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7篇
  23篇
综合类   56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2.
63.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鸡粪高温堆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好氧堆肥的方式,研究添加三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对鸡粪高温腐熟效果的影响,探索有益微生物菌剂在畜禽废弃物高温堆肥中的作用。分析了堆肥不同时期各处理的堆温、pH值、种子发芽指数、水溶性铵态氮、水溶性有机氮、全氮、有机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添加玉米秸秆调节物料碳氮比(25/1)的情况下,添加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微生物菌剂可以迅速降低物料对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使发芽指数在21 d内达到80%以上,较对照提高45.52%;对水溶性铵态氮的转化和水溶性有机氮的形成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腐熟堆肥的氮素保持提高25.46%;明显提高堆肥初期发酵温度,使堆体在第2 d达到高温阶段,并持续7 d以上,最高温度比对照高4.8℃,满足堆肥无害化卫生要求,大大缩短堆腐周期。综合多项指标分析,接种菌剂M2对促进有机碳的分解、有机氮的形成和提高腐熟效率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64.
摘要:采用"3414"法进行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自行堆制微生物有机肥与不同配比化肥配合施用对小油菜产量、硝酸盐、其他营养元素含量及土壤中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有机肥和化肥按适当比例配合施用可以显著降低小油菜硝酸盐含量,尤其以N∶P∶K=1∶1∶2时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最低,为1 623.14mg/kg,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实现蔬菜优质安全的目标;当N∶P∶K=2∶2∶1时土壤硝态氮含量最低,为2.00mg/kg。微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配合施用可以有效降低小油菜硝酸盐含量并且很好地调节土壤硝态氮含量,提高小油菜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65.
<正>前言我国作为第一大农业国,种植业的良好发展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包括小麦、水稻、玉米等几大农作物,其中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当今社会,人们为了健康的饮食方式以及对于口感的更高要求,糯玉米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饮食中。然而糯玉米的病虫害问题则是影响我国糯玉米产量的一大关键因素。本文针对糯玉米的病虫害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糯玉米病虫害问题制定了  相似文献   
66.
河北省土壤肥料科学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C].杭州1990.7.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11]谢建治,刘树庆,刘玉柱,等.保定市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及其评价[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1).[12]赵同科,曹云者.跨世纪科技青年的责任与使命[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39-42.[13]张福锁主编.环境胁迫与植物育种[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相似文献   
67.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和平流层臭氧空洞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土壤碳库作为地表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碳库之一,是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的重要释放源,也是重要的吸收汇。因此,寻找农田土壤系统碳管理的有效方法已经成为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科学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已将固碳农业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导向,应用颗粒分组13CNMR或CPMAS-NMR技术对土壤碳固定的机制研究指出微团聚体与矿物-粘粒复合体的相互作用是土壤有机碳稳定存在的主要方式,揭示了土壤有机碳的腐殖质转化及其与土壤矿物、金属氧化物结合的微观水平,且从土壤物理结构、化学组成和生物学特性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土壤有机碳的固定机理及其稳定机制。长期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所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及垂直分布的变化是造成土壤碳库损失的主要原因,为了增加农业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管理措施应该从增加有机碳输入量和减少有机碳矿化两方面着手,加强对农业土壤固碳潜力和土壤碳库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多角度研究。  相似文献   
68.
丝瓜伤流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7~2009年,连续3 a采集丝瓜伤流液,测定了丝瓜的伤流量。结果表明:剪断丝瓜茎能采集相当数量的伤流液,无棱丝瓜单株伤流量最高值为1 719 mL,有棱丝瓜单株伤流量最高值为3 666 mL。丝瓜伤流液量不仅与植株生长健壮程度有关,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溶解性有机物(DOM)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极为活跃的有机组分,是土壤圈层与相关圈层(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等)发生物质交换的重要形式。它不但是土壤微生物最重要的能量与物质来源,影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而且对土壤营养元素(如C,N,P)和污染物的化学活性与生物活性也有直接影响。因此,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消长动态已成为当前农业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焦点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指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有机质性质对DOM释放的影响。(2)有机质对DOM数量和质量的影响(3)生物和物理化学因素对土壤中DOM吸附和解吸的影响(4)DOC、DON和DOP迁移转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70.
基于19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标准样地的95株解析木,利用枝解析的数据计算每株解析木的有效冠高以及有效冠表面积,建立有效冠高和有效冠表面积的单木预估模型。再利用5块复测样地的数据,将有效冠表面积作为竞争因子,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落叶松人工林胸高断面积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生长模型,同时与未引入有效冠表面积的生长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引入有效冠表面积以后,单木生长模型的调整相关指数和精度都有所提高,说明有效冠表面积对于单木的生长具有一定影响,将其作为单木竞争指标可以提高单木模型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