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苦瓜种子蛋白质样品的提取方法、等电聚焦参数、SDS-PAGE分离胶浓度以及胶条pH范围的优化筛选,建立了适合苦瓜种子蛋白组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结果表明:使用TCA-丙酮提取方法提取苦瓜种子蛋白,更适用于双向电泳分析,结合使用pH=5~8 IPG胶条以及优化的聚焦程序,能获得分辨率较高、蛋白点清晰、重复性好的2-DE图谱.经银染显色,可检测约660个蛋白点,主要分布在p H=5~8;该体系适合用于分析苦瓜种子的蛋白质组.  相似文献   
12.
采用辐照花粉授粉结合胚挽救技术,以7个不同基因型苦瓜作花粉供体对MC52进行授粉,系统探讨辐照剂量、胚挽救时期对成苗率的影响及辐照剂量对产胚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苦瓜辐照花粉授粉诱导离体雌核发育的适合辐照剂量为150 Gy,胚最佳抢救时期为授粉后第10天.试验发现辐照剂量在200Gy时也可获得高的坐果率,但大部分种子已成空壳,对于苦瓜辐照花粉授粉诱导雌核发育获得单倍体是没有意义的;对辐照获得的102株苗进行倍性鉴定,虽未得到单倍体植株,但在该试验中仍有较高比例的各种类型胚未发育成植株,还须进一步优化胚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野生苦瓜与栽培苦瓜的生物学特性和光合特性差异,为苦瓜栽培、引种及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3个野生苦瓜和6个栽培苦瓜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苦瓜类型坐果后的生物学性状及坐果时的光合特性.[结果]野生苦瓜单瓜重小于或等于50g,栽培苦瓜单瓜重在300g以上;野生苦瓜的瓜瘤为刺瘤,小而密,栽培苦瓜多为条瘤或粒条相间;野生苦瓜瓜肉厚度为0.3~0.4 cm,栽培苦瓜瓜肉厚度为1.0~1.2 cm;野生苦瓜纵径在11.0 cm、横径在4.5 cm以内,栽培苦瓜纵径为20.0~48.8cm,横径为5.0~9.0cm;野生苦瓜单瓜种子数16~22粒,种子千粒重53.67~83.33 g,栽培苦瓜单瓜种子数23~47粒,千粒重180.2~206.67 g;野生苦瓜对枯萎病的抗性明显强于栽培苦瓜;野生苦瓜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14.64~18.92 μmol·m-2·s-1、110.50~164.06 mmol·m-2·s-1、7.61~9.80 mmol·m-2·s-1和0.496~1.203 mol· m-2·s-1,而栽培苦瓜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10.42~14.59 μmol· m2·s-1、137.85~258.00 mmol· m-2·s-1、5.63~8.08 mmol· m2·s-1、0.258~0.532 mol· m-2· s-1.[结论]野生苦瓜的瓜形小、单瓜重小、种子千粒重小,但其枯萎病抗性好、光合速率高,而栽培苦瓜的瓜形大、单瓜重大、种子千粒重大,但其枯萎病抗性相对较差、光合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及栽培密度对茄子新品种瑞丰3号产量的影响,为瑞丰3号紫长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416-B"最优混合设计,探讨种植密度和氮、钾、磷肥施用量与瑞丰3号紫长茄产量、利润及产投比的关系,并建立三元二次回归模型,分析各因子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效应。【结果】4个因素对茄子产量影响的顺序依次为氮肥〉钾肥〉种植密度〉磷肥,说明氮肥和钾肥施用量是制约紫长茄产量的主导因素。【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其最佳栽培措施是:施氮量297.33kg/ha,施钾量371.44kg/ha,施磷量95.68kg/ha,种植密度36908株/ha,紫长茄最优产量为100937.7±13239.5kg/ha。  相似文献   
15.
