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试验旨在考察牛至精油、艾草精油和迷迭香精油的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替抗性能。采用酶标板法和含药培养基法测定牛至精油、艾草精油、迷迭香精油以及8种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杆菌的抑制效果。采用体外抗氧化试验考察对比3种植物精油与化学抑菌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差异。抗氧化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各样品对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从排序为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迷迭香精油>2, 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牛至精油>艾草精油;还原能力排序为TBHQ>BHT>BHA>迷迭香精油>艾草精油>牛至精油;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排序为TBHQ>迷迭香精油>BHA>BHT>牛至精油>艾草精油。抑菌性能试验结果显示,牛至精油、艾草精油和迷迭香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杆菌、大肠埃希氏杆菌、志贺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低于抗生素。迷迭香精油的抗氧化性能优于牛至精油和艾草精油,但低于化学抗氧化剂TBH...  相似文献   
42.
正工作是一种担当,你必须为此付出努力,为之承担责任。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处在什么岗位上,身为员工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能因为工作的枯燥或无聊而丧失扮演角色的能力。职场中的人大多会不止一次地抱怨工作多么辛苦,事物多么繁杂,那一日复一日又是如何枯燥,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或在其他场合,有机会就会这样说。  相似文献   
43.
移植牛性控IVF胚胎易产生大胎综合征(LOS),严重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本试验对性控体外授精(IVF)胚胎移植效果进行了研究,并以性控IVF胚胎和人工授精(AI)胎儿骨骼肌为实验材料,选择与胎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factor 1,IGF1)、印记基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2(Insulin like factor 2,IGF2)、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和肌浆蛋白重链2a(Myosin heavy chain 2 a,MHC2a)为侯选基因,探讨其在性拉IVF胚胎和AI胚胎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母犊率为96.5%(335/347),LOS发生率为11.01%(12/103),性拉IVF胚胎玻璃化冷冻移植妊娠率为34.61%(344/994),明显高于常规冷冻法移植妊娠率29.18%(218/747)(P<0.05).性控IVF胚胎胎儿初生体质量和胸围明显高于AI胎儿(P<0.01).在胎儿发育的不同时期,IGF1、IGF2、肌肉生长抑制素和MHC2a基因,在性控IVF胚胎和AI胚胎有明显差异,此差异可能是产生LO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4.
稻虾轮作共生,是根据水稻、小龙虾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种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合理配置时空,充分利用土地、降雨等农业资源,进行生态种养的稻田复种模式。因其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被广大农户喜爱、接受、推广。从稻田改造、水草种植、虾苗投放饲喂、疾病防治、水位控制、水稻栽培管理及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作了针对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45.
为获得有效干扰绵羊BMPR-1B基因的shRNA干扰分子,从绵羊卵巢组织中扩增了1 515 bp BMPR-1B基因全长编码区cDNA序列,添加HA标签序列后,插入Plex-mcs慢病毒质粒,构建Plex-BMPR-1B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并与2个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用获得的重组慢病毒感染HEK293细胞;同时,将7个干扰分子与Pll-LentiLox 3.7载体重组,并与3个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获得干扰分子的重组病毒颗粒。最后用干扰分子重组的病毒颗粒感染整合Plex-BMPR-1B的HEK293细胞,进行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重组BMPR-1B蛋白质在稳定整合Plex-BMPR-1B的HEK293细胞系中获得了表达;研究中设计的7个shRNA分子能抑制绵羊BMPR-1B基因表达水平68.30%~99.86%,其中PLL-BMPR-1B-1306和PLL-BMPR-1B-1475干扰分子的干扰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究胎儿期绵羊肌纤维的形成与发育规律,揭示德国美利奴羊胎儿期骨骼肌的组织学生长发育特征。【方法】选择妊娠期第75天(D75)、第105天(D105)和第135天(D135)的胎羊,测定其体长、体高和体质量;采集背最长肌,进行组织切片和HE染色,统计不同发育阶段胎儿单位肌纤维数量、直径和密度;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不同发育阶段背最长肌中快/慢肌纤维的类型和密度。【结果】随着怀孕母羊妊娠时间的增加,从75~135d胎儿体质量增长近17倍,体长、体高增加近1.5倍;单位肌纤维数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105d时单位面积肌纤维数量最高;肌纤维直径于妊娠75~105d增长幅度较为平缓,105~135d增长速率明显变大;早中期发育主要以慢肌(Ⅰ型肌纤维)为主,后期发育主要以快肌(Ⅱ型肌纤维)为主。【结论】德国美利奴羊胎儿肌纤维数量在妊娠105d时达到峰值,且此时肌纤维数量基本恒定,是肌纤维从肌增生转为肌肥大发育的关键时期,早中期发育主要以慢肌(Ⅰ型肌纤维)为主,后期发育主要以快肌(Ⅱ型肌纤维)为主。  相似文献   
47.
