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4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从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栽培种(三级种)菌种盛装容器,培养基配方和制备及接种、培养等方面总结了西北地区双孢蘑菇、平菇三级菌种扩繁技术。  相似文献   
72.
绿秀1号是由雌性自交系81212与CW109配制而成的水果型黄瓜一代杂种,植株长势中,早熟.瓜条短圆筒形,皮绿色有光泽,果面光滑,无花纹;瓜长13.5 cm,平均单瓜质量82.7 g,畸形瓜率小于5%.口感脆甜,肉质细.每667 m2产量7 500kg左右,中抗霜霉病、白粉病.适宜日光温室和春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73.
以草炭和沙壤土为覆土材料,‘As2796’双孢蘑菇为试材,研究了双孢蘑菇沙壤土覆土中添加不同比例草炭对双孢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壤土中添加25%和50%的草炭作为双孢蘑菇覆土材料综合性状表现较好,覆土的持水率达到34.6%以上,理化性状得到改善,覆土层菌丝生长健壮,商品性好,产量高,效益好;4潮菇产量达到12.38 kg/m2以上,纯收入达到86.42元/m2.  相似文献   
74.
移植牛性控IVF胚胎易产生大胎综合征(LOS),严重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本试验对性控体外授精(IVF)胚胎移植效果进行了研究,并以性控IVF胚胎和人工授精(AI)胎儿骨骼肌为实验材料,选择与胎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factor 1,IGF1)、印记基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2(Insulin like factor 2,IGF2)、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和肌浆蛋白重链2a(Myosin heavy chain 2 a,MHC2a)为侯选基因,探讨其在性拉IVF胚胎和AI胚胎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母犊率为96.5%(335/347),LOS发生率为11.01%(12/103),性拉IVF胚胎玻璃化冷冻移植妊娠率为34.61%(344/994),明显高于常规冷冻法移植妊娠率29.18%(218/747)(P<0.05).性控IVF胚胎胎儿初生体质量和胸围明显高于AI胎儿(P<0.01).在胎儿发育的不同时期,IGF1、IGF2、肌肉生长抑制素和MHC2a基因,在性控IVF胚胎和AI胚胎有明显差异,此差异可能是产生LO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5.
以平菇品种99为对照,对引进的4个平菇品种在不同温度区间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4155、4142在出菇温度为10~25 ℃时随着栽培温度的升高出菇提前,朵形增大,商品性好,生物学效率提高;最适出菇温度为20~25 ℃,此条件下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33.90%、131.21%。4195、99的最适出菇温度为15~20 ℃,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13.14%、110.62%。4513在15~25 ℃条件下生物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6.
对甘肃省生产上主栽及新引进的21个平菇菌株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灰白色菌株P109、P6、秋王708及灰黑色菌株大丰8002、超级99、广抗609前三潮菇的生物学转化率高,菌丝生长良好,子实体商品性好,综合性状优,可在甘肃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7.
武汉市江夏区大桥街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在光明、光星、豹山等村连片推行中稻(芋头)--红菜薹栽培模式,面积近万亩,667 m2经济效益4 000元左右,不仅致富了当地农民,同时通过示范辐射,带动了全区红菜薹的迅速发展,致富了一方农民.现将这一模式的配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8.
79.
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微生物变化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西北冷凉区大麦秸秆为主要原料,在双孢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研究微生物数量、纯蛋白氮、总糖、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微量元素、温度、pH等指标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培养料发酵的进行,细菌、放线菌和真菌3类微生物的数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纯蛋白氮、木质素呈上升趋势;总糖、纤维素、半纤维素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发酵期间培养料中的温度、pH呈周期性变化,分别随翻堆递增、递减;微量元素锌、铜、锰、铁的含量随着培养料的发酵而上升。本研究探明了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部分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双孢蘑菇培养料优化发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