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3篇
  4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小麦新种质YW243抗条锈病新基因对条锈菌具有较宽抗谱,对26个不同毒性谱的条锈菌 菌系免疫到近免疫,与已知基因系抗病谱不同,可能为新的基因或基因组合。遗传分析表明,YW243 对条锈菌条中31号小种的抗性由显性单基因YrX控制。通过BSA法对1056对MseI/EcoRI AFLP引 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7对引物可扩增出多态性片段,通过对F2群体单株遗传连锁分析和作图软件 分析,结果表明,2个AFLP标记M54E63-700、M54E64-699与YrX连锁较紧密、遗传距离为9.27 cM,为该基因的精细作图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82.
本研究对新疆细毛羊躯干骨各关节、韧带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特别对肋椎关节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发现其肋联韧带与以往文献描述的不同,它由一侧的肋头起,向内进入椎管,越过椎体和对侧的同侧韧带融合,附着于对侧肋头上  相似文献   
83.
菌糠代粪肥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菌糠代粪肥作为培养料 ,探求双孢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菌糠代粪肥栽培双孢菇是可行的 ,且避免了粪块发酵不彻底造成病虫害问题。利用菌糠即做到了利用食用菌生产的下脚料 ,又提高了双孢菇生物学转化率  相似文献   
84.
国审超强筋半冬性小麦品种新麦26号,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抗逆性好、适应性广,品质指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一级标准且稳定性强,适合规模化种植和深加工,有着良好的发展应用前景,可以满足黄淮南片麦区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需求,有效促进我国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5.
2000年以来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和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公司先后育成新麦9号、新麦11号、新麦12号、新麦13号、新麦16号、新麦18号、新麦208、新麦19号、新麦9817、新麦21号、新麦26号等省级以上审定小麦新品种11个.其中10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6.
川杂棉28是由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新育成的含mscl不育基因的优质抗虫抗病核不育系GA18作母本,以优质、早熟、抗螨、抗病虫品系B36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测配而成的杂交种,于2007—2009年通过四川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010年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四川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该杂交组合表现出综合性状好,高产稳产,纤维品质优良,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适应性较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87.
新麦9817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1998年用偃展1号为母本,温麦6号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其突出优点是晚播早熟、高产抗病,已通过国家黄淮南片春水组区试,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88.
张巧玉  张睿  刘朝辉  田晓莉 《作物学报》2017,43(10):1527-1535
缺钾诱导早衰条件下,根-冠互作对棉花叶片早衰的调节包括地上部主导型和根系主导型。本研究主要观察缺钾条件下2种根-冠互作类型单接穗单砧木(I型)和双接穗单砧木(Y型)嫁接接穗下胚轴的解剖结构,并判断其与下胚轴木质部中CTK和ABA的流量是否有关。结果表明,地上部主导型I型嫁接接穗下胚轴解剖结构与砧木品种更为相似,与其木质部CTK和ABA的流量主要受地上部调节不符;Y型嫁接2个不同品种接穗之间下胚轴解剖结构的差异与其木质部CTK和ABA流量的差异虽然具有相关性,但可能是一种伴生现象。根系主导型I型嫁接砧木对接穗的影响很大,但这与砧木对接穗下胚轴木质部CTK和ABA流量的调节可能也是一种伴生现象;Y型嫁接2个不同接穗之间下胚轴解剖结构差异较大,与二者之间CTK和ABA流量无显著差异的结果不符。因此,棉花叶片早衰2种根-冠互作类型接穗下胚轴解剖结构与其木质部中CTK和ABA的流量无关。此外,无论是地上部主导型还是根系主导型,2个品种自身嫁接的接穗下胚轴结构差异在Y型嫁接与I型嫁接中不一致,可能与Y型嫁接的2个接穗之间存在冠-冠互作有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明确在现有生产栽培条件下川芎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危害规律。[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3块川芎田块作为系统观察田块。从川芎出苗开始,每7d调查1次,定点调查。每块田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分点调查记载病害名称、有病害株数、病死株数;虫害名称、有虫株数、虫数。同时,记载病害和虫害危害症状。从川芎病害田块中采集病株,用病株的病健部按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并进行纯化培养,鉴别病原菌种类,并观察其培养性状。采集川芎害虫样品,在室内鉴定害虫种类。[结果]川芎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斑枯病。在苓种阶段,以根腐病、白粉病危害最重,大田期以根腐病危害严重。根腐病4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进入盛发期,在苓种田块7月中旬达到发病高峰,连作、排水不良、氮肥施用量大的田块发病严重;白粉病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发生,6~7月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斑枯病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5月底6月初川芎即将收获时大田发生普遍,7~8月苓种叶片老熟后发病严重。川芎的主要虫害有茎节蛾、斜纹夜蛾、蛴螬、红蜘蛛和种蝇等。在苓种阶段,主要有茎节蛾、斜纹夜蛾、蛴螬和种蝇,在大田期以种蝇危害最为严重。其中,茎节蛾以6月中旬到7月中旬的二、三代发生危害最为严重;斜纹夜蛾在7~8月大发生;蛴螬7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叶螨在高温低湿的6~8月发生危害严重;种蝇在川芎整个生育期均可造成危害,在春、秋季发生最为严重。同时在水肥充足条件下发生普遍,尤其是粪肥施在表面时发生严重。[结论]明确了川芎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规律,为川芎重要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木霉菌防治烟草黑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上的重要土传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各个烟草种植区。综述了利用木霉菌防治烟草黑胫病的菌株筛选、防治效果、拮抗机制的最新进展,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