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0篇
  7篇
综合类   3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6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7 毫秒
61.
刘文辉  刘勇  马祥  魏小星 《草地学报》2018,26(5):1150-1158
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16(45)],研究了燕麦品种、施肥和箭筈豌豆混播对燕麦人工草地生物碳储量影响的研究,为燕麦人工草地生态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品种、施肥和混播均显著影响燕麦草地生物碳储量,品种主要影响燕麦茎、穗和根生物碳储量,施肥主要影响燕麦叶生物碳和箭筈豌豆根生物碳储量;混播主要影响箭筈豌豆茎、叶生物碳储量。燕麦人工草地总碳储量为1 707.70~2 470.15 kg·hm-2,其中利用青海甜燕麦和采用尿素+磷酸二铵+有机肥施肥处理,箭筈豌豆混播75 kg·hm-2或60 kg·hm-2时建植燕麦人工草地地上、地下总生物碳储量均表现较高,其地上总生物碳储量分别为2 204.7 kg·hm-2,2 136.4 kg·hm-2和2 008.0 kg·hm-2,地下总生物碳储量分别为265.4 kg·hm-2,247.4 kg·hm-2和250.3 kg·hm-2。各器官碳储量及群落总生物碳储量均随生育期的推进显著增加,在乳熟期达到最大。燕麦和箭筈豌豆地上总生物碳储量分别在燕麦抽穗期—开花期和开花—乳熟期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62.
采用品种(青燕1号、青海444、青海甜燕麦、林纳)、施肥水平(不施肥、尿素+磷酸二铵、尿素+磷酸二铵+有机肥、有机肥)和混播水平(0 kg/hm~2、45 kg/hm~2、60 kg/hm~2、75 kg/hm~2)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3个因素影响下燕麦人工草地生物量季节动态。结果表明:3个因素显著影响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人工草地各器官的生物量。品种在整个生育期影响燕麦茎和穗生物量的积累,并对燕麦生长前期地下和生长后期地上生物量的积累有影响;施肥水平在整个生育期影响叶生物量的积累,并对燕麦生长前期地上和后期地下生物量的积累有影响;混播水平在整个生育期主要影响箭筈豌豆地上生物量、茎和叶生物量的积累。燕麦和地上总生物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在抽穗—开花期,箭筈豌豆地上生物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在开花—乳熟期。燕麦茎在整个生育期生物量持续显著增加,而叶和穗生物量增加较平缓;箭筈豌豆茎和叶生物量在生长前期(燕麦开花期前)增长比较平缓,而开花—乳熟期增长迅速。地下生物量显著增加到开花期后基本趋于稳定。3个因素影响下,燕麦人工草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以青海甜燕麦、尿素+磷酸二铵+有机肥施肥处理、75 kg/hm~2混播水平下最高,平均分别为697.71,662.27、630.54 g/m~2和82.27,82.08和81.25 g/m~2。  相似文献   
63.
PEG对老芒麦种质材料萌发期抗旱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老芒麦种质材料萌发期的抗旱性,选取10份来自不同地区的老芒麦种质材料在0%、5%、10%、15%和20%的PEG胁迫下,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幼苗长度进行综合测定评价。10份材料抗旱性可分为3类:相对抗旱老芒麦,分别来自新疆伊犁昭苏阿合牙子(E01);中等抗旱材料,新疆(E03)、新疆乌鲁木齐(E04)、山西台怀镇清水沟(E08)、青海同德(E09)和青海刚察(E10);北京百花山(E02)、甘肃碌曲玛艾(E05)、青海刚察(E06)和北京雾灵山(E07)的抗旱相对易感。老芒麦作为优良的牧草,研究其在PEG胁迫下时的萌发特性的变化,对其优良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采用徐水气象站1960—2009年50年观测到的冰雹灾害记录和民政、农业等部门提供的其他有关徐水县冰雹灾害的资料数据,结合实际调查,对徐水县冰雹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冰雹易出现的季节、月份、时段以及冰雹灾害主要路径,调整经济作物收获期和种植结构、适时开展针对性人工防雹可以有效减少冰雹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灾害。  相似文献   
65.
