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更好的对中国柽柳种质进行保存,以中国柽柳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研究。结果表明:采取75%酒精浸泡30秒、2%次氯酸钠浸泡3-5分钟和升汞浸泡5分钟为最适宜的灭菌方案。MS+蔗糖20g/L+琼脂6.5g/L为中国柽柳最适初代培养基,MS+蔗糖30g/L+琼脂7g/L+6-BA0.5mg/L+NAA0.1mg/L为其最适增殖培养基,1/2MS培养基为最适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大果沙棘产业化开发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山东省大果沙棘发展现状,论述了进行了大果沙棘产业化开发的迫切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开展产业化开发的关键环节及技术对策,为大果沙棘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四倍体刺槐转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onn)介导法,将山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转入四倍体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结果表明,以愈伤组织作为外植体、液体分化培养基(MS+6-BA 2.0 mg·L-1+IBA 0.2 mg·L-1)活化农杆菌、转化培养基中2 0 mg·L-1乙酰丁香酮、菌液浓度OD600值0.3-0.7、预培养1~2d、浸染4~8 min、共培养4~8 d、延迟1 5 d选择的条件下,4 00 mg·L-1头孢霉素可有效  相似文献   
14.
绒毛白蜡不同无性系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个绒毛白蜡无性系4a生苗木为试材,进行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2个绒毛白蜡无性系间光合特性差异较大,其中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光合指标间的相关性也存在差异。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的正相关性较强,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的遗传和环境具备正相关性;水分利用效率与净光合速率存在一定正相关性,与蒸腾速率呈一定负相关性;细胞间隙CO2浓度与气孔导度存在正相关性,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一定负相关。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指标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负相关。光合指标作为绒毛白蜡无性系良种早期选育指标是否适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白蜡优良无性系的抗逆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不同白蜡品种在盐渍生境中的生长响应,以6个优良白蜡无性系新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其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抗逆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提取出的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0.85%,表明5个观测指标的全部信息可由这2个公因子反映90%以上。通过权重值计算得出,6个白蜡优良无性系品种的综合得分均大于‘绒1号’,表现出较好的抗逆能力。其中,以‘鲁蜡2号’的分值最高,其次为‘鲁蜡3号’。总之,6个白蜡新品种的抗逆能力均高于对照‘绒1号’白蜡,其中以‘鲁蜡2号’表现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加引"组培苗茎段培养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为辐射诱变材料,研究了用γ射线(60Co)辐射诱变并在含盐培养基上定向筛选耐盐变异体的方法。试验比较了茎段、叶片和叶柄等不同器官材料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效果,发现以茎段的胚性愈伤诱导率最高,达到100%;愈伤分化培养48 h后开始有胚性细胞分化,72~96 h有大量胚性细胞形成,是进行γ射线辐射处理的最佳时期;通过不同辐射处理剂量比较分析发现30 Gy较接近半致死剂量;经过辐射后的胚性愈伤分别在附加NaCl 0.4%、0.8%、0.5%的培养基上进行分化、继代、生根培养来定向筛选耐盐变异体。本试验通过诱变筛选得到生根试管苗460株,通过在含盐量0.4%~0.5%的人工盐池里进一步筛选获得1个既耐盐又速生的优系——"耐盐碱光兆1号杨"。其植株水平的试管内耐盐性检测的结果表明,耐盐碱光兆1号杨比亲本的耐盐性明显提高;在山东盐碱地上立地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含盐量的盐碱地上其速生性超过了中天杨和107杨两个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7.
以黄河三角洲30年生人工刺槐纯林和混交林为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翌年2月对其林内空气负离子和相关气象因子进行了同步观测,以了解人工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空气负离子(NAI)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空气离子评议系数(CI)表明,夏季(1.04)空气质量最佳,秋春(0.92、0.70)次之,冬季(0.64)最低;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1∶00和16∶00左右,12∶00-14∶00左右出现谷值。不同模式人工林年均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离子评议系数大小依次为刺槐+白蜡混交林(RF)刺槐+榆树混交林(RU)刺槐+臭椿混交林(RA)刺槐纯林(R),其NAI浓度和CI值分别为705个/cm~3、656个/cm~3、623个/cm~3、585个/cm~3和0.93、0.84、0.78、0.75。对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林分因子和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空气负离子浓度与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树高和枝下高呈负相关;与林内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林内湿度、风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绒毛木+岑原产北美洲,1911年引种到济南,1954年传到天津,现已分布到整个黄河、长江中、下游流域,北到辽宁,南到浙江,西到甘肃,在天津及山东滨州被选为市树,大量栽培。天津由于在育苗过程中间苗,现在雌株偏少。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耐盐性、变异类型及优树选择、无性繁殖技术及造林、营林技术、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了较全面的综述,并提出今后应着重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咸水灌溉对9种绿化树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盐碱地区咸水灌溉对造林的影响,以便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造林绿化水平,笔者采用咸水直灌和轮灌2种技术,用不同矿化度咸水(0、2、5、8、12、15 g/L)对9种造林绿化树种进行灌溉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各树种的表型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影响树种生长的情况下,绒毛白蜡、刺槐和紫穗槐造林绿化可用12 g/L咸水轮灌,盐柳和竹柳可用8 g/L咸水轮灌,中国白蜡、小叶白蜡、杜梨和沙枣可用5 g/L咸水轮灌。根据各树种成活情况初步确定:盐柳、竹柳和中国白蜡不适宜咸水直灌,其他6种树种适宜咸水直灌,耐受能力依次为:沙枣(15 g/L)>杜梨(12 g/L)>绒毛白蜡(8 g/L)>紫穗槐、小叶白蜡、刺槐(5 g/L)。  相似文献   
20.
在山东省盐碱地造林试验站的12年生白蜡人工林内(山东黄河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定位观测样地),设有25 m综合梯度观测塔(包含森林小气候观测系统),在高度1.5、3.5、11.0、13.0 m处分别设置4层气象传感器(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传感器),在高度3.5、11.0 m处设有两层四分量辐射传感器。于2015年3月—2016年2月,每个月份选择3个晴天代表日,按照数据采集频率为10 min的间隔24 h不间断采集数据,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白蜡人工林小气候特征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一年中,冠层内太阳辐射始终低于冠层上,冠层内年均太阳辐射可降低84.91%;林冠层在4月份表现出一定的保温作用,7月份表现出一定的负作用;一年中,观测塔高度3.5 m处的湿度基本高于观测塔高度11.0、13.0 m处的湿度,且4个月(4、7、10月份和次年1月份)的日变化特征显示林冠层夜间增湿作用明显;不同高度的风速,从大到小依次为13.0 m高处、11.0 m高处、1.5 m高处、3.5 m高处,林冠层年均可降低风速73.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