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农学   4篇
  5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小红柳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和内蒙古等地的沙丘边缘和丘间低地,是浑善达克沙地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其天然更新主要以有性生殖为主,通常出苗率较高,但次年幼苗保存率极低。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小红柳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当土壤含水量为16%时,种子萌发率最高,在3%的土壤含水量下,种子将不能萌发;(2)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在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下,萌发率显著降低(P0.01),当温度45℃时种子活力丧失;(3)光照对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制约或促进作用;(4)适宜其出苗的沙埋厚度为0~0.1 cm,随着沙埋厚度的增加,出苗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当沙埋厚度0.4cm时,种子可萌发但幼苗不能冲破土壤表层;(5)小红柳种子无休眠期,寿命为51 d左右,可供其萌发的时间较短。通过本研究,可以明确该植物在萌发阶段对沙地环境因子的需求,为后续探讨其在沙地环境中种群更新困难的原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本文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系统地对绵剌和蒙古扁桃两种旱生植物叶片的表皮、叶肉、叶脉进行观察。观察结果为:它们的上表皮都产生了一些大型的泡状细胞,绵刺的上下表皮细胞形状相近,而且都有气孔分布,蒙古扁桃的上下表皮细胞差异较大,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叶肉的栅栏组织十分发达,两种植物的叶都属等面型叶;叶脉的维管束鞘明显,是由薄壁细胞构成的。  相似文献   
23.
内蒙古木本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共有木本植物483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野生种418种,栽培种65种)隶属于52科,139属,其中乔木132种,灌木及半灌木和小半灌木351种,这些植物中,裸子植物3科7属31种,被子植物49科132属452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48科131属451种,单子叶植物1科1属1种,本文对418种野生木本植物进行了区系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系属于温带性质,地理联系广泛,水平替代现象明显,交  相似文献   
24.
三种濒危植物种子萌发期抗盐性、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室内模拟盐分和干旱胁迫条件,对绵刺(PotaniniamongolicaMaxim.)、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Maxim.)和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Maxim.)Chengf.)三种荒漠地区的濒危植物种子萌发期抗盐和抗旱性做了比较研究。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l和Na2SO4复盐溶液、PEG(聚乙二醇)溶液,以自来水为对照,用它们分别来处理三种植物的种子,做发芽试验,然后进行方差分析,得出耐盐性的顺序为:绵刺<四合木<沙冬青。抗旱性顺序为:沙冬青<四合木<绵刺。  相似文献   
25.
对不同生境下浑善达克沙地榆(Ul mus pumila L.var.sabulosa J.H.Guo Y.S.Li)林下幼苗的密度、生长情况及林缘、单株下幼苗扩散分布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运用种群生态学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其更新规律。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榆幼苗的密度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流动沙丘幼苗生长较差且流动沙丘幼苗死亡现象严重,半固定沙地幼苗生长较好更适于沙地榆的更新;幼苗主要集中分布于距林缘20m范围内,20m外幼苗密度显著降低;风向对浑善达克沙地榆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草原畜牧业是浑善达克地区的主体经济,虽然多年来严重超载过牧,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近年来草场的退化和沙化日趋严重,极大的制约着当地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并且对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沙漠化程度已发展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在开展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与风沙环境综合治理的同时,有必要引导牧民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的培育新产业,进行沙地经济综合开发。因为浑善达克沙地有较多的淡水淖尔,我们在一些地区作了淡水养殖试验及研究,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的水域养鱼是完全可行的,它的水体营养丰富,适宜于不同栖息习性的鱼类生活。有利于多种鱼类混养。小水面季节性养殖,应投放尽可能大的鱼苗,以生长较快的草鱼、鲤鱼和鲢鱼为主;大水面深水越冬养殖的效果较好,应以鲤鱼、鲫鱼、草鱼和鲢鱼为主。因此,应充分利用沙地内较多的淡水淖尔开展多种经营。  相似文献   
27.
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地利用和保护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我们对该公园内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公园内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共72科,151属,261种。我们按照观赏植物的主要性状,将其分为六大类:常绿观赏植物、落叶观赏乔灌木类、藤本观赏植物、水生观赏植物,草本花卉及地被植物和观赏蕨类植物。最后,对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生观赏植物的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8.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绵刺的适应性及其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绵刺是蒙古高原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已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本文系统地综述了绵刺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并探讨了其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绵刺具有典型旱生植物的结构和特征,耐旱、耐贫瘠、耐盐碱和抗风蚀能力较强,对恶劣的环境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文章还分析了绵刺濒危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9.
于2013~2017年对浑善达克沙地的11个飞播区和1个未飞播的流动沙地(对照)进行植物群落调查,采用固定样地观测和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飞播后浑善达克沙地的植被恢复状况及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稳定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飞播后,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数明显增加,且在恢复第9年时物种数达到最高值;飞播提高了浑善达克沙地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密度,但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沙地植物群落的频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乔木和灌木半灌木的综合指数波动较小,草本植物波动较大,综合指数变动幅度分别为0.0750、0.0714和0.1617;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的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草本植物主要呈竞争关系,其稳定指数分别为5.07、6.78、16.74,表现为乔木<灌木半灌木<草本植物。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草本植物的稳定性高于乔木和灌木半灌木,且飞播有利于浑善达克沙地退化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30.
以浑善达克沙地乡土植物黄柳为试验材料,通过扦插试验方法,研究插穗长度(5 cm、10 cm、15 cm、20cm)、龄级(1~5年)、径级(0.4~0.9 cm、1.0~1.5 cm、1.6~2.1 cm)及采穗植株性别与其成活率及生根状况的关系,以得出黄柳扦插造林适宜的插穗指标。结果表明:20 cm插穗长度的成活率最大,达85.95%,插穗长度与根系的生长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4年插穗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龄级(P0.05),达78.33%;插穗龄级与根长和根数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与根径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径级为1.0~1.5 cm插穗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径级(P0.05),为71.67%;插穗径级与根系的生长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采于雌株插穗的成活率及其根长显著高于雄株(P0.05),根数显著小于后者(P0.05),根径与采集植株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为提高黄柳在沙地造林中的成活率,建议选择采集于雌性植株,龄级为4年,径级为1.0~1.5 cm的插穗作为扦插造林材料。本研究为黄柳扦插造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