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西部地区发展燕麦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彦明  任生兰  边芳 《杂粮作物》2008,28(5):334-335
简要介绍了燕麦起源及营养价值;国内外发展状况及我国西部地区种植推广范围和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西部地区燕麦产业的思路:通过引种筛选和自育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选育出各种燕麦专用型品种,按照不同生态区域类型的自然条件和特点,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加工龙头企业;通过种植各种专用型燕麦品种达到退耕还草、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通过发展养殖业、产品加工业,增加农民收入,促使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方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荞麦产品加工现状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和养生越发关注,荞麦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小宗杂粮,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市场上已有荞麦面粉、荞麦米、荞麦挂面等荞麦制品,但产品的种类不够丰富,且没有充分发挥出荞麦药食同源的保健作用。本文介绍了荞麦的营养价值,并在分析荞麦产品加工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荞麦产品加工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对荞麦加工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12个裸燕麦品种(系)在定西半干旱区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8—2019年,对引进的10个裸燕麦品种(系)和自育的2个裸燕麦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折合产量以晋燕17号最高,为2 500.0 kg/hm~2,较定莜10号(CK)增产26.14%; 201229-1居第2位,平均折合产量为2 445.9 kg/hm~2,较定莜10号(CK)增产23.40%;坝莜18号居第3位,平均折合产量为2 351.4 kg/hm~2,较定莜10号(CK)增产18.64%;魏都莜5号、晋燕18号、白燕18号平均折合产量较高,分别较定莜10号(CK)增产18.18%、16.59%、14.31%。综合比较,晋燕17号、201229-1、坝莜18号、魏都莜5号、晋燕18号、白燕18号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产量高,适宜在定西及周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苦荞品系定苦荞2号是从镇巴苦荞中系统选育而成.在2016—2018年多点区域试验中,定苦荞2号3 a 15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693.40 kg/hm2,比对照品种川荞1号增产10.57%.该品系中早熟,生育期97 d.株高121.7 cm,主茎分枝6.1个,主茎节数16.3节,株型紧凑.籽粒长锥形、灰黑色,单株粒重...  相似文献   
15.
倒伏是影响燕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筛选与燕麦抗倒伏性密切相关的形态性状并构建评价体系,是开展燕麦抗倒种质鉴定与创新利用的重要基础。通过比较20份不同基因型燕麦根系、茎秆和穗部18个形态性状间的差异性,结合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筛选与抗倒伏性密切相关的形态指标,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构建燕麦抗倒伏评价形态指标体系,为燕麦抗倒伏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不同基因型燕麦材料在同一性状间表现出较大差异,且形态性状在基因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基因型材料的根、茎和穗部形态性状在两个试验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际倒伏率变异系数平均达81.17%,遗传变异比较丰富,重心高度变异系数最小,仅为7.91%,同一基因型材料的根系、茎秆、穗部性状在两个试验点间存在较大差异,各形态性状的基因型与试验环境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茎秆强度、重心高度和基部节间茎长及根体积同燕麦抗倒伏性关系密切,是影响燕麦抗倒伏性的关键指标。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能代表11个形态性状85.082%信息量的关键因子,依据根体积、茎秆基部第1、2节长度、茎秆机械强度及穗鲜重,小...  相似文献   
16.
在吉林西部地区保护地生产甜瓜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后墙日光温室生产、大拱棚日光温室生产和小拱棚保护地生产。这三种栽培模式除设施配置要求不同以外,在生产中技术上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这里侧重介绍大拱棚温室的生产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7.
旱地莜麦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8.
64份苦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hannon-Wienerˊs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F值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干旱地区64份苦荞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株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630,主茎粗的变异系数最高,为30.6%;主成分分析将苦荞种质的11个农艺性状降维为累计贡献率达87.580%的6个主成分;综合得分F值与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苦荞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根据综合得分F值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7份具有不同育种目标选择潜力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19.
旱地莜麦新品种定莜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莜麦新品种定莜8号为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以裸燕麦8626-2作母本,皮燕麦新西兰作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06—2008年甘肃省联合区域试验中,3 a 15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256.00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莜4号增产23.9%,居6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生育期106~117 d,株高11...  相似文献   
20.
优质抗病饲用燕麦新品种定燕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燕2号以裸燕麦品7号为母本、皮燕麦定引1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有性杂交和系谱选育法培育而成。在2012—2014年的多点试验中,3 a 16点(次)籽粒平均折合产量3 381.00 kg/hm2,较对照品种定引1号增产5.5%,鲜草平均产量49 975.50 kg/hm2,较对照品种定引1号增产8.4%。定燕2号生育期115 d,株高128 cm,穗长24 cm,主穗铃数44.51个,单株粒数82.88粒,单株粒重2.16 g,千粒重27.07 g,容重425 g/L,经济性状优良。籽粒淡黄色,纺锤型,含粗蛋白(干基)181.8 g/kg、粗脂肪(干基)46.6 g/kg、粗灰分(干基)40.2 g/kg、赖氨酸(干基)4.3g/kg、亚油酸(干基)43.71 g/kg。抗旱、抗红叶病、丰产稳产性好,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甘南、青海和内蒙古等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