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8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养分有效性及作物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吉林省德惠市的典型黑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2000-2002年不同耕作施肥措施下土壤活性有机碳、速效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在土壤肥力中的地位及与其他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2000年起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有效养分和作物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土壤活性有机碳的不同类型对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贡献不同。易氧化有机碳与碱解氮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01=0.403^**,n=48),而微生物量碳与速效磷间也呈正相关(r0.05=0.312,n=16)。易氧化有机碳与土壤速效钾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05=-0.537^**,n=48)。而微生物量碳与土壤速效钾间呈正相关(r0.05=0.428,n=16)。作物产量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2.
农田生态系统氮、磷肥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氮、磷肥的施用对土壤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以及对农产品质量几个方面论述了氮、磷肥的过量施用对环境的影响,指出氮、磷肥在水体、土壤、大气、生物各子系统的环境效应并不一致。研究氮、磷肥的环境效应应综合分析各子系统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43.
吉林省主要耕作土壤中结合态腐殖质组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吉林省主要作土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的结合态腐殖质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3种土壤中有机质有72%-95%以结合态开式存在,土壤结合态腐殖相对含量和组成因土类的不同而异,其中黑土相对含量最高,黑钙土最低,结合态腐殖质组成(胡敏酸/富里酸:HA/FA)呈现地带性分布特征,即由中部向西部和东部呈递减的趋势;土壤中腐殖均以松结合态为主,白浆土、黑土、黑钙土下层(20-40cm)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的相对含量和HA/FA均高于上层(0-20cm)。随土壤粒径的增大,3种土壤的结合态腐殖质都呈规律性的变化,其中白浆土结合态伎俩南相对含量增加,而黑土和黑钙土相对含量减少。随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白浆土,黑土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增加,其中黑土3种结合态腐殖质的相对含量变化均呈规律性,松结合态,紧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随肥力水平提高而增加,而稳结合态的腐殖质相对含量则相反;黑钙土只有紧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随肥力水平的提高而降低,3种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的HA/FA均随土壤肥力水平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4.
利用开顶箱薰气室(open-top chamber),设置正常大气CO2浓度和高CO2浓度(700 μmol/mol)2个水平和不施氮(NN,0 g/m2)、常氮(MN,5 g/m2)和高氮(HN,15 g/m2)3个氮素水平,研究CO2浓度升高对三江平原草甸小叶章碳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小叶章植株总固碳量增加,不同氮水平下小叶章总固碳量分别增加19.3%(NN),24.4%(MN)和24.6%(HN),且根固定碳量占植株总体碳库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O2浓度升高降低了小叶章各器官氮含量,其中叶、茎氮含量以抽穗期降幅最大(14.4%和19.5%),根氮含量以腊熟期降幅最大(17.4%).小叶章各器官N含量的降低是由于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植株生长加快引起的稀释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45.
冻融对沼泽湿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是土壤侵蚀和质量的重要表征指标.通过室内培养,在不同含水量、冻融次数和压实处理条件下,研究冻融过程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过程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但压实和土壤起始含水量对湿地土壤的水稳性大团聚体影响较小,而冻融次数影响显著.4次冻融前,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不同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呈增加趋势;4次冻融后,高含水量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变化不明显,而低含水量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含量有微弱增加.  相似文献   
46.
吉林省西部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发展的耦合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吉林省西部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其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发展的耦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4年吉林省西部资源环境系统随着降水资源多寡波动性较强.由于内在的脆弱性和人为不合理的开发,资源环境系统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有降低的趋势.10 a问吉林省西部经济发展迅速,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对农业依赖性较强.由于人口负担较重,人口福利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改善,人口子系统发展缓慢.总体来看,虽然吉林省西部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协调性呈改善趋势,但多数年份属于人口经济滞后的失调类型或人口经济滞后临界失调类型,未来人口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资源环境系统较强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47.
半干旱区沼泽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半干旱区无尾河下游漫流区的向海沼泽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沼泽垂直剖面的精细采样 ,将放射性核素精确计年与沉积物粒度研究相结合 ,进行高分辨率剖析。结果表明 ,沼泽垂直剖面颗粒的基本构成以粉砂和砂为主 ,沉积环境变化频繁。流水作用以河流为主 ,并有受洪水影响的痕迹。部分层位的风成作用明显是那个时代干旱的标志。沙丘风蚀与风的搬运作用 ,局部改变了沼泽区域上沉积物的组成 ,使之粗化 ,是沼泽退化的诱因之一。向海沼泽沉积物颗粒表现出来的韵律性准周期变化特征 ,揭示了流域气候“干—湿”的周期性演替。  相似文献   
48.
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能值分析方法对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运行效率和环境负荷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以人工辅助能源为主,净能值产出率相对较高;由于资源优势明显,环境压力相对较小,农业生态系统运行状况良好,黑、吉、辽三省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1.31、0.94和0.70,可持续发展性强。三省中辽宁省能值投入率最高,环境负荷最大,农业集约化程度最高,可持续发展性能指数最小;黑龙江省能值投入率最低,环境负载率最低,可持续发展性能最强;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农产品,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应当加强高质量能值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投入,同时注重自身资源优势的保护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49.
中国湿地资源的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在分析中国湿地资源基本特征和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将当前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归结为湿地景观丧失、湿地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功能下降以及湿地水文和局地气候改变等方面;指出为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中国湿地资源,协调湿地管理体制、完善湿地法制体系、加强湿地资源的综合保护、加强湿地科学的研究与国际交流和提高公众参与等是关键。  相似文献   
50.
CO2浓度升高和氮输入影响下湿地生态系统CO2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CO2浓度升高和氮输入影响下湿地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变化,选择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化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湿地系统为对象,利用开顶箱进行CO2浓度升高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促进了湿地生态系统CO2排放量,不施氮、常氮和高氮处理分别增加23.78%、23.14%和34.18%.CO2浓度升高增加了小叶章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积累,且当氮素供应充足时增加显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有增加的趋势。回归分析表明小叶章生物量、土壤活性有机碳与湿地生态系统CO2排放量显著相关。CO2浓度升高和施氮通过影响植物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而影响湿地生态系统CO2排放量,这对于重新估算未来环境变化条件下湿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