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3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试验对影响绵羊体外成熟和受精的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建立并优化这一培养发育体系。从呼市屠宰场采集绵羊卵巢,抽吸卵巢表面2~6mm的卵泡卵母细胞,在体外进行成熟培养;成熟后的卵母细胞,与处理后的附睾精子共同培养进行受精。结果表明,添加10%~15%ESS,10μg/mL FSH,20μg/mL LH,1.5μg/mL 17-βE2,100IU青霉素,100 IU链霉素的TCM-199成熟培养液能较好地促进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22-24h,用附睾精液进行体外受精,用Sofaa,10%FBS Sofaa高糖组合或CM,BM组合的发育液培养,置于38.5℃、三气(5%CO2、5%O2、90%N2)、饱和湿度的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卵裂率76.0%和囊胚率(31.1%)。  相似文献   
22.
为了给栽培管理银杉者提供较好的科学理论依据,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以引种的银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银杉净光合速率呈现明显的日变化,且为双峰型.银杉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光合午休现象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银杉的光补偿点较高( 10.2 μmol/(m2·s)),光饱和点也比较高(1 5...  相似文献   
23.
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霞 《农技服务》2014,(11):179-180
如何让档案工作与学院发展与时俱进,发挥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探讨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方案。  相似文献   
24.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地表各种景观过程。地表景观过程的改变,必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以快速发展的西南山地城市重庆市都市区为例,利用1997年、2006年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图,以GIS技术为支撑,计算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景观格局指数,以期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刻画区域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景观呈破碎化趋势,景观多样性有所提高,斑块类型趋于离散,生境质量下降导致内部生境损失,使内部生境更容易遭受外部的侵袭干扰;边缘效应显著,使灌草地从内向外产生生态环境梯度,生物多样性降低;景观内部均质化发展,降低了景观抗干扰的能力,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过程响应。要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生态功能的良性发挥,须注重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5.
重庆缙云山3种林型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11年1~12月,采用LI-Cor 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对重庆缙云山保护区3种主要林分类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和林内气温、土壤温度和湿度进行了野外观测。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的土壤呼吸碳通量分别为654.70、1008.37和910.64 g C m-2a-1;3种林型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且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3种林型土壤呼吸速率全年平均值分别为1.73、2.66和2.40μmol m-2s-1;3种林型土壤呼吸速率均与林内气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且与5 cm土壤温度均存在极显著的指数正相关(P<0.05);与5 cm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但土壤含水量较低而温度较高时,较低的土壤含水量对呼吸速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3种林型的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系数(Q10值)存在差异,全年表现为毛竹林(2.44)>针阔混交林(1.76)>常绿阔叶林(1.72),同时均表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26.
刘芳  朱恒利  刘春霞 《农技服务》2013,(11):1199-1200
苏椒16在新沂市种植面积1 000万m2,主要以早春茬为主,上市较晚,容易受到南方蔬菜市场冲击。近年来,在大棚内通过推广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和多层覆盖保温等多项集成技术措施进行苏椒16大棚冬春特早熟抗逆栽培试验示范,并获得了成功,2月上中旬辣椒开始采收上市,比普通的早春栽培提前上市55 d以上,经济效益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27.
刘芳  朱恒利  刘春霞 《农技服务》2013,(11):1201-1202,1204
大棚"西瓜-黄瓜-黄芽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技术在本地推广应用规模大、效益高,本文着重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整地作畦、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该模式配套栽培技术,以供大棚设施蔬菜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8.
基于居民食物消费模式的中国耕地需求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食物消费水平和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与食物消费密切相关的土地资源保障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为了评价我国居民食物消费情况及其对农业土地资源需求的影响,本文依据FAO食物供给平衡数据,对中国居民1961—2013年的饮食模式变迁及其耕地需求长期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采用LMDI分解方法定量评价了人口、饮食模式及科技进步在不同时期对食物消费土地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居民由传统饮食模式转向消费越来越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油等富裕型的食物消费模式;食物消费土地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由1961年的1.05亿hm~2×a~(-1)增加到2013年的1.75亿hm~2×a~(-1);食物消费土地需求的国外依赖性不断增强,这种依赖路径可能面临的全球粮食价格波动风险应引起高度警惕。LMDI分解结果显示,人口因素对土地需求的贡献效应不断减弱,科技进步并不能充分抵消人口增长和饮食模式改变带来的土地需求的增加,饮食模式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食物消费土地需求的关键因素,并且这种影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  相似文献   
29.
刘春霞 《北京农业》2011,(18):197-198
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指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难点是由于办学体制、师资力量、学生层次等原因造成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监管;民办学校自身的重视;思政课教师的爱岗敬业。  相似文献   
30.
人工授精技术是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措施,一年来,为规范羊人工授精操作,提高人工授精准胎率,笔者做了大量的实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