苦瓜新品种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华南地区对苦瓜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的需求选育出2个早熟、耐冷凉气候的苦瓜新品种,分别命名为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2个品种表现为早熟,强雌性,第1雌花节位低,连续结瓜能力强,主侧蔓均可结瓜;在气温为12-23℃条件下,能正常开花结果;瓜皮油绿色;瓜型圆筒形,肩平蒂圆,大直瘤,商品性好。桂农科一号瓜长约35.0cm,横径8.0-9.0cm,肉厚1.2-1.4cm,平均单瓜重380g,产量约49500kg·ha^-1;桂农科二号瓜长约30.0cm,横径8.0-10.0cm,肉厚1.3-1.5cm,平均单瓜重450g,味甘微苦,产量约52500kg·ha^-1。2个品种均适宜在华南地区春秋露地和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16.
苦瓜辐射花粉短期保存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个苦瓜品种开花前1d的雄花进行了9种不同方式的短期保存,以探讨苦瓜辐射花粉短期保存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潮湿有利于花粉的散粉,低温、干燥不利花粉的散粉;在15℃,相对湿度43%条件下保存1d的花粉萌发率较高;而保存2~3d的花粉则以4℃,相对湿度为28%的条件为宜。苦瓜未经辐射处理及辐射后花粉的短期保存条件相同。  相似文献   
17.
<正>0 引言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又称为凉瓜,是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攀缘植物,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也是广西“南菜北运”的重要瓜类蔬菜[1]。苦瓜棒孢叶斑病是苦瓜大棚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发生于苦瓜生长的中后期,以叶片为害为主。据调查,广西大棚中苦瓜棒孢叶斑病发病率约为40%,严重影响苦瓜的生长发育。该病害在韩国和我国的山东均有报道[2-3]。棒孢病菌产生的cassiicolin毒素蛋白是主要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8.
‘桂农科6号’是早熟抗白粉病苦瓜一代杂种。瓜皮油绿,瓜长圆棒形,肩平蒂圆,大直瘤,长28.40 cm,横径5.99 cm,平均单瓜质量394 g,味微苦。强雌性,耐冷凉性好,15 ~ 25 ℃下能正常开花结果,果实能正常发育膨大,产量51.5 t · hm-2,高抗白粉病和中抗枯萎病。适宜华南苦瓜产区春季露地及保护地种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与苦瓜苗期耐低温表达调控相关的蛋白,深入了解苦瓜抗低温机理,为下一步开展苦瓜耐低温分子基础研究及苦瓜耐低温育种打下基础.[方法]以耐冷型MC108和冷敏型MC6苦瓜品种为材料,运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低温胁迫(8℃低温胁迫72 h)下苦瓜苗期叶片蛋白质差异变化.[结果]对2-DE图谱分析发现,冷敏型MC6和耐冷型MC108苦瓜品种间共存在82个差异蛋白点,其中,39个蛋白点上调,36个蛋白点下调,2个新增蛋白点,5个消失蛋白点;对其中24个表达量变化明显的蛋白质点进行MALDI-TOF-TOF/MS分析,经数据库搜索匹配,鉴定出5个未知蛋白和14个功能蛋白,这些蛋白涉及细胞防御、自由基清除、光合作用、基础代谢、蛋白降解等多个功能类别.[结论]在逆境胁迫下苦瓜可通过调节多种蛋白表达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桂农科育1号是强雌性系MC1-1-12经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后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的苦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主、侧蔓均可结瓜,持续结瓜能力强;果实短棒形,商品瓜淡黄色,粒条相间,光泽度好,味甘苦,肉质爽滑;平均瓜长25.40 cm,横径7.10 cm,肉厚1.10 cm,单瓜质量450 g,商品瓜率92%以上,每667 m2产量3 200 kg左右;播种至始收约65 d(天),早熟,抗白粉病,中抗枯萎病,VC含量1 021.60 mg·kg-1,多肽含量0.42 mg·g-1,皂苷含量16.85mg·g-1,适宜华南地区春、秋露地和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