Si原子配位数增多,缩聚固化程度更高,稳定性增强。复合硅石溶液/热处理联合改性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绿色木材改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