为了研究裂殖壶藻饲喂对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将24头2~3岁健康雄性牦牛分为对照组和微藻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微藻组每天在基础日粮加入200 g·头-1的裂殖壶藻,进行为期60 d的饲喂试验。试验期间记录两组牦牛日均采食量变化;测定两组牦牛饲喂前后体重和体尺指标变化;ELISA检测血清生长激素(G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变化规律;饲喂结束后进行屠宰,分离器官和组织计算屠宰率;同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试验60 d后两组牛体内生长相关因子表达变化,探究裂殖壶藻饲喂影响牦牛生长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裂殖壶藻饲喂后,牦牛体重、胸围和屠宰率显著增加(P < 0.05),血清生长相关激素GH、T3和T4含量均显著增加(P < 0.01),生长相关基因(Ampkα1、Mc4r、Lxrα、Lkb1)和生长相关蛋白(AMPKα1)表达显著上调(P < 0.01)。综上所述,裂殖壶藻饲喂促进牦牛生长激素水平升高,调控牦牛生长相关因子表达,从而加快其生长发育和生长性能提升,为牦牛繁育和饲料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利用扫描电镜对大草蛉雌、雄成虫触角进行了亚显微结构的观察与分析,旨在为揭示其嗅觉与行为的关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大草蛉触角为线形,共3节,即柄节、梗节和鞭节,其中柄节和梗节均为单节,而鞭节由116个亚节组成。雌、雄触角总长度分别为(1.52±0.08)和(1.58±0.23)cm,鞭节长度分别为(1.44±0.04)和(1.47±0.13)cm。触角感器共有4种,分别是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和Bö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为触角上分布最广、长度最长的感器,共有4种类型,锥形感器有3种类型。感器主要分布在鞭节部位,且布满整个触角表面。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种类、结构、数量、分布均无明显差异,但个别感器长度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感器形态学结构特点推测不同感器功能不同。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GbD27-6基因在海岛棉分枝和侧枝生长中的影响作用,为分析GbD27基因在胞内运输作用及在纤维发育中参与表皮细胞突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海岛棉Pimas-7在15 d的纤维材料为模板,克隆独脚金内酯(SLs)合成通路中的关键基因GbD27-6,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站分析该基因,并利用qRT-PCR技术分析其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性。【结果】GbD27-6基因全长816 bp,编码271个氨基酸,蛋白分子式为C1335H2134N350O389S24,分子质量大约为30.081 18 kDa,等电点为8.40,属于DUF4033超家族蛋白成员,且为不稳定疏水性蛋白。GbD27-6基因定位在细胞膜,GbD27-6基因在海岛棉花瓣、苞叶、花药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苞叶中表达量最高,在花瓣中表达量最低;而在不同发育时期的纤维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纤维发育20 d的表达量最高,在10 d时表达量最低。【结论】GbD27-6基因在纤维中存在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50.
低温饲养对蠋蝽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蠋蝽低温饲养效果,延长蠋蝽货架期。本研究对低温T1(15℃)和T2(10℃)条件下,小群体饲养的初始处理龄期为3龄、4龄、5龄蠋蝽若虫及成虫的部分生长发育参数和蜕皮激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养温度降低,蠋蝽食物与水的更换(补给)频次降低,蠋蝽在T1和T2温度条件下均能发育、但若虫发育历期随温度降低显著延长,蠋蝽羽化成虫后的虫体质量随温度和初始饲养龄期的降低而降低;T2-3(“-”后的数字代表蠋蝽龄期)组蠋蝽若虫不能发育至成虫,T1-3和T2-4组蠋蝽若虫可以发育至成虫、但较多成虫翅畸形,T1-3和T2-3组5龄若虫蜕皮后第5 d的蜕皮激素含量(27.37 ng/L和24.21 ng/L)显著低于CK-3(30.16 ng/L);T1-4、T1-5和T2-5组蠋蝽若虫能发育至成虫,且T1-4和T1-5组蠋蝽羽化的成虫可以在该温度下交配产卵(7.04粒、10.25粒);T2组中仅有T2-5、T2-雌成虫两组蠋蝽在恢复饲养观测期内有产卵(9.24粒、17.05粒),但产卵量显著低于CK组(27.26粒),T1温度各组均在恢复饲养观测期内有产卵,且高龄期组卵量显著高于低龄期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