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24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负载量与金红苹果树生长结果、叶片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金苹果树(GM256中间砧)不同负载量的研究表明:随着负载量增加,产量提高,新梢生长量、干径、冠积的增长量、增长率降低,花芽减少,根系还原力下降,果实品质下降。各类枝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发育枝叶片的玉米素(Z)、赤酶素(GA3)和生长素(IAA)含量下降,脱落酸(ABA)含量增加,Z/ABA、GA3/ABA和IAA/ABA的比值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企业对发酵人才的需求,本着以培养优秀发酵工程师的理念为导向,对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经过4年的摸索,在加强校企人才互动,提高理论教学的实用性;以工程的理念设计试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基地建设,努力拓宽学生专业视野等方面做了初步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生长素对果实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生长素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ARF)和生长素/吲哚乙酸蛋白(auxin/indoleacetic acids protein,Aux/IAA)是生长素信号转导系统中的两个关键因子,在转录水平上对生长素参与的生理活动进行调控。为探索生长素调控桃果实发育的机制,选取ARF家族的1 个基因PpARF1,Aux/IAA 家族的5 个基因PpIAA3、PpIAA9、PpIAA17、PpIAA26 和PpIAA29,克隆其全长cDNA 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它们在桃果实不同发育时期中果皮和种子的表达进行qRT-PCR 检测。序列分析表明:这6 个基因的编码区全长分别为2 037、594、1 194、618、384 和723 bp,分别编码678、197、397、205、127 和240 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桃PpARF1 蛋白序列和草莓的FvARF1(XP_004300014.1)同源性最高,达到90.56%,PpIAA 家族的5 个蛋白同源性很低,只有23.77%;荧光定量PCR 结果显示,在花后52 d(果实发育硬核期),PpIAA3 和PpIAA17 在中果皮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pIAA26、PpIAA29 和PpARF1 在种子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预示生长素可能在桃果实发育硬核期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果桑侧芽生长点组织快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桑(Morus spp)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目前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选树种。桑苗可通过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笔者以果桑侧芽生长点为材料,研究各种消毒条件、不同浓度的培养基和不同褐化抑制剂对其组织快繁的影响。实验结果得到了生长茁壮的愈伤组织,并诱导生根。主要结果如下:果桑生长点先用75%酒精消毒30秒,再用加入少量吐温-80的0.1%HgCl2消毒8分钟,在MS+6-BA 2mg/L + IAA 0.5mg/L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率可达80%。在生根培养基MS+IAA0.1mg/L + 6–BA 0.5mg/L上,生根率可达70%。如果直接进行不定芽诱导,在MS +IAA 0.2mg/L + 6–BA 3.0mg/L的培养基上,每个茎段平均可以产生3个不定芽。抗坏血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愈伤组织的褐化现象。但是在整个果桑组织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黄淮海平原是中国重要农区,农业生产在中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中,苜蓿已经全面引入该区农业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该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及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是全国的16%和18%,水资源严重不足问题在该区将长期存在。筛选适应该区旱作条件下的苜蓿新品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进国内外10个苜蓿品种,完全旱作条件下开展3年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旱作条件下产量较高的苜蓿品种分别是RS、中苜一号、BG-1和R-1,3年干草平均产量分别为6761.4kg/hm2、5991.8kg/hm2、6103.6kg/hm2和5980.2kg/hm2,分别比对照敖汉苜蓿增产55.5%、37.8%、40.3%和37.5%。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金红苹果树(CM256中间砧)不同负载量的发育枝(F)、无果短枝(W)、有果短枝(Y)叶片的光合产物——可溶性糖和淀粉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负载量的增大,发育枝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稍有升高,短枝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各类枝叶片的淀粉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葡萄叶片饲喂的~(14)C-水杨酸对高温胁迫的应激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具 8片功能叶的葡萄幼苗 ,摘除第 1、2、8片叶 ,在中部第 5片叶 (L 5 )上饲喂14 C SA ,分别对L 5对侧上方叶 (L 4 )和下方叶 (L 6 )进行 4 0± 0 .5℃高温处理。结果发现 ,高温处理增加了饲喂叶14 C SA的向外运转量 ,改变了14 C SA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高温处理L 4或L 6叶后 ,处理叶片中的14 C SA积累量至少为对照的 3倍以上 ,植株其余叶片 (L 3或L 7)中的14 C SA积累量则低于对照 ;14 C SA向茎段的分配量与高温处理叶的位置相关。另外 ,高温改变了14 C SA向饲喂叶上侧和下侧的分配比例 ,最终均表现为向高温处理部位一侧的运输量增加。直接用仪器测得的14 C比放射强度至少有 70 %以上是14 C SA ,表明SA在运转中的代谢不多。  相似文献   
18.
桃果实内果皮木质素沉积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桃果实内果皮的发育机理及裂核果形成的可能原因,本试验以‘露王仙’桃果实为试材,利用木质素特定显色反应,研究木质素在桃果实内果皮中的沉积过程以及裂核果木质素沉积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后39d起,桃果实内果皮由种尖开始有木质素沉积,然后从里向外逐渐木质化,花后60d木质化过程完成。裂核果的内果皮没有完全木质化,核开裂部位形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9.
桃果实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P1是一种能够快速响应生长素信号的结合蛋白,参与细胞伸长、质膜极化、网格蛋白内吞及果实发育等生理过程。以‘24号’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PpABP1在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以及外施NAA对桃果实PpABP1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pABP1在桃果实中果皮和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花后52dPpABP1表达量均达到最大值;外施NAA对桃果实发育过程中PpABP1表达量的影响与发育时期相关,在桃果实硬核期,外施NAA会降低PpABP1在中果皮的表达。本试验初步证实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存在由ABP1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PpABP1在桃果实中的表达存在发育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优质生防芽孢杆菌资源,开展生防应用研究.【方法】从高产桃园土壤中分离、筛选具有生防作用的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16Sr DNA和生理生化鉴定.分别利用鲜桃果实、桃树叶片和枝条进行抑制实验,结合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获得桃褐腐拮抗细菌菌株BG23,抑菌率为73.68%.经鉴定菌株BG23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tequilensis).以1×109CFU/m LBG23菌悬液处理桃果实、叶片和枝条,对桃褐腐病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74.48%、83.33%和60%.受抑制的桃褐腐病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菌丝顶端膨大,孢子边缘干瘪;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菌丝表面粗糙,有碎屑产生,孢子表面粗糙且干瘪皱缩;通过透射电镜发现细胞壁降解,细胞器消失,液泡变形.【结论】本试验获得优质桃褐腐病生防菌株,离体试验显示具有良好抑制效果,具有进一步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