玉米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玉米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增产效应,提高清水县地膜玉米覆盖栽培水平,通过对玉米不同栽培模式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的试验研究,确定了适宜清水县种植的新模式,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紫山药属薯蓣科,人称"紫人参",其品质好,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在海拔1900m的高山生长良好。浙江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属多山丘陵地区,境内以丘陵山区为主,土壤肥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非常有利于紫山药的种植。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美味、营养的无公害蔬菜越来  相似文献   
67.
植物塘人工湿地系统对灌溉水Cd的生态拦截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拦截灌溉水Cd,设计实施了水平潜流与表面流两种工艺组合的植物塘人工湿地系统,在水稻生育期净化处理灌溉水,结合田间水稻种植小区试验,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逐月采集水样,同时多次采集水稻和土壤样品,监测分析样品Cd含量,探讨人工湿地系统对灌溉水中Cd的净化效率及对米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两年监测,人工湿地系统进水Cd浓度范围为0.034~0.644μg/L,平均浓度为0.232μg/L,经过植物塘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出水Cd浓度范围为0.001~0.189μg/L,平均浓度为0.059μg/L。一级、二级和三级人工湿地系统对灌溉水中Cd的去除率分别为50.21%、14.06%和7.81%,人工湿地系统总去除率达72.06%;与未净化灌溉水相比,经人工湿地系统净化处理后灌溉的水稻糙米Cd含量下降了10.50%~24.51%。研究表明,植物塘人工湿地系统能有效拦截去除灌溉水中的Cd,减少该途径对稻田土壤Cd输入通量,并降低糙米中Cd累积量。本结果可为典型稻田重金属污染灌溉水的净化及湿地植物的选择、减少稻田重金属输入和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8.
以5龄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anceps Gaud.cv.Qinghai)为研究对象,在开花期进行不同梯度磷添加试验,探讨施磷对其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开花期施磷,增加了穗干物质转运和穗部生物量,进而提高青海扁茎早熟禾种子产量(3%~28%).施磷量在60kg/hm2(P2)时,种...  相似文献   
69.
刘文辉 《中国畜牧杂志》1991,27(3):16-17,20
<正> 前言 陇东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的东部,有广大的干旱草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发展草地畜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但由于干旱少雨,过度放牧等原因,使草地生产能力急剧下降。长期以来,草畜矛盾尖锐、畜禽品种退化、饲草饲料加工调制薄弱等因素严重制约着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建立优质丰产草地、饲养良种草食畜禽和饲草饲料加工调制为主体,结合干旱山区现有畜牧科技成果和先进生产经验,发挥其综合生产效应,探索陇东干旱山区草地畜牧业内涵挖潜的技术途径。我们于1987——1989年在镇原县进行了陇东干旱山区草地草畜与加工综合技术开发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为陇东干旱山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0.
3种根茎型禾草无性繁殖时空扩展初探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 anceps cv.Qinghai、草原看麦娘Alopecurus pratens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3种根茎型禾草为材料,进行无性繁殖,并从地上和地下部分比较了3种根茎型禾草无性繁殖的时空扩展情况.结果表明:3种根茎型禾草分蘖株数、根茎数、侵占面积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存在显著差异(P<0.05),移植当年青海扁茎早熟禾分蘖株数可达68个/株、根茎数可达24个/株、侵占面积可扩展到731.2 cm2;分别较草原看麦娘多12个/株、2个/株、91.1 cm2;分别较无芒雀麦多22个/株、5个/株、321.9 cm2.3种根茎型禾草移植当年均能成熟,其中青海扁茎早熟禾成熟最早,草原看麦娘次之,无芒雀麦最晚,时空扩展速度表现为青海扁茎早熟禾>草原看麦娘>无芒雀麦.3种根茎型禾草分蘖株数与侵占面积之间呈线性关系,根茎平均长度与侵占面积呈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