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4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采用研究性的教学模式开展了《植物营养学》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等措施,增强了学生对植物营养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不同镉浓度对寒地水稻根系活力和籽粒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镉浓度对水稻不同生育期根系活力、成熟期水稻植株和籽粒中镉含量、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水稻根系明显下降,植株中镉含量增加,糙米中蛋白质含量降低。[结论]土壤镉污染降低水稻根系活力和稻米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3.
以薄皮甜瓜为试材,研究了豆饼、尿素及豆饼与尿素配施对薄皮甜瓜果实4种特征性酯类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豆饼与尿素配施明显提高了成熟果实中乙酸乙酯、乙酸己酯、2-甲基丁酸乙酯、异丁酸乙酯这4种特征性酯类物质的含量,而尿素处理则促进了花后20~30d果实中乙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的含量及成熟期(35d)果实中的乙酸己酯含量;尿素处理以及豆饼肥处理抑制了异丁酸乙酯的合成。因此,尿素与豆饼肥配施可通过调节甜瓜果实特征性酯类物质进而影响果实香味。  相似文献   
24.
林业生产作为目前推动绿色环境的建造的重点所在,在国内发展的过程当中应当将林 业生产的建造进行紧抓。在对林业进行建设与生产的过程当中,有关林业的调查规划设计方面 所具备的作用极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林业的调查规划设计,对林业生产的建造当中林业的 调查规划设计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同时找出了相对应的优化策略,期望能够推动林业生产 建设的较好发展。  相似文献   
25.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团聚体及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碳(C)、氮(N)、磷(P)分配格局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红壤侵蚀区的植被恢复措施及生态治理模式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江西省泰和县红壤严重退化地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马尾松纯林、湿地松纯林、木荷纯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木混交林)以及湿地松木荷混交林(湿木混交林)5种植被恢复模式0—20,20—40cm土层不同粒径水稳性团聚体C、N、P分配格局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40cm不同粒径团聚体分别占总重56.34%(>2mm),30.01%(0.25~2mm),7.14%(0.053~0.25mm),6.54%(<0.053mm),各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着粒径的减小而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马木混交林>2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恢复模式(p<0.05);(2)各植被恢复模式土壤C、N、P含量以马木混交林及湿地松纯林较高,水稳性团聚体C、N、P的含量总体随着粒径减小呈升高的趋势,以较小粒级养分含量较高,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层间C、N含量差异显著,P无显著差异,C∶N、C∶P及N∶P存在显著差异(p<0.05);粒径间C∶N、C∶P及N∶P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团聚体C、N与C∶N、C∶P、N∶P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N∶P值较高且P与N∶P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3)土壤C、N与土壤团聚体C、N含量显著相关(p<0.05),土壤团聚体C、N与土壤容重及含水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养分的改善作用主要集中于表层土壤;土壤团聚体养分对土壤养分状况具有指示作用,且土壤团聚体养分保持能力与土壤物理性质有关;研究区植被生长限制因素以P限制为主且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受P限制作用更严重;马木混交林较其它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质量和结构提升均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6.
在集约化规模饲养条件下,猪群过于集中,饲养密度过大.罔舍相对密闭,光照和空气流动较差,这样便使得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成为可能,此类疾病一旦发生,常迅速波及猪群,大批猪发病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7.
低温下不同发酵剂对牛粪与鸡粪混合堆肥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在室外0℃以下,牛粪和鸡粪混合后接种复合发酵剂好氧堆肥,研究复合发酵剂对堆肥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发酵剂堆肥的全氮和速效氮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24.01%和18.79%,起到了保氮作用。全磷(P)、全钾(K)、速效磷(P2O5)和速效钾(K2O)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3.69%、5.24%、7.56%和8.87%。  相似文献   
28.
差分生长模型预测误差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差分模型是一种特殊随机参数模型,仅有一个参数为随机参数。对于未参与抽样建模的林分,差分模型首先对应变量在林龄Aij0时的期望函数求解关于随机参数的表达式,然后用非随机参数的估计值和应变量在Aij0时的观测值Yij0分别取代对应参数和数学期望E(Yij0)来估计随机参数。显而易见,Yij0相当于E(Yij0)的估计值。由于这种特有的统计特征,经典非线性回归模型不能准确地估计差分模型预测误差的方差。针对这一不足,依据非线性回归模型预测误差的方差估计量的推导过程,导出了一个适用于差分模型的预测误差的方差估计量,并给出一个应用示例。所提出的估计量充分地考虑了重复观测数据的自相关性和Yij0对预测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该估计量能够描述未抽样林分预测误差的方差及其构成分量的变化趋势,而对于抽样建模的林分应该使用非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量进行预测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29.
刘春梅 《吉林农业》2011,(9):240-240
白山市万河参茸有限公司,地处吉林省东南边陲,长白山腹地,松花江畔的抚松县万良镇。企业注册资金200万元,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80平方米,在册职工75人。  相似文献   
30.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经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文章对其症状及危害特点、发病原因、治疗对策